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关于中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报告


而孩子也正处于消费阶段,子女少减少了子女的消费,也让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参加劳动,家庭生活相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宽裕些;45岁以后,农村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开始下降,在一些山区,甚至已经开始逐步丧失从事种植农业的劳动能力,子女开始步入结婚成家的阶段,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开始出现,这些家庭父母对于自己养老的后顾之忧开始产生。特别是二女户,女儿普遍不愿招婿上门,而父母则希望二女中有一女能够招婿上门,留在身边为其养老送终。这种矛盾使二女户家庭陷于无助的状态。一些父母对于女儿的教育持悲观态度。许多女孩因此上学的心理支持度开始下降,升学的机会减少。升学加分许多二女户享受不上,因为升不到需要加分的年级;这些二女户家庭的另一个心理问题就是缺乏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的上进心,发展的后劲不足,比如在由扶贫部门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农户的,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扶持和倾斜,另一方面,恰恰是计划生育户特别是二女户由于发展愿望和劳动能力所限,因缺乏实施这些项目的条件,自愿放弃了这类项目。使这些家庭的基础设施水平落后于同村的村民。前述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也使他们对农业生产在体力、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其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庭的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因此,对于甘肃大多数山区农户来讲,45岁以后,少生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必然受穷。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在贫困地区,由教育部门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由于将贫困地区的全体小学生纳入受益范围,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对计划生育户的倾斜。
   2.利益导向政策的目标离散度较大且存在区域性不适应的问题
   利益导向是计划生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计划生育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次调查发现,当前在甘肃农村实施的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利益导向政策和规定复杂多样,但真正能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并不多,其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公认的受益感最强、保障程度最高的一项。这一项目在甘肃实施了两年多,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好政策,但其关于对象确认的条件却存在明显的目标偏离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批评集中在以下两个议题中:一是真正的计划生育户没能受益,二是对于山区农民来说,年龄规定不合理。调查还发现,实际上,许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或项目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目标离散度较大的问题。
   1)带头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农民被置于政策的边缘,他们成了农村中最贫困、最需要救助、最应当得到奖励的群体。
   80年发表致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一封信以后,许多农村青年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采取了节育措施,模范地执行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生育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措施将这一部分人置于受益范围之外,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开始进入中、老年行列,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又缺乏劳动力,没有了生活保障,养老问题正在困扰着他们。但是,根据奖励扶助政策的规定,他们还没有达到奖励年龄,不能享受奖励扶助政策;而现行的针对二女结扎户的一次性奖励3000至5000元,始于2005年,此前的适应对象并不享受这一政策。当年享受政策对象4000户,只占不到当年全省农村全年二女结扎户的30%,就全省累计情况看,至2005年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共18.45万户,其中的18万多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个别地方为少部分对象办理了每对夫妇600元的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将养老储蓄提高到2000元的政策则始于2002年。独生子女领证户一次性奖励1000元,只适应于2002年以后的节育对象,此前全省农村累计5万多独生子女领证户则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因此,从政策分析看,从1980年至2002年的22年时间里,全省农村累计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约24万多户农户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相反,由于他们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只能陷于贫困的边缘。
   2)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丧失劳动力普遍较早、寿命短,现行的奖励扶助政策难以让他们得到实惠。
   贫困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基本的营养和健康保障而减少平均寿命。调查村的居民认为,当地成年人的正常寿命在60-70岁之间,一些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有很多人活不到60岁。因此,许多人担心自己没有机会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机会;二是由于劳动强度大且缺乏必需的劳动保护而过早地丧失从事主要生产活动的劳动能力。调查点的居民反映,当地男性劳动力一般在50岁左右即丧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而女性则更早,普遍在45岁左右开始失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这是调查点的居民认为奖励扶助政策中的年龄规定不合理、对山区人不公平的理由,因此,希望能够调整政策规定,适当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
   3.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与计划外生育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省内采取了计划生育地区间、部门间密切配合,并利用逐步健全的基层网络和不断完善的服务计划,对于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越来越严密,农村常住居民的计划外生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生儿子和生二胎的愿望还较为普遍,一些人转而将外出打工作为“偷生”、“超生”、“抢生”的良好机会,专门去寻找那些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比较松散、用工相对短缺的地方,进行计划外生育或人为干预出生性别。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管理还不够主动的地区,流出人口的计划外生育所占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一方面要尽快实施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计划,另一方面,也要追究流出地的管理责任,增强流出地管理的主动性

《关于中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报告(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292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查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