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5%。普遍接受调查的农民纷纷表示日后将会加入外出打工的热潮,因为外出打工更容易使农民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入。根据新浪网的消息,今年7月份的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越城市本土工人。全国各省也相继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工厂的工作岗位上。在未来几年,农民工进城人数将继续飙升。东固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基本的技能知识,大部分外出工作农民都是在工地从事最为苦累的体力劳动,或者是在工厂流水线上透支体力地进行生产工作。在进城务工之前,他们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训练,对相关法律知识和自身权益的了解相当缺乏。当地政府对这些外出务工农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明显还不够,接受调查的各个村组也没有通过黑板报和下派宣传人员等宣传手段来帮助农民工。
当然在畲族农村中还有少数人利用其他经济形式来增加自家收入的。他们一般是拥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经商活动,或者在本地或者到外地经商,这种形式最容易赚钱,可惜经商仅占农村经济的2.25%。
除了以上几种经济形式外,畲族农村居民还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创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模式。如割松脂、制造竹制品、制造茶油等。这类其他模式的经济占农村经济组成的22.5%。通过对畲族农村经济结构组成的调查,可以知道现时畲族农村经济还是十分薄弱的。由于畲族农村位于比较落后的山区,交通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本来工厂的设立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单位。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本地工厂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少得可怜的。而外来人士的投资诸如茶油基地等在本地设立的企业则基本聘用外地人才来进行管理和生产。对于本地缺乏专门知识的农民,这些企业只会在工忙时才会少量额地聘请本地农民当临时工。
种地带来的微薄收益致使畲族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来维持和改善生活。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接受调查的农民纷纷表示可以利用合资的形式建立本地农村企业,也有人认为可以利用本地红色革命和旅游资源来发展本地经济。其中一位在广东工作的村民提的意见更为符合当前畲族农村的实际情况。他认为由于东固畲族自治乡本身处于内陆山区特点,要像沿海地区一样搞大范围的工业带是不可能的。要搞好本地经济必须先了解本地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如本地茶油、毛竹等经济作物可以更广泛地推广种植。本地旅游资源要加大发掘的力度。路通才能财通,道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必须加紧建设。而作为地区带头人的乡村干部更要做好带头人作用。要加深对本地经济的了解,到外地已建成的新型农村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情况再为本地经济发展开出治理良方。
2、畲族农村的农业状况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现在,畲族农村中农业种植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就有53户依靠种地来作为生存方式。60户354人中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共有335.3亩,平均每人拥有0.95亩的农业用地。这个水平与05年全国人均耕地的1.4亩的面积相比还要低0.35亩。而在**保护农业用地比较突出的宜丰县桥西乡05年的人均耕地就达到2.53亩。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会牺牲农业用地来建设工厂或其他工业设施。但是为什么作为处于山区的东固畲族乡,会出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家水平的情况呢?其实,一个地方的人均耕地面积水平的高低除了其他用途的占地外,也与这个地方的真正农耕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中我们发现每户真正常年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大概有1至2个人口。而农业机械化只有35%的普及率,比全国38.5%的比例还要低。可见农业生产人口短缺和农业机械化的落后做成了农民自身的劳动负担和当地农民的劳动强度的加强,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农业收益的持续低下怎么不会使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呢?要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农民收益和农业机械化的加大普及是关键。
耕地用途利用不够全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四个调查村用于种植农作物的335.3亩土地中,用于种一季的土地156.7亩,中两季的土地168.1亩,荒地废地4.5亩。这几种土地用途占全部土地335.3亩的比例分别是46.73%、50.13%、1.79%和1.34%。显然,土地还是以种植水稻为最主要形式,其他经济作物的普及程度还是十分低下。在四个调查村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只有21户表示有在农作中使用机械,机械的普及率为35%。机械化水平不高。机械种类也不多不全面,基本上还是收割机和打谷机,主要是靠聘请外面私人的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没有属于自己乡或村的农业机械来帮助农民。
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相关政策了解不足。随着国家出台各项优待农民的政策,现在农业免税率在畲族农村已达到100%,农民纷纷表示欢迎。但是,农业种植投入还是持高不下。农业投入包括农药、机械、选种、聘请帮工等。调查中,我们发现农业投入在1000元以上的农户占44.06%。甚至有个别农户就农药一项就得用上3000元。另外,农民严重缺乏农业知识。所掌握的农技主要还是靠以往经验的累积。他们普遍对新研究的农业知识不太了解。由于政府没有更好地宣传新的农业技术,农民还是靠相互间的传授来接受农业技术和新农业作物品种。接受农业知识的滞后,常常会给本地农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今年为例,调查的四个村中就有两个村由于买了劣质种子而导致7月份水稻收成欠佳,损失惨重。有些买错种子、农药的农民表示,即使在种子站买种子时农技人员都没有详细讲解种子特性。基本上是看见其他农民买了也就跟着买,所以很容易就出现了上述的集体农业损失事故。
