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
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与思考
湖北文理学院刘松
2012年暑期,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河南考察活动。此行共有52位来自湖北省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骨干教师。湖北工业大学受教育厅委托承办组织联络工作。从2012年7月23日到27日,历时一周,我们参观了河南林县红旗渠景区、安阳殷墟博物馆、安阳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两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所做的《灿烂的殷墟文明》专题报告,游览了焦作云台山风景区,并听取了导游介绍焦作城市战略发展历程,最后游览了漯河市临颍县红色亿元村——南街村,听取了南街村村党支书王宏斌的汇报。可以说这次参观考察是一次爱国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革命之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考察之旅,更是一次信仰追寻之旅。
在此行中,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下面按照游览的顺序简要梳理一下。
一、现代青年需要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进行这方面教育?
在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风景区。刚一下车就看到航天员刘洋(女)的巨幅照片,上书“中国刘洋林州的骄傲”背景就是红旗渠(刘洋刚于6月16-29日飞天返回,林州风景区就竖起巨幅宣传照片,7月28日《飞天嫦娥刘洋》励志图书在郑州首版发行,让我们感受到宣传的现代速度)。据导游宣传,刘洋就是喝着红旗渠的水、吃着这里的石碾小米长大的,所以身体倍棒,荣膺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红旗渠修在太行山山腰悬崖峭壁上,长约1500公里。据说当年10万人修了十年,没拿国家一分钱。在当时这确实是一项创举!特别在当年没有大型挖掘设备,人们缺粮少钱的时代,当时修建这段水利工程需要胆识和魄力的,我深深被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有老师也说,要在今天,让大家不用机器设备、不拿一分钱苦干十年,简直不可能!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办法,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挖渠的做法了。言外之意:红旗渠精神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不可复制!那么,今天,当我们科学进步了,不需要人们肩扛背驼了,那么还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吗?我们思政课教学还需要学生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吗?在“前人种树”所付出的代价后,需要乘凉的后人们再去效仿这种笨办法去开挖河渠吗?显然不需要了。但我们需要学习这种精神!那么,用这种精神教育学生,仅仅需要让他们记住、感恩、回报吗?如果需要后人感恩、回报,又如何体现共产党员和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呢?往往我们说,不需要回报的爱,才是伟大、无私地奉献。其实,我们需要下一代也像我们一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而不能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还有必要。
如何学习这种精神呢?我们又如何教呢?我觉得还是要在实践中来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更有说服力。要让他们独立承担实践任务,不给他们现成条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体验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艰难。特别是在“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团结协作、独立自主地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看来,我们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同时,也不一定非要学校投入太多经费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艰苦点也是件好事,它可以激发人的团体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二、如何在思政理论课教育课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安阳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文字博物馆,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关于殷墟文明的辅导报告,被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所折服,同时我也在想:在我们这门课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仅仅起着丰富大学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作用吗?如何在思政教育理论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授、图片介绍、短小视频、学生课堂演讲“我爱我家乡”来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我觉得在我们思政理论课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文明的过去辉煌历程,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外,可能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我国的文明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和湮灭,它内在的品质是什么?它要向何处去?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顺应文明的历史发展潮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出我们应做的事。可能这才是在思政课中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教育重点。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看看图片、视频、个人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搞些课堂演讲就显得不够了!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何沿着这条发展脉搏,追寻我们人生的意义,进而确立伟大理想,明确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这样看来,思辨教学方式、研讨教学方式、批判思维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绿色生态城市的转型给我们哪些启示?如何构建绿色襄阳?如何在我的课堂向学生渗透绿色生态观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游了焦作云台山,深深被这里美景所吸引。然而在十年前,这里并不为人们所知。据导游任静介绍,云台山的开发得益于前任市委杨书记。他当时刚从东北调来,为了吸取东北老工业基地靠能源发展而最终走向衰落的教训,来到这个以煤为生的城市,提出了绿色生态战略,使焦作市发生了战略转移。焦作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今天我们也提出了“四个襄阳”、“产业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都市襄阳”的口号,但如何打造我们的生态产业?特别是在我们思政理论课教育中如何贯彻“绿色生态”思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我觉得,可以利用实践调研的办法,用调查、研讨、思辨、模拟设计等办法来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寓教于行、寓教于研。
四、安阳师范学院发展给我校的启示有哪些?
