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有代课教师673名。如峨溶镇应配174人,现有教师125人,全镇代课教师就高达46人。在我县的代课教师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53.1%.兰桥镇中心校校长无奈地告诉我们,聘请初中毕业生代课仅仅是为了充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布局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据调查,目前,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现有78个教学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个,占60%;70人一班的有15个,占19%;生均占地面积与市上规定标准相距甚远,必需的理化生实验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族中学占地面积仅37.8亩,最大班额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标准,学校最多可容纳1054人,而现在在校生2570人,两所学校都不具备发展空间。作为县级重点小学的东小占地面积24.5亩,在校学生2830人,最大班额67人一班,按市级示范小学标准,该校最多可容纳1021名学生。中和镇中心校“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该校现有在校生1361人,教学班21个,平均班额超过60人,最大班额超过81人,而该校占地面积仅为4.8亩,按规定,只能容纳学生200余人。中和镇迎凤小学、镇一小等城区小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到2010年,城区将新增人口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净增1万人,届时,城区教育资源匮乏形势将更为严峻。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2004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民办中小学校59所,其中初级中学10所,小学49所。民办中小学校现有学生5676人,其中小学生3913人,初中学生1763人。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担着教学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但因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据调查,全县的民办学校中,仅有29.5%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舍和简单的教学设备,许多民办学校是租借民房为校舍,校舍极不规范。这些学校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单是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难以保障。民办学校师资薄弱,聘请的教师主体为离退休人员、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业人员,学历不合格,无从教资格证的普编存在,如宋农乡的骑骆民办小学还有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民办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据统计,2004年—2005年学年春期,我县大部分中学均超过了国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的规定,全县小学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为0.31%;初中学生非正常因素失学2076人,流失率达到了8.5%,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10%.据调查,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学生厌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农户只能勉强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子女就读初中所需的费用,这是导致我县农村初中辍学率在“两基”达标后又严重反弹的重要原因。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县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以巴家乡双河村巴家组为例,该组共有58户农户,其中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家庭21户,占36.21%,有两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有三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没有子女上学的家庭13户,占22.41%.该组农户黄昌发,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每年需花费学习费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农户江可强,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8200元,家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年需学习费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镇邑中村村民吴朋告诉我们,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现金收入有万余元。一个子女在梅江中学念初三,另一个子女在秀一中读初一,每年两个学生的学习费用需2500元,生活费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1920.html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现有城区学校在办学条件、学校布局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据调查,目前,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现有78个教学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个,占60%;70人一班的有15个,占19%;生均占地面积与市上规定标准相距甚远,必需的理化生实验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族中学占地面积仅37.8亩,最大班额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标准,学校最多可容纳1054人,而现在在校生2570人,两所学校都不具备发展空间。作为县级重点小学的东小占地面积24.5亩,在校学生2830人,最大班额67人一班,按市级示范小学标准,该校最多可容纳1021名学生。中和镇中心校“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该校现有在校生1361人,教学班21个,平均班额超过60人,最大班额超过81人,而该校占地面积仅为4.8亩,按规定,只能容纳学生200余人。中和镇迎凤小学、镇一小等城区小学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到2010年,城区将新增人口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净增1万人,届时,城区教育资源匮乏形势将更为严峻。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2004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民办中小学校59所,其中初级中学10所,小学49所。民办中小学校现有学生5676人,其中小学生3913人,初中学生1763人。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担着教学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人才。但因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多数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差、水平低。据调查,全县的民办学校中,仅有29.5%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舍和简单的教学设备,许多民办学校是租借民房为校舍,校舍极不规范。这些学校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单是学生的在校安全就难以保障。民办学校师资薄弱,聘请的教师主体为离退休人员、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业人员,学历不合格,无从教资格证的普编存在,如宋农乡的骑骆民办小学还有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现象。民办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据统计,2004年—2005年学年春期,我县大部分中学均超过了国家“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的规定,全县小学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为0.31%;初中学生非正常因素失学2076人,流失率达到了8.5%,个别学校甚至超过了10%.据调查,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学生厌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农户只能勉强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几乎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子女就读初中所需的费用,这是导致我县农村初中辍学率在“两基”达标后又严重反弹的重要原因。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县农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负担已经成为农民的最大负担。以巴家乡双河村巴家组为例,该组共有58户农户,其中有一个子女上学的家庭21户,占36.21%,有两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有三个子女上学的家庭12户,占20.67%,没有子女上学的家庭13户,占22.41%.该组农户黄昌发,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4300元,家里有两个小学生和一个初中生每年需花费学习费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农户江可强,家有5口人,全年现金收入8200元,家里两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每年需学习费用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镇邑中村村民吴朋告诉我们,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现金收入有万余元。一个子女在梅江中学念初三,另一个子女在秀一中读初一,每年两个学生的学习费用需2500元,生活费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