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转型的调查报告
2005年,*市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工作思路。市经济转型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初步构画出*市经济转型的路线图。
一、*市经济转型的主要背景
*市经济转型工作的提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世界经济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大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二是产业集聚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凸现。其中前者主导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者推动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两大趋势的作用下,世界经济迅速从企业竞争时代跨越到了产业竞争时代。在中国与世界贸易体系融合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市如不追踪和赶超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先进水平,就不可能拓展发展空间。
(二)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得到了提升。为适应世界经济竞争需要,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政策发生的变化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在以上政策影响下,全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体制转型迅速过渡到了结构转型的新阶段。总体上看,全国新阶段的经济转型分为北方式转型和南方式转型:北方经济转型以北方资源型城市为代表,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南方经济转型以南方开放型工业城市为代表,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浪潮中,*市如不及时推进产业升级,势必在全国经济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三)*市地方经济遇到了新问题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潮流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市经济发展虽然在河南省保持了领先地位,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1、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优势弱化。目前,*市的五个支柱产业除服装加工外,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属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约占经济总量的60%。近些年传统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环保治理、安全生产整顿等影响下,企业被迫关闭情况严重。根据统计数据,煤炭行业从九十年代的500余家减少到100家,耐材行业从2004年的670家减少到496家,造纸行业从九十年代的272家减少到50家,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企业从2000年的39家减少到13家,明年仅可保留到4家。关闭的700余家企业中约有70%属政策性关闭的企业。由于企业关闭,部分产业优势地位逐年下降,其中造纸行业下降最为严重,生产总量从九十年代占全国的12%下降到2.6%。在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弱化的同时,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除服装行业外,其它行业均处在星火发展状态。
2、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市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多数企业高投入、高消耗、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煤炭工业80%以上是初级产品;造纸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原材料成本大、经济效益差;耐材工业设备落后,高能耗、低效益、小规模的倒焰窑型耐材企业占有较大比例;建材工业除水泥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服装加工企业多数以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没有自主品牌,生产利润极低。
3、主要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反映在对全市经济贡献较大的两种矿产资源(煤炭、铝粘土)已进入衰退期,几年内如果没有替代产业产生,可能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根据2005年9月份的最新资源勘查结果,目前*市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在400米以内)储量为2.48亿吨,按目前产能测算,2020年浅部煤炭基本无煤可采。深层煤虽然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采储量2.68亿吨),但开采成本大、难度高,新增生产能力也有限。铝粘土矿没有大的矿体,多以“窝状”分布,可开采储量仅有706万吨。
4、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发展包袱沉重。主要是软环境(信用建设)不佳、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建设环境欠帐(矿山垃圾、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等)较多、政府化解农村与城市信用社支付风险举债较重等。
以上问题导致*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二、*市经济转型须依托的基础和优势
(一)全市干群思想观念解放,发展经济的愿望迫切。
(二)地方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市的地方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占GDP的67%;二是产业种类较多,其中煤炭、耐材、造纸、建材、服装优势明显,食品、电力、电子、机械、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三是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形成了超化耐材、大隗造纸、曲梁服装等一些专业乡镇和特色经济群区;四是一些产业在全国或全省具有优势,2005年原煤产量占河南省11%,耐材产量占全国10.6%;机制纸及板纸产量占全国2.6%,西裤、板裤产量超过1500万件,占郑州男裤市场份额的80—90%,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五是经济总量在全省领先,几年来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
《*市经济转型的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4361.html
一、*市经济转型的主要背景
*市经济转型工作的提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世界经济进入了产业竞争的新时代
进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两大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势不可挡,二是产业集聚化、融合化、生态化日益凸现。其中前者主导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者推动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两大趋势的作用下,世界经济迅速从企业竞争时代跨越到了产业竞争时代。在中国与世界贸易体系融合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市如不追踪和赶超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先进水平,就不可能拓展发展空间。
(二)全国经济跨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得到了提升。为适应世界经济竞争需要,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政策发生的变化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在以上政策影响下,全国经济发展已经从体制转型迅速过渡到了结构转型的新阶段。总体上看,全国新阶段的经济转型分为北方式转型和南方式转型:北方经济转型以北方资源型城市为代表,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南方经济转型以南方开放型工业城市为代表,转型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新一轮经济转型浪潮中,*市如不及时推进产业升级,势必在全国经济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三)*市地方经济遇到了新问题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潮流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市经济发展虽然在河南省保持了领先地位,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1、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优势弱化。目前,*市的五个支柱产业除服装加工外,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属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约占经济总量的60%。近些年传统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环保治理、安全生产整顿等影响下,企业被迫关闭情况严重。根据统计数据,煤炭行业从九十年代的500余家减少到100家,耐材行业从2004年的670家减少到496家,造纸行业从九十年代的272家减少到50家,建材行业中的水泥企业从2000年的39家减少到13家,明年仅可保留到4家。关闭的700余家企业中约有70%属政策性关闭的企业。由于企业关闭,部分产业优势地位逐年下降,其中造纸行业下降最为严重,生产总量从九十年代占全国的12%下降到2.6%。在传统优势产业优势弱化的同时,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除服装行业外,其它行业均处在星火发展状态。
2、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市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走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子。多数企业高投入、高消耗、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煤炭工业80%以上是初级产品;造纸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原材料成本大、经济效益差;耐材工业设备落后,高能耗、低效益、小规模的倒焰窑型耐材企业占有较大比例;建材工业除水泥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服装加工企业多数以贴牌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没有自主品牌,生产利润极低。
3、主要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反映在对全市经济贡献较大的两种矿产资源(煤炭、铝粘土)已进入衰退期,几年内如果没有替代产业产生,可能出现区域经济衰退现象。根据2005年9月份的最新资源勘查结果,目前*市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在400米以内)储量为2.48亿吨,按目前产能测算,2020年浅部煤炭基本无煤可采。深层煤虽然储量可观(地质储量4.07亿吨,可采储量2.68亿吨),但开采成本大、难度高,新增生产能力也有限。铝粘土矿没有大的矿体,多以“窝状”分布,可开采储量仅有706万吨。
4、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发展包袱沉重。主要是软环境(信用建设)不佳、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建设环境欠帐(矿山垃圾、地表沉陷、地下水位下降等)较多、政府化解农村与城市信用社支付风险举债较重等。
以上问题导致*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二、*市经济转型须依托的基础和优势
(一)全市干群思想观念解放,发展经济的愿望迫切。
(二)地方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市的地方工业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占GDP的67%;二是产业种类较多,其中煤炭、耐材、造纸、建材、服装优势明显,食品、电力、电子、机械、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三是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形成了超化耐材、大隗造纸、曲梁服装等一些专业乡镇和特色经济群区;四是一些产业在全国或全省具有优势,2005年原煤产量占河南省11%,耐材产量占全国10.6%;机制纸及板纸产量占全国2.6%,西裤、板裤产量超过1500万件,占郑州男裤市场份额的80—90%,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六分之一;五是经济总量在全省领先,几年来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
《*市经济转型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