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报告
力转移培训、老区建设、搬迁扶贫、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开展,使全县农民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土坯房比重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04年的4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通村、组公路由52%上升到83%,基本农田比重由39%达到50%;卫生教育文化进一步提升,劳动力长期患病率由10%下降到6%,中小学失学率由2%下降到0.3%,广播电视入户率由42%上升到80%。扶贫规划和项目的实施对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贡献率达50%,使全县提前一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县(2000——2010)扶贫开发规划》中期目标。
(三)全县目前的贫困现状及成因
**县于1994年被认定为全国贫困县和全省特困县,200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592个和全省29个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现辖1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12个国营林(特)场。另有省定老区乡镇3个(新洲乡、天宝乡、向坝乡)。
全县301个村中被省、市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有133个(2001年申报并被国务院、省确定的有204个,后因村组撤并,确定为133个),重点贫困村总人口为2.39万户,9.31万人,其中贫困户1.72万户、6.54万人。按省、市要求,2005年确定了省定18个重点贫困村,累计56个重点村建设,其中,待省验收11个,在建45个重点扶持重点建设对象。
截止200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1.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87万人(人平年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相对贫贫困人口(人平年纯收入在637至882元之间)6.72万人,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27万人的18%和25%。有饮水困难人口1.4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全县通自来水的村有141个,占总村数的46%)。有5768户23806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急需搬迁,占农业人口的5%。有187个村公路等级低,其中有65个村晴通雨不通,占301个行政村的61%;尚有7个村不通路,占总村数的的2%(其中县河2个、兵营1个、鄂坪1个、丰溪2个、天宝1个)。有90个村不通广播,占总村数的30%。
在我县进行定点扶贫的中直、省、市直单位共25个,其中,中直1个,省直2个,市直22个。
从区位上看,我县地处鄂西北边陲,距武汉达800多公里,全县的贫困乡村,更是大多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和交通沿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基础条件看,很多贫困村的路、水、电信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村大多数是边远穷村,基础生存条件很差,就是要解决困难也很大。同时,这些村农业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土地瘠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改造难度大;从社会发育程度看,教育、卫生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市场发育不健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不协调;从扶贫对象的素质看,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高,而且有许多因病、因灾害造成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工作角度看,一是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贫困户,已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搬迁安置,剩下条件差的贫困户,在今后工作中,按现行政策要求组织搬迁扶贫会有一定难度,主要是任务大,专项资金少;二是全县共有133个村被省扶贫办确定为贫困村,并按“瞄准式、参与式、销号式”整村推进原则,逐步给予扶持,除待省验收和在建重点村之外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发展问题日显突出。这些村,急需上级扶持,工作难度非常大。三是因教致贫增多。在农村供孩子上学就像一场赌博,初中、高中的费用已经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大学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因此有一个乡镇干部讲:我还有点经济来源,供一大学生就成了贫困户,而农村可以说出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增加了一个贫困户。四是贫困乡村的干部群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信心,一些潜在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报告(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2134.html
(三)全县目前的贫困现状及成因
**县于1994年被认定为全国贫困县和全省特困县,2001年又被确定为全国592个和全省29个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县之一,现辖15个乡镇、301个行政村,12个国营林(特)场。另有省定老区乡镇3个(新洲乡、天宝乡、向坝乡)。
全县301个村中被省、市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有133个(2001年申报并被国务院、省确定的有204个,后因村组撤并,确定为133个),重点贫困村总人口为2.39万户,9.31万人,其中贫困户1.72万户、6.54万人。按省、市要求,2005年确定了省定18个重点贫困村,累计56个重点村建设,其中,待省验收11个,在建45个重点扶持重点建设对象。
截止200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1.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87万人(人平年纯收入在637元以下),相对贫贫困人口(人平年纯收入在637至882元之间)6.72万人,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27万人的18%和25%。有饮水困难人口1.4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全县通自来水的村有141个,占总村数的46%)。有5768户23806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急需搬迁,占农业人口的5%。有187个村公路等级低,其中有65个村晴通雨不通,占301个行政村的61%;尚有7个村不通路,占总村数的的2%(其中县河2个、兵营1个、鄂坪1个、丰溪2个、天宝1个)。有90个村不通广播,占总村数的30%。
在我县进行定点扶贫的中直、省、市直单位共25个,其中,中直1个,省直2个,市直22个。
从区位上看,我县地处鄂西北边陲,距武汉达800多公里,全县的贫困乡村,更是大多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和交通沿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从基础条件看,很多贫困村的路、水、电信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村大多数是边远穷村,基础生存条件很差,就是要解决困难也很大。同时,这些村农业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土地瘠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改造难度大;从社会发育程度看,教育、卫生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市场发育不健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不协调;从扶贫对象的素质看,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高,而且有许多因病、因灾害造成丧失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工作角度看,一是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贫困户,已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搬迁安置,剩下条件差的贫困户,在今后工作中,按现行政策要求组织搬迁扶贫会有一定难度,主要是任务大,专项资金少;二是全县共有133个村被省扶贫办确定为贫困村,并按“瞄准式、参与式、销号式”整村推进原则,逐步给予扶持,除待省验收和在建重点村之外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发展问题日显突出。这些村,急需上级扶持,工作难度非常大。三是因教致贫增多。在农村供孩子上学就像一场赌博,初中、高中的费用已经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大学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一旦这场赌博以失败告终,对于有的农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还债,因此有一个乡镇干部讲:我还有点经济来源,供一大学生就成了贫困户,而农村可以说出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增加了一个贫困户。四是贫困乡村的干部群众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信心,一些潜在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报告(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