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 目前社会各界对收入分配差异过大、贫富分化悬殊的危险性已经有了比较共同的认识,但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上的“贫富分化悬殊”问题认识不足。现代经济学虽然在平等与效率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始终未能找到良策,但有一点却是被公认的,即教育会改变人的能力、改进生存的状况、改善社会平等与公正。而教育的不平等,最终将危害社会的安定、危害民族素质的提高、危害国家的发展。因此兴办公立学校成为西方社会解决由于公民先天差别导致贫富悬殊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尤其是中央一级和省(州)一级政府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如美国,上世九十年代以来,联邦和州级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比重分别为7%和46% ;日本国家和省级政府分别承担了初等中等教育经费的24%和76 %。而目前我国中央一级和省一级财政教育支出只占教育总支出的9%和13%,而且这其中的大部分都流向了大中专院校等非义务教育领域。
作为一个主要社会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尤其是较高级的政府更有必要解决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公正配置的课题。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在教育市场中已经不是“守夜人,而是直接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它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善结果,而是应承担起对教育全过程优化配置和公正监管的责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模式由以前的以“乡镇为主”改为“以县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也看到漂亮的校舍、良好的师资、与公务员完全一致的教师待遇。但是必须看到,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我省,仍有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它们自身财政往往入不敷出,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钱来用于教育,要它们承担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因此,上级政府必须承担起义务教育公正监管的责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贫富地区间教育的差距,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四)大力支持全社会办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速教育产业化进程,在加大国家办学力度的同时,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利用国内外企业的、私营的、个人的资金,举办针对义务教育的民营、私立学校,让一部分学生分流到这些学校,便于政府能集中有限的财力更好地保证对中低收入阶层和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认真执行对捐资助学的企业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做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多渠道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参照福利和体育事业的做法,考虑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能性。
根据政府财力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免贫困学生的学习费用,让困难家庭的学生都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07年,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书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浙江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应该考虑在时间上要提前,在范围上要扩大。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对欠发达地区,省、市财政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在范围上,一是扩大免、补的范围,将整个代管费、住宿费、住校伙食费、甚至校服等考虑在内;二是放宽贫困的标准,扩大贫困生的比例。目前首先要将省规定的减免学、杂费的贫困生比例为10%的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发达县(市、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将义务教育由9年延长至12年。绍兴县计划从2004年起,从山区到平原逐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到2010年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这一经验,并在发达地区加以推广。
(五)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学也好,国内的一些名校也罢,都是建立在名师的基础上的。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此建议:一是要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特别是在考虑专职教师的编制时,也要考虑校医、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门卫等的编制。二是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对新聘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原则上应分别具有大专和本科文凭,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三是要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如市或县)的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城市(镇)学校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城镇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必须每几年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半年或一年。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四是教师流动实行类似球员的“转会费”制度,对流向城镇、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师,流入学校应向流出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利益。五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脱产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第7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243.html
作为一个主要社会资源是全民所有的国家,我们的政府尤其是较高级的政府更有必要解决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公正配置的课题。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在教育市场中已经不是“守夜人,而是直接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它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善结果,而是应承担起对教育全过程优化配置和公正监管的责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模式由以前的以“乡镇为主”改为“以县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也看到漂亮的校舍、良好的师资、与公务员完全一致的教师待遇。但是必须看到,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我省,仍有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它们自身财政往往入不敷出,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钱来用于教育,要它们承担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因此,上级政府必须承担起义务教育公正监管的责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贫富地区间教育的差距,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四)大力支持全社会办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速教育产业化进程,在加大国家办学力度的同时,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利用国内外企业的、私营的、个人的资金,举办针对义务教育的民营、私立学校,让一部分学生分流到这些学校,便于政府能集中有限的财力更好地保证对中低收入阶层和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认真执行对捐资助学的企业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做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多渠道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参照福利和体育事业的做法,考虑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能性。
根据政府财力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免贫困学生的学习费用,让困难家庭的学生都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到2007年,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都能享受“两免一补”(免杂费、书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浙江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应该考虑在时间上要提前,在范围上要扩大。在时间上,可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对欠发达地区,省、市财政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在范围上,一是扩大免、补的范围,将整个代管费、住宿费、住校伙食费、甚至校服等考虑在内;二是放宽贫困的标准,扩大贫困生的比例。目前首先要将省规定的减免学、杂费的贫困生比例为10%的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发达县(市、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将义务教育由9年延长至12年。绍兴县计划从2004年起,从山区到平原逐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到2010年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这一经验,并在发达地区加以推广。
(五)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的名牌大学也好,国内的一些名校也罢,都是建立在名师的基础上的。而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此建议:一是要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特别是在考虑专职教师的编制时,也要考虑校医、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门卫等的编制。二是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对新聘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原则上应分别具有大专和本科文凭,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三是要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如市或县)的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城市(镇)学校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城镇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必须每几年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半年或一年。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四是教师流动实行类似球员的“转会费”制度,对流向城镇、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师,流入学校应向流出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利益。五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脱产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