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 正文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万米、竖井205米、平巷461米、槽探20.5万米3、土井7065米,并作了相应的化验分析。测绘了相关的地形地质图纸,勘探投资1471.7万元。编写了多宝山铜矿床详查-初勘报告。提交的总储量铜237万吨、钼8.1万吨、伴生金73.4吨、银1046吨。 经勘探,已查明矿床规模、矿体赋存规律及矿床水文地质情况,同时还进行了矿石加工选矿方法的流程试验。由于矿床及矿山开发建设的规模较大,所需投资较大,所以至今未付诸实施。 二、该矿区主要矿体和从属矿体的上部多出露地表为氧化矿石,这些矿石采用一般常规选矿方法,回收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对该矿区一直未进行大规模开发。近几年国内在氧化矿开采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多宝山铜山矿区的堆浸-萃取-电积工艺试验已取得成功。根据这些经验提出在多宝山矿区首先处理氧化矿,给大规模开发该矿创造条件,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探采结合政策。 第二节 矿床地质 一、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组、铜山组、多宝山组、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和下志留统黄花沟组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矿区内比较明显的构造形迹有:华力西期构造旋回之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燕山期旋回的东西向构造。西北向构造区内基础构造,它即是容矿构造又是导矿构造,北东向构造是导矿构造,东西向构造为成矿后构造。 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中期的喷出岩和华力西中-晚期的侵入岩。加里东中期的喷出岩主要是多宝山组中的安山岩和英安岩。华力西晚期有侵入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更长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另有与侵入岩伴生的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等。 二、矿床特征 多宝山矿区内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多宝山倒转背斜的倾没端,受北西向弧形断裂和交叉构造控制。矿床由4个矿带215个矿体组成。其中主矿体14个,以3号矿带Ⅹ号矿体最大,占总储量的73.4%;其次为1号矿带的Ⅳ号矿体,占总储量的9.7%。Ⅹ号矿体长1400m,宽23-34m,延300-1000m,呈北西-南东向作弧形展布。Ⅳ号矿体长850m,最大厚度200m,延深大于850m,倾角75°。主矿段位于片理化的蚀变花岗闪长岩中,在花岗闪长岩中铜矿储量占90%以上。矿体出露地表标高为570~490m标高之间。 4个矿带均位于绢云母化带中。矿带与绢云母化、片理化关系极为密切。1号矿带位于斑岩体和钾化带的下盘;3、2和4号矿带位于斑岩体和钾化带的上盘;三者由北西向南东依次呈右列式雁行排列。矿体在矿带中呈不规则状、扁豆状或似板状。大多数矿体中间厚大,品位较高,向两端和向下大都变分板尖灭。 矿区位于寒温带,年平均降雨量少,冰冻期长,加之地下水不丰富,所以地表矿石氧化矿石(氧化铜/总铜>30%)所占比例较小;矿床的主体是原生硫化矿石。但由于矿体规模大,就氧化矿的绝对量来说还是可观的,可以作为规模开采氧化矿的原料基地。 氧化带特征:在距地表以下数米到三、五十米的范围内,常形成一些发育不完全的风化淋滤带和次生氧化富集及次生硫化富集现象。 风化淋滤带,出露于地表或地表以下至30米以上地段。带内金属硫化物或部分氧化,或完全氧化。岩石呈灰白色,仅留下矿物淋失空洞;有的有褐铁矿、水针铁矿及不同发育程度的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等。 拟首采的Ⅳ号矿体,其氧化带开发深度一般在25m左右,个别可达30m。氧化矿石以表生矿物为主,其矿物有赤铜矿、褐铁矿、兰铜矿、黑铜矿、赤铁矿等。 矿体的围岩及夹石主要为绿泥石化绢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青盘化的花岗闪长岩,其次为细晶闪长岩。 第三节 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山坡地段,南东高北西低。矿体出露地面标高560~515m,附近最低侵蚀基准面512m。约三分之二的储量位于浸蚀基准面以下,前期露天开采氧化矿大部分在浸蚀基准面以上。 区内的气候寒冷,历年最高气温31.5℃,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531-586mm,发量869-990mm。 矿体一带,仅风化裂隙带中赋存有风化裂隙水。风化带底界埋深一般20-50m,最大6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40m,平均厚度26.58m,潜水位埋深2-20m,地形高处相对浅些,低处水位埋藏较深。 风化带以下深部岩层或岩体,节理不发育、不含水。 露天开采采场地表水为暴雨汇入量和地下水渗入量。由于采场面积较小,可采用机械排水。 第四节 矿床储量 铜钼矿石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按上述工业指标,经计算,多宝山矿床付量见表2-1 表2-1 经多年地质工作现已查明矿床规模和矿体赋存规律,圈定了矿带、矿体边界,深部基本控制;矿石质量已基本查清。属大型品位不高的斑岩铜矿。可作为大规模开采的铜原料基地。同时要综合回收钼、金以及铂元素的其他金属以提高开发该矿床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 采矿 第一节 开采方式的选择 本矿床氧化矿位于矿体上部,大部直接出露地表,部分复盖较薄的土岩层,氧化带深度一般小于25m,最大深度30或40m,适宜露采,因此选用露天开采方式,技术简单,经济合理。 第二节 开采范围和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 根据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调查所提供的资料,矿区矿石量如下: 根据电积厂年产1000t电解铜的要求,并留有适当发展余地,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为矿石26t/a生产年限按15-20年计算,相应圈定露天开采境界。考虑到1号矿带4号矿体氧化矿相对富些,它与矿区的主矿体3号带5号矿体相距0.5~1公里,对将来矿区主矿体影响很小,故首采1号带4号矿体氧化矿,并确定生产前期的露天开采境界。 采场总的边坡角暂取50°,其中留有适当的运输和安全平台,部分阶段坡面角70°。 平均剥采比为0.6t/t。 4号矿体两个采场为生产前期(第1~8年)境界,5号和其它矿体氧化矿石为后备矿量,另行圈定境界。 第三节 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山工作制度:矿区位于寒温带,冬季气候寒冷影响堆浸作业,为了与堆浸作业相适当,矿山采用冬季间断其它季节连续的工作制度。每年冬季进行设备的大中修,矿山年工作28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作业。 矿山年采矿量:26万吨/年,年采剥矿岩量34万吨/年。 矿山日采矿量:714.3吨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253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研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