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我们党在执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的能力。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根本上要看整体,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和广大党员的素质。
一、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注重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以2001年市委换届、市级机构改革和2002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乡镇换届为契机,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共174名中,30-45岁的110名,占73.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2名,占87.4%。二是重视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和在职自学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读书笔记定期抽查制度和政治理论水平考核制度,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据统计,1998年以来,先后选送了18名和539名后备干部分别到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48名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委党校参加培训。举办了5期非中国共产党党员、6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培训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妇女后备干部452人。选派了15名年轻干部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进修或赴国外考察学习。同时,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市共交流任职处级干部677人、下派或外派副科级以上挂职干部125名,选派了4名领导干部到中直机关锻炼,9名到省直机关锻炼,112名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营企业挂职锻炼。三是探索健全有利于提高干部能力的激励机制。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市共有6个市直党群机关、59个县(市、区)、24个乡镇共拿出761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参加竞岗人数达2523人,753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2002年还在5个乡镇试行“三推两考一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做法。试行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今年开始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
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战略思维,不善于准确判断形势。比较突出的是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不准,缺乏整体设计,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不清,不能很好地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分析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二是机遇意识不够强烈,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这是我市县(市、区)委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认识不足,对全国全省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改革的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失去了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原来较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能重振雄风,除永安市以外,其他11个县(区)县域经济都比较弱。三是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识不深,不能自如应对复杂局面。面对不断增多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有的县乡党委和领导干部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沉着冷静、依法果断应对,或是信息不灵、贻误时机,或是滥用警力、激化矛盾,或是优柔寡断、扩大事态,最终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四是法治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较差。县级事务性较强,党委在实际工作中以党代政的现象较多。同时,以灵活的政策解释取代法律法规的刚性规定,以地方利益阻挠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快捷”的行政命令消解“繁琐”的法律程序,以领导讲话和领导批示代替法律法规等行为屡见不鲜。五是执行能力不够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提高。比较普遍的是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理解不透彻,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尤其是县域经济既有特色产业又做大做强的很少。同时,县(市、区)党委、政府与人大、政协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形成一种合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应放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从主观上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个人行为混同于职务行为,把职务权力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没有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紧密联系起来,党的意识特别是执政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缺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县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党管一切”,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意识深处专制传统文化积淀的长官意志难以消除,往往容易采用直接控制而不是间接领导的方式来整合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私欲膨胀,为了能更快地提升职务,急功近利,瞎指挥、乱决策,大搞“形象工”和“政绩工程”。从客观上看,一是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结构和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县(市、区)委领导班子成员比较缺乏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抓经济工作的人才。县(市、区)常委会作为决策机关,其成员一般以专职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直接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班子成员多数不是党委常委,他们既不参与重大问题的宏观决策,也不参与用人上的决策;同时又存在党政职能重叠的现象,表现为在党委和政府分别设置分管农业、政法、文教等方面工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4515.html
一、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注重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以2001年市委换届、市级机构改革和2002年市级领导班子换届、乡镇换届为契机,县(市、区)、市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据统计,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共174名中,30-45岁的110名,占73.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2名,占87.4%。二是重视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党委(党组)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和在职自学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读书笔记定期抽查制度和政治理论水平考核制度,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据统计,1998年以来,先后选送了18名和539名后备干部分别到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学习,48名乡镇党委书记到省委党校参加培训。举办了5期非中国共产党党员、6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培训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妇女后备干部452人。选派了15名年轻干部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进修或赴国外考察学习。同时,加大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市共交流任职处级干部677人、下派或外派副科级以上挂职干部125名,选派了4名领导干部到中直机关锻炼,9名到省直机关锻炼,112名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重点建设项目和民营企业挂职锻炼。三是探索健全有利于提高干部能力的激励机制。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全市共有6个市直党群机关、59个县(市、区)、24个乡镇共拿出761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参加竞岗人数达2523人,753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2002年还在5个乡镇试行“三推两考一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做法。试行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今年开始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资格考试。
我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战略思维,不善于准确判断形势。比较突出的是对本地区的发展定位不准,缺乏整体设计,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趋势不清,不能很好地在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分析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选择。二是机遇意识不够强烈,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这是我市县(市、区)委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尤其是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认识不足,对全国全省的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不准,改革的力度不大,缺乏创新精神,失去了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原来较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能重振雄风,除永安市以外,其他11个县(区)县域经济都比较弱。三是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认识不深,不能自如应对复杂局面。面对不断增多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有的县乡党委和领导干部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沉着冷静、依法果断应对,或是信息不灵、贻误时机,或是滥用警力、激化矛盾,或是优柔寡断、扩大事态,最终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四是法治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较差。县级事务性较强,党委在实际工作中以党代政的现象较多。同时,以灵活的政策解释取代法律法规的刚性规定,以地方利益阻挠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快捷”的行政命令消解“繁琐”的法律程序,以领导讲话和领导批示代替法律法规等行为屡见不鲜。五是执行能力不够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有待提高。比较普遍的是对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理解不透彻,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往往按部就班、照抄照搬的多,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少,尤其是县域经济既有特色产业又做大做强的很少。同时,县(市、区)党委、政府与人大、政协之间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形成一种合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应放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从主观上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个人行为混同于职务行为,把职务权力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没有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紧密联系起来,党的意识特别是执政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缺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县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把党的领导理解为“党管一切”,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意识深处专制传统文化积淀的长官意志难以消除,往往容易采用直接控制而不是间接领导的方式来整合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私欲膨胀,为了能更快地提升职务,急功近利,瞎指挥、乱决策,大搞“形象工”和“政绩工程”。从客观上看,一是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结构和配置不够科学合理。县(市、区)委领导班子成员比较缺乏熟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抓经济工作的人才。县(市、区)常委会作为决策机关,其成员一般以专职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直接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班子成员多数不是党委常委,他们既不参与重大问题的宏观决策,也不参与用人上的决策;同时又存在党政职能重叠的现象,表现为在党委和政府分别设置分管农业、政法、文教等方面工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