3、农村教育情况。
农村高学历人员严重偏低,文盲人数比例高。354名在调查范围内的 《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3030.html
当然在畲族农村中还有少数人利用其他经济形式来增加自家收入的。他们一般是拥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经商活动,或者在本地或者到外地经商,这种形式最容易赚钱,可惜经商仅占农村经济的2.25%。
除了以上几种经济形式外,畲族农村居民还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创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模式。如割松脂、制造竹制品、制造茶油等。这类其他模式的经济占农村经济组成的22.5%。通过对畲族农村经济结构组成的调查,可以知道现时畲族农村经济还是十分薄弱的。由于畲族农村位于比较落后的山区,交通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本来工厂的设立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单位。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本地工厂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少得可怜的。而外来人士的投资诸如茶油基地等在本地设立的企业则基本聘用外地人才来进行管理和生产。对于本地缺乏专门知识的农民,这些企业只会在工忙时才会少量额地聘请本地农民当临时工。
种地带来的微薄收益致使畲族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来维持和改善生活。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接受调查的农民纷纷表示可以利用合资的形式建立本地农村企业,也有人认为可以利用本地红色革命和旅游资源来发展本地经济。其中一位在广东工作的村民提的意见更为符合当前畲族农村的实际情况。他认为由于东固畲族自治乡本身处于内陆山区特点,要像沿海地区一样搞大范围的工业带是不可能的。要搞好本地经济必须先了解本地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如本地茶油、毛竹等经济作物可以更广泛地推广种植。本地旅游资源要加大发掘的力度。路通才能财通,道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必须加紧建设。而作为地区带头人的乡村干部更要做好带头人作用。要加深对本地经济的了解,到外地已建成的新型农村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情况再为本地经济发展开出治理良方。
2、畲族农村的农业状况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现在,畲族农村中农业种植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就有53户依靠种地来作为生存方式。60户354人中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共有335.3亩,平均每人拥有0.95亩的农业用地。这个水平与05年全国人均耕地的1.4亩的面积相比还要低0.35亩。而在**保护农业用地比较突出的宜丰县桥西乡05年的人均耕地就达到2.53亩。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会牺牲农业用地来建设工厂或其他工业设施。但是为什么作为处于山区的东固畲族乡,会出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家水平的情况呢?其实,一个地方的人均耕地面积水平的高低除了其他用途的占地外,也与这个地方的真正农耕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中我们发现每户真正常年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大概有1至2个人口。而农业机械化只有35%的普及率,比全国38.5%的比例还要低。可见农业生产人口短缺和农业机械化的落后做成了农民自身的劳动负担和当地农民的劳动强度的加强,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农业收益的持续低下怎么不会使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呢?要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农民收益和农业机械化的加大普及是关键。
耕地用途利用不够全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四个调查村用于种植农作物的335.3亩土地中,用于种一季的土地156.7亩,中两季的土地168.1亩,荒地废地4.5亩。这几种土地用途占全部土地335.3亩的比例分别是46.73%、50.13%、1.79%和1.34%。显然,土地还是以种植水稻为最主要形式,其他经济作物的普及程度还是十分低下。在四个调查村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只有21户表示有在农作中使用机械,机械的普及率为35%。机械化水平不高。机械种类也不多不全面,基本上还是收割机和打谷机,主要是靠聘请外面私人的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没有属于自己乡或村的农业机械来帮助农民。
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相关政策了解不足。随着国家出台各项优待农民的政策,现在农业免税率在畲族农村已达到100%,农民纷纷表示欢迎。但是,农业种植投入还是持高不下。农业投入包括农药、机械、选种、聘请帮工等。调查中,我们发现农业投入在1000元以上的农户占44.06%。甚至有个别农户就农药一项就得用上3000元。另外,农民严重缺乏农业知识。所掌握的农技主要还是靠以往经验的累积。他们普遍对新研究的农业知识不太了解。由于政府没有更好地宣传新的农业技术,农民还是靠相互间的传授来接受农业技术和新农业作物品种。接受农业知识的滞后,常常会给本地农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今年为例,调查的四个村中就有两个村由于买了劣质种子而导致7月份水稻收成欠佳,损失惨重。有些买错种子、农药的农民表示,即使在种子站买种子时农技人员都没有详细讲解种子特性。基本上是看见其他农民买了也就跟着买,所以很容易就出现了上述的集体农业损失事故。
3、农村教育情况。
农村高学历人员严重偏低,文盲人数比例高。354名在调查范围内的 《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