安阳师院是个与我校差不多历史的学校,本科教育12年,还比我校晚两年,但是现在安师已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国家基金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28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学生规模达到25000人,特色明显,主要表现在殷商文化、甲骨学、汉字文化研究方面。可以说他站的也是地利文化优势,我校也是这样,占有三国文化、襄阳文化优势,但我们的研究没有转化为专业优势、学科优势。我们的规模也只有别人的一半,资金缺口较大,发展乏力。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比较年轻,平均年龄45岁左右,很有活力。
我们在安阳师院网站上看到该校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十二五”时期学校办学 《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4321.html
湖北文理学院刘松
2012年暑期,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河南考察活动。此行共有52位来自湖北省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骨干教师。湖北工业大学受教育厅委托承办组织联络工作。从2012年7月23日到27日,历时一周,我们参观了河南林县红旗渠景区、安阳殷墟博物馆、安阳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两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所做的《灿烂的殷墟文明》专题报告,游览了焦作云台山风景区,并听取了导游介绍焦作城市战略发展历程,最后游览了漯河市临颍县红色亿元村——南街村,听取了南街村村党支书王宏斌的汇报。可以说这次参观考察是一次爱国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革命之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考察之旅,更是一次信仰追寻之旅。
在此行中,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下面按照游览的顺序简要梳理一下。
一、现代青年需要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进行这方面教育?
在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风景区。刚一下车就看到航天员刘洋(女)的巨幅照片,上书“中国刘洋林州的骄傲”背景就是红旗渠(刘洋刚于6月16-29日飞天返回,林州风景区就竖起巨幅宣传照片,7月28日《飞天嫦娥刘洋》励志图书在郑州首版发行,让我们感受到宣传的现代速度)。据导游宣传,刘洋就是喝着红旗渠的水、吃着这里的石碾小米长大的,所以身体倍棒,荣膺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红旗渠修在太行山山腰悬崖峭壁上,长约1500公里。据说当年10万人修了十年,没拿国家一分钱。在当时这确实是一项创举!特别在当年没有大型挖掘设备,人们缺粮少钱的时代,当时修建这段水利工程需要胆识和魄力的,我深深被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有老师也说,要在今天,让大家不用机器设备、不拿一分钱苦干十年,简直不可能!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办法,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挖渠的做法了。言外之意:红旗渠精神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不可复制!那么,今天,当我们科学进步了,不需要人们肩扛背驼了,那么还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吗?我们思政课教学还需要学生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吗?在“前人种树”所付出的代价后,需要乘凉的后人们再去效仿这种笨办法去开挖河渠吗?显然不需要了。但我们需要学习这种精神!那么,用这种精神教育学生,仅仅需要让他们记住、感恩、回报吗?如果需要后人感恩、回报,又如何体现共产党员和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呢?往往我们说,不需要回报的爱,才是伟大、无私地奉献。其实,我们需要下一代也像我们一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而不能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还有必要。
如何学习这种精神呢?我们又如何教呢?我觉得还是要在实践中来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更有说服力。要让他们独立承担实践任务,不给他们现成条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体验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艰难。特别是在“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团结协作、独立自主地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看来,我们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同时,也不一定非要学校投入太多经费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艰苦点也是件好事,它可以激发人的团体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二、如何在思政理论课教育课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安阳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文字博物馆,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关于殷墟文明的辅导报告,被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所折服,同时我也在想:在我们这门课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仅仅起着丰富大学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作用吗?如何在思政教育理论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授、图片介绍、短小视频、学生课堂演讲“我爱我家乡”来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我觉得在我们思政理论课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文明的过去辉煌历程,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外,可能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我国的文明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和湮灭,它内在的品质是什么?它要向何处去?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顺应文明的历史发展潮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出我们应做的事。可能这才是在思政课中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教育重点。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看看图片、视频、个人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搞些课堂演讲就显得不够了!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何沿着这条发展脉搏,追寻我们人生的意义,进而确立伟大理想,明确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这样看来,思辨教学方式、研讨教学方式、批判思维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绿色生态城市的转型给我们哪些启示?如何构建绿色襄阳?如何在我的课堂向学生渗透绿色生态观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游了焦作云台山,深深被这里美景所吸引。然而在十年前,这里并不为人们所知。据导游任静介绍,云台山的开发得益于前任市委杨书记。他当时刚从东北调来,为了吸取东北老工业基地靠能源发展而最终走向衰落的教训,来到这个以煤为生的城市,提出了绿色生态战略,使焦作市发生了战略转移。焦作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今天我们也提出了“四个襄阳”、“产业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都市襄阳”的口号,但如何打造我们的生态产业?特别是在我们思政理论课教育中如何贯彻“绿色生态”思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我觉得,可以利用实践调研的办法,用调查、研讨、思辨、模拟设计等办法来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寓教于行、寓教于研。
四、安阳师范学院发展给我校的启示有哪些?
安阳师院是个与我校差不多历史的学校,本科教育12年,还比我校晚两年,但是现在安师已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国家基金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28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学生规模达到25000人,特色明显,主要表现在殷商文化、甲骨学、汉字文化研究方面。可以说他站的也是地利文化优势,我校也是这样,占有三国文化、襄阳文化优势,但我们的研究没有转化为专业优势、学科优势。我们的规模也只有别人的一半,资金缺口较大,发展乏力。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他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比较年轻,平均年龄45岁左右,很有活力。
我们在安阳师院网站上看到该校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十二五”时期学校办学 《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