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作文
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作文
拜蚕为师
朋友送了我几只小蚕。
蚕黑黑的、瘦瘦的,在大堆的桑叶中似乎很容易被忽略。然而,这样的小家伙们,我却甘愿认她们为师——请允许我称它们为她们,因为她们实在像超凡脱俗