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局对县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查研究
从“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是我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建设期。在这一时期,不但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且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任务。这两大战略目标的实施,给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科学制定未来十五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成为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争先发展”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批评意见。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fanwen.oyaya.net-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奋斗、勇于拼搏、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调控给我县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关闭小高炉,煤矿连续三年整顿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将完成6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0元,分别超过预期61亿元、4亿元和4000元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9.4%,与“九五”持平;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为25.3%,比“九五”高出近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为6.74%,比“九五”低约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争取上级资金的奖励办法》,争取上级的、引进县外的、调出民间的、贷出银行的,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连年增长,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亿元。其中列入县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1年的3亿元,2002年的5.86亿元,2003年的10亿元,2004年13亿元,达到2005年的15亿元,仅争取市以上国家投资就达3.5亿元,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3、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传统农业正在转型。全县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以建设“小杨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不断改善农业的种植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五年时间,共建成2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面积达到6.5万亩;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发展到20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传统工业全面提升。煤炭行业全面整合,新建和改造30万吨以上矿井7座,天地王坡煤业建成了年生产150万吨的全省最大的单井单面矿井。冶铸业新建了福盛钢铁、晨晖铸管、金工铸业、金秋铸业、亚鑫318等若干项目,建成了球墨铸造生产线100余条,中高档铸件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先后有16个项目列入省“1311”和市“2316”规划,以思科高岭土、强华铝硅钛、坤达磁材、天九制药、清慧汽配、康达水泥、星冉建材为标志的新兴产业项目已逐步投入生产,构成了我县煤电、铸造、新材料三大新型产业雏形,初步形成了“1511”的发展框架,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组成部门由32个精简到25个,乡镇由26个撤并为17个,国有、二轻、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82%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97%,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5.7%,比“九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先后解决了342个自然村、11.6万人的吃水困难。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油(水泥)路里程达到1500公里,93%的行政村实现了村通油(水泥)路。17个乡镇全部开通了光缆,村村通了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保险范围,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集体养老保险覆盖面保持在98%,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36%;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别达到65%、82.6%。工伤保险参保人达到1.3万人。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卫生事业荣获全省卫生保健先进县、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人口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试点全面铺开。电子政务受到国家表彰。
5、全县整体步入宽裕型小康。国家统计局、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制定的新时期农村全面小康标准。主要有11项指标: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②农村一产劳力比重在35%以下;③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在35%以上;④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在90%以上;⑤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在60%以上;⑥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期限≥9年;⑦农村人口平均寿命≥75岁;⑧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0%;⑨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95%;⑩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⑾森林覆盖率≥23%。
对照这个标准,我们邀请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判定,我县预计到2005年底所有11项指标中有6项已经超过,分别是:① 《发展改革局对县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查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2877.html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找文章到文秘资源-/fanwen.oyaya.net-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奋斗、勇于拼搏、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调控给我县经济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关闭小高炉,煤矿连续三年整顿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将完成6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0元,分别超过预期61亿元、4亿元和4000元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9.4%,与“九五”持平;财政总收入增长幅度为25.3%,比“九五”高出近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为6.74%,比“九五”低约5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争取上级资金的奖励办法》,争取上级的、引进县外的、调出民间的、贷出银行的,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连年增长,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亿元。其中列入县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01年的3亿元,2002年的5.86亿元,2003年的10亿元,2004年13亿元,达到2005年的15亿元,仅争取市以上国家投资就达3.5亿元,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3、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传统农业正在转型。全县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以建设“小杨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不断改善农业的种植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五年时间,共建成2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面积达到6.5万亩;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发展到20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传统工业全面提升。煤炭行业全面整合,新建和改造30万吨以上矿井7座,天地王坡煤业建成了年生产150万吨的全省最大的单井单面矿井。冶铸业新建了福盛钢铁、晨晖铸管、金工铸业、金秋铸业、亚鑫318等若干项目,建成了球墨铸造生产线100余条,中高档铸件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先后有16个项目列入省“1311”和市“2316”规划,以思科高岭土、强华铝硅钛、坤达磁材、天九制药、清慧汽配、康达水泥、星冉建材为标志的新兴产业项目已逐步投入生产,构成了我县煤电、铸造、新材料三大新型产业雏形,初步形成了“1511”的发展框架,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间,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组成部门由32个精简到25个,乡镇由26个撤并为17个,国有、二轻、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82%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97%,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5.7%,比“九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先后解决了342个自然村、11.6万人的吃水困难。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油(水泥)路里程达到1500公里,93%的行政村实现了村通油(水泥)路。17个乡镇全部开通了光缆,村村通了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了养老保险范围,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集体养老保险覆盖面保持在98%,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36%;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别达到65%、82.6%。工伤保险参保人达到1.3万人。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卫生事业荣获全省卫生保健先进县、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人口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试点全面铺开。电子政务受到国家表彰。
5、全县整体步入宽裕型小康。国家统计局、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制定的新时期农村全面小康标准。主要有11项指标: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②农村一产劳力比重在35%以下;③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在35%以上;④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在90%以上;⑤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在60%以上;⑥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期限≥9年;⑦农村人口平均寿命≥75岁;⑧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70%;⑨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95%;⑩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85%;⑾森林覆盖率≥23%。
对照这个标准,我们邀请山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对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阶段性判定,我县预计到2005年底所有11项指标中有6项已经超过,分别是:① 《发展改革局对县经济发展目标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