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培训班,一位农民听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喊道:“我知道我的螃蟹怎么没的了,原来是叫蛤蟆给吃了!这个班,是咱农民的致富班呀!”
周恩义不断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培训方式。每次党员理论培训前,他都带着部里的同志深入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田间地头,征求党员的意见,商讨培训的内容,了解百姓所需。回到部里,他把理论变成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认真备课。培训时,他亲自讲党的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由于内容针对性强,方式如同拉家常,农村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培训班的规模越办越大。培训班每次开课,不仅党员争先恐后,群众也踊跃参加,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也站满了人。群众为此编了套顺口溜:“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传万家”。10年间,共办培训班240多班次,培训党员达2万多人次。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党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是新时期党委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区委中心组学习前,周恩义带着部里的同志深入基层,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报告,呈报区委,使中心组学习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他确立的“围绕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的学习课题,使区委区政府及时作出农业结构调整10条规定,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种“宣传部立题、中心组学习、书记会讨论、常委会决策”的做法给全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近10年来,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建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园、打造石化产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了五年经济翻两番,全省城区综合经济考核第六、城市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全省第一的佳绩。
2003年,兴隆台区策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当时有人认为盘锦文化底蕴薄,发展文化产业如同沙地建塔。周恩义坚定地认为,把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打辽河文化品牌,是迟早的事。他积极参加文化产业园的筹建,建议以提供调转工作关系、安家住房补贴、免费使用工作室等优惠条件吸引外地艺术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11位中国美协会员、国内知名画家落户辽河文化产业园,组建了“辽河画院”。
2004年,为打造辽河文化品牌,他带领以22位画家为主的队伍,进行辽河文化探源。他白天带领画家考察、作画,给画家讲解辽河文化,晚上捧着郭达顺的《龙出辽河源》进行“充电”。每天高强度的跋涉,他的旧伤复发,左膝关节肿得老高,他咬牙坚持到最后。探源队历时一个多月,横跨辽宁、吉林、内蒙、河北4省17个地市,行程6700多公里,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灵感。在接着举办的全国第十届美术展、深圳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上,辽河画院的画家们摘金夺银,掀起一股辽河文化热,震动了国内画坛,“辽河画派”风生水起。辽河文化产业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高度评价。如今,辽河文化产业园已经形成会展、书画艺术品交易、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成为首批“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辽河文化产业园累计创造就业机会一万多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多亿元。
2011年3月,周恩义退休后,主动担任了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缺失,使他忧心忡忡。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祖国的命运。”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上。每天走社区进家庭、到学校进班级,跟家长、老师对话,同学生谈心,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提出每年在全区“评选100个优秀品德小公民、10个德育教育标兵”活动。2012年2月10日,调研组访问他时,他正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字地校对着评选活动文件,字斟句酌地审核活动计划、评选办法。在今年兴隆台区的文化工作会议筹备期间,他帮助总结并执笔撰写了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经验材料……
周恩义同志参加工作46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始终保持着炽热的工作激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他身上既有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这种共性,又有其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的鲜明个性。他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利益奋斗终生、无怨无悔的崇高精神。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4854.html
周恩义不断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培训方式。每次党员理论培训前,他都带着部里的同志深入到城市社区和农村田间地头,征求党员的意见,商讨培训的内容,了解百姓所需。回到部里,他把理论变成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认真备课。培训时,他亲自讲党的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由于内容针对性强,方式如同拉家常,农村党员听得津津有味,培训班的规模越办越大。培训班每次开课,不仅党员争先恐后,群众也踊跃参加,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走廊里也站满了人。群众为此编了套顺口溜:“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传万家”。10年间,共办培训班240多班次,培训党员达2万多人次。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党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是新时期党委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区委中心组学习前,周恩义带着部里的同志深入基层,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报告,呈报区委,使中心组学习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他确立的“围绕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的学习课题,使区委区政府及时作出农业结构调整10条规定,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种“宣传部立题、中心组学习、书记会讨论、常委会决策”的做法给全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近10年来,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建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园、打造石化产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了五年经济翻两番,全省城区综合经济考核第六、城市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全省第一的佳绩。
2003年,兴隆台区策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当时有人认为盘锦文化底蕴薄,发展文化产业如同沙地建塔。周恩义坚定地认为,把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打辽河文化品牌,是迟早的事。他积极参加文化产业园的筹建,建议以提供调转工作关系、安家住房补贴、免费使用工作室等优惠条件吸引外地艺术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11位中国美协会员、国内知名画家落户辽河文化产业园,组建了“辽河画院”。
2004年,为打造辽河文化品牌,他带领以22位画家为主的队伍,进行辽河文化探源。他白天带领画家考察、作画,给画家讲解辽河文化,晚上捧着郭达顺的《龙出辽河源》进行“充电”。每天高强度的跋涉,他的旧伤复发,左膝关节肿得老高,他咬牙坚持到最后。探源队历时一个多月,横跨辽宁、吉林、内蒙、河北4省17个地市,行程6700多公里,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灵感。在接着举办的全国第十届美术展、深圳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上,辽河画院的画家们摘金夺银,掀起一股辽河文化热,震动了国内画坛,“辽河画派”风生水起。辽河文化产业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的高度评价。如今,辽河文化产业园已经形成会展、书画艺术品交易、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成为首批“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辽河文化产业园累计创造就业机会一万多个,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0多亿元。
2011年3月,周恩义退休后,主动担任了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缺失,使他忧心忡忡。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祖国的命运。”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上。每天走社区进家庭、到学校进班级,跟家长、老师对话,同学生谈心,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提出每年在全区“评选100个优秀品德小公民、10个德育教育标兵”活动。2012年2月10日,调研组访问他时,他正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字地校对着评选活动文件,字斟句酌地审核活动计划、评选办法。在今年兴隆台区的文化工作会议筹备期间,他帮助总结并执笔撰写了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经验材料……
周恩义同志参加工作46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始终保持着炽热的工作激情,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他身上既有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这种共性,又有其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的鲜明个性。他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利益奋斗终生、无怨无悔的崇高精神。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学习周恩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