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党政相关 >> 事迹材料 >> 正文

马金平同志先进事迹


  有了集资打井的成功先例,老马带头干部群众三天内集资两万多元。乡下有句俗话:“宁在村外修一里,不在村里修一米。”修路期间,各种矛盾想盖都盖不住地冒了出来,担心钱不够都争着要求先从自家门前那条街修起,更有甚者哄抢水泥砂石用于修自家门前的小道和鸡窝、猪圈……
  
  老马这次真急了,他从旁边的民工手里抢过一把铁锨,跳上一辆三轮车,在车帮子上砰砰拍了几下——都住手!你们这是哄抢公共财产,是违法的!
  
  见群众静下来,他语重心长地说:“没有国家支持就修不成咱村的路,没有大路就没有小路。大家相信我,相信村委会,我们会想办法把村里路都修好。”
  
  修路期间,病重住院的外甥打来十多次电话想见他这个舅舅,直到突然去世,马金平才后悔不跌地赶到医院。中秋节时,原本早就说好回省城与家人团聚,全家7口人等到晚上8点月亮都老高了,他才在孙女外孙再次打来的电话里说,爷爷实在离不开,别等了……
  
  马金平的真诚再次感动了村民,拆碾盘、挪猪圈、移大树……,这些以前绝对没人敢碰的矛盾焦点,老百姓破天荒地为修路化解了。人们跟着他没黑没白地干了32天用工1000多个,马金平穿烂了3双皮鞋,村里4条总长800多米的道路和排水沟终于修好了,村民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再也不用担心晚上下雨会灌到炕沿上了。一天,马金平正在刚修好的四条街道上走访沿路住户,一位70多岁的老汉找到他后扑通跪在地上说:“谢天谢地,你可把俺村的路弄好了,共产党有好人啊!”马金平忙扶起老汉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原来,老汉一个半月前因患严重眼病去市里住院手术,治好回来发现过去连门都不敢出的孬路都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就是打滚也没事了。村民们念叨,走在路上就像走在金平的脊梁背上一样。
  
  为感谢马金平,群众自发竖起一块水泥碑,上刻“金平街”三个大字,背面刻着:“晴天人难行,下雨水不通。垃圾满街是,矛盾更重重。硬化此大街,全凭马金平。”
  
  一头牛跨上康庄大道
  
  村里闲人多矛盾就多,打麻将、打扑克、打群架、无事生非,怎样才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呢?
  
  2005年7月15日中王庄召开村民大会,马金平号召大力发展奶牛。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头牛每天产奶70斤,每斤奶1.2元,如果一家养五头、十头牛,一年下来几十万。
  
  他带领村民5次出村参观标杆式挤奶厅和养牛小区,请县畜牧局科技人员进村给养殖户传授知识。最后,村民张二用承包建起了奶厅和奶牛小区,10组先进的挤奶设备安装在标准的挤奶大厅。奶的质量有保证,自然不愁卖,价格也上去了,仅养牛这一项每年村民增收上百万元,养牛户开始尝到集中养殖科学喂养的甜头,村民也越发感觉离不开马金平,想着法感谢他。
  
  有个奶农家里的奶牛下了小牛,特意把马金平叫到家里,将挤出的第一碗牛初乳煮开后端给他品尝。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手捧3个苹果在村口等着送给马金平,马金平说:“大娘,我不吃。”老人诚恳地说:“金平啊,你就吃了这几个苹果吧,不脏,现在不愁水我都洗了好几遍,擦的干干净净的。知道你快从小区回来了,我就在这等你呢。你可是办了大好事了,以前呀,我儿子养的牛都在家里,院子里一天到晚臭哄哄的,熏的我都喘不上气来。可养牛是为了挣钱,我也不能说什么,只好整天闻着臭气捱日子。这下好了,牛都牵到小区了,我也闻到了新鲜空气。”说完,老人又从兜里掏出一把枣递给马金平“这就是我的心,你为我们诚心实意地办事,我们也得把心掏出来给你呀!”
  
  到2008年4月奶牛小区的牛发展到548头,奶牛真正成了中王庄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马金平觉得应该进一步开阔大家的视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便组织了一个由党员、两委班子、扶贫代表、村民代表、红白理事会代表、妇女代表共35人,带着面包、油条等干粮,坐上了他一天花250块钱租的中巴,到邻县参观养貂、养鱼、养蜂、养鸡等项目。很快,一个以奶牛为龙头的养殖业在中王庄形成了。接着,他又在上级的支持下,于村东头山脚下新打一眼深水井,让400亩的冈坡旱地摇身变成了水浇田,自此,全村1120亩地也能像人畜一样按时喝上了水,仅粮食增产给农民增加收入逾百万元。他还把邻县种树的经验引来,院子种果树,村子空地种速生树,中王庄的树从最初不足千棵,发展到现在两万余棵。他还在单位领导帮助下,组织500人次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一个种植、养殖、生态和谐发展的中王庄已经呈现,一半以上农户盖了新房,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从全乡最穷村变为最富村。
  
  好人马金平
  
  一名扶贫干部,他不顾年老多病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在条件艰苦的中王庄村一住就是3年,排除万难带领干部群众干了14件实事:修旧井一个,打新井一个,修路四条,排水沟八个,建沼气池138个,建挤奶厅一个,建养殖小区一个,3年发展奶牛548头,整修学校、幼儿园,种树17000多棵,建文化大院一个……
  
  在马金平60多平米的两居室家里,除了挂满墙壁的各时期表扬镜匾,所有家具都简朴得与现代无关。从纺织厂下岗提前退休的妻子王焕芹织着毛活告诉记者:“他从乡下回来经常不高兴,一张嘴就要掉泪。我说你血压高血糖高不舒心就别干了,又快退休了。他说你不懂……就这样呆几天静静心又去了。村里来了人都在我家吃住,睡沙发,有时他从村里来电话说有几个人去市里办事,你管好食宿……”
  
  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先后贡献出6万多元用于马金平驻村扶贫。2006年春节前,为让老百姓过一个水清、路平的快乐春节,他动员全家凑了4.5万元把乡亲们打井、修路的集资款还上,以兑现当初的承诺。第二年春节前,他又从家里拿走7675.6元为村民兑现了利息。
  
  老马的真诚奉献,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事迹材料 fanwen.oyaya.net) 在干满半年后,老百姓生怕他走了,20多位村民代表敲锣打鼓将10多面写有“人民的老黄牛”、“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大红锦旗送到单位和市扶贫办,要求把这位党培养出的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继续留下来,带领大家干下去。一年后,更有40多户村民再次联名上书乡、县、市,再留马金平。在农民一次次的挽留下,老马一干便是3年。去年村里专门来了10多位代表参加朋友们为他举行的马金平为党工作43年光荣退休纪念活动。
  
  马金平是普通的,也是非凡的;马金平是渺小的,也是高大的。
  
  马金平是固执的,固执到跑到扶贫办说,再也不能把中王庄列为下一批扶贫对象,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尚未脱贫的村子去……
  
  马金平是幸运的,在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他以中王庄为舞台,演出了一部扶贫爱民的大戏,展现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和人生价值,物化了心中的理想,延续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和献身精神,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爱戴!
  
  2008年马金平结束3年扶贫工作后,仍然关心着中王庄的乡亲们。经常回去看望他们,为老弱病残送温暖。乡亲们有事就来找他商量。那里已经成为他永不退休的岗位。
  
  马金平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在社会上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救助儿童、孝敬老人、拾金不昧、抢救澡堂病危老人、捐献衣物给受伤的农民工、到河北大学和老年大学传播先进思想……如今他还光荣地当上了市总工会的一名志愿者。
  
  马金平——一个让乡亲们永难忘怀的扶贫干部!一个广受社会赞誉的好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马金平同志先进事迹(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497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事迹材料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