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具、泥塑面塑、毛猴、绢人、花灯等25项,占59.52%;民俗类包括开路圣会、地书、糖葫芦宋等3项,占7.14 %;实物类(赵家楼历史胡同)1项,占2.38 %。
在所调查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129个主体品种中,一级的3项,二级42项,三级的73项,未分级的11项。其中,玻璃画、戏装刺绣、花纸球、皮影、传统绣花、传统宫灯等有一定价值、特色鲜明的项目濒危程度较高。
调查到的项目共涉及到传承人117名。从年龄上看,平均年龄60.2岁。35岁以下的6人,占5%;35-60岁的54人,占48%;60岁以上的52人,占46%。从从艺年限上看,35年以下的69人,占73%;35至50年(不含)的7人,占7%;50年(含)以上的19人,占20%。从民族上看,共涉及到汉、满、回、蒙古、黎五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0%,满族占19%,回、蒙古、黎族占1%,满汉皆有10%。从男女比例上看,男性占52%,女性占48%。从文化程度上看,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占1%,小学教育占6%,初等教育占27%,高中及中专教育占33%,大专程度以上占33%。
民间工艺类在辖区内分布较为均匀,多为手工独立性制作,大部分艺人从艺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充实日常文化生活。但也有少数艺人是职业人员,并将民间工艺品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商品。民俗类主要集中在东直门,以**市东直门普天同乐民间艺术团的南北狮、舞龙、宫廷鼓乐、飞*、中幡、博旗表演为主。该艺术团还经常参加区内外的表演和演出。此外,双式文化艺术公司的民俗表演队常年在鼓楼进行民俗表演,每年吸引5万余名中外游客前来观看,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让世界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要求不够明确。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款,但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等整体实施缺乏依据,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不清,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古今珍贵、散落民间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缺少针对性管理,同时,对文字、照片、音像等各类资料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二是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缺少自上而下的规范管理,基层现有的一些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基层协会组织,缺少本专业干部和专家级人才,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的市场意识和政策条件欠缺。若长此下去,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会慢慢丢失,出现潜在的断层,而且也将丧失一个弘扬民族工艺的文化市场。所以,加强民间工艺的保护,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濒危程度较高的品类,从传承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的保护措施还不到位。由于目前的传承处于自觉自愿状态,以及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特有的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等,致使参与者不多,传承人匮乏,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鲜有问津者。另外,一些落后的观念、做法和生产方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或“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嫁人”等家族式生产的清规戒律,造成一些艺术形式得不到发展。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年来,我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教育欠缺,导致一些青少年玩的是韩国游戏、看的是日本动漫、跳的是美国街舞,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知之不足。一些知识分子在出国留学期间与外国友人交流,方感民族文化的重要和博大精深,回过头来“恶补”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课。
五是市场意识和规模化生产有待提高。近年来,**区一些民间艺人积极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在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整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来说,缺少规模性和影响力,还没有进入大市场良性循环领域,仍然满足不了大批量需求的要求。
三、**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抓住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新**、新奥运”的机遇,充分发挥**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优势,加快保护、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步伐,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使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为**2008年奥运会文化活动的看点,努力做到“两推动”、“三统一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635.html
在所调查到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129个主体品种中,一级的3项,二级42项,三级的73项,未分级的11项。其中,玻璃画、戏装刺绣、花纸球、皮影、传统绣花、传统宫灯等有一定价值、特色鲜明的项目濒危程度较高。
调查到的项目共涉及到传承人117名。从年龄上看,平均年龄60.2岁。35岁以下的6人,占5%;35-60岁的54人,占48%;60岁以上的52人,占46%。从从艺年限上看,35年以下的69人,占73%;35至50年(不含)的7人,占7%;50年(含)以上的19人,占20%。从民族上看,共涉及到汉、满、回、蒙古、黎五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0%,满族占19%,回、蒙古、黎族占1%,满汉皆有10%。从男女比例上看,男性占52%,女性占48%。从文化程度上看,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占1%,小学教育占6%,初等教育占27%,高中及中专教育占33%,大专程度以上占33%。
民间工艺类在辖区内分布较为均匀,多为手工独立性制作,大部分艺人从艺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充实日常文化生活。但也有少数艺人是职业人员,并将民间工艺品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商品。民俗类主要集中在东直门,以**市东直门普天同乐民间艺术团的南北狮、舞龙、宫廷鼓乐、飞*、中幡、博旗表演为主。该艺术团还经常参加区内外的表演和演出。此外,双式文化艺术公司的民俗表演队常年在鼓楼进行民俗表演,每年吸引5万余名中外游客前来观看,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让世界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缺乏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要求不够明确。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款,但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等整体实施缺乏依据,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不清,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古今珍贵、散落民间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缺少针对性管理,同时,对文字、照片、音像等各类资料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二是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缺少自上而下的规范管理,基层现有的一些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基层协会组织,缺少本专业干部和专家级人才,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的市场意识和政策条件欠缺。若长此下去,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会慢慢丢失,出现潜在的断层,而且也将丧失一个弘扬民族工艺的文化市场。所以,加强民间工艺的保护,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濒危程度较高的品类,从传承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的保护措施还不到位。由于目前的传承处于自觉自愿状态,以及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特有的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等,致使参与者不多,传承人匮乏,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鲜有问津者。另外,一些落后的观念、做法和生产方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或“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嫁人”等家族式生产的清规戒律,造成一些艺术形式得不到发展。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年来,我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教育欠缺,导致一些青少年玩的是韩国游戏、看的是日本动漫、跳的是美国街舞,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知之不足。一些知识分子在出国留学期间与外国友人交流,方感民族文化的重要和博大精深,回过头来“恶补”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课。
五是市场意识和规模化生产有待提高。近年来,**区一些民间艺人积极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在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整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来说,缺少规模性和影响力,还没有进入大市场良性循环领域,仍然满足不了大批量需求的要求。
三、**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抓住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新**、新奥运”的机遇,充分发挥**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优势,加快保护、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步伐,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使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为**2008年奥运会文化活动的看点,努力做到“两推动”、“三统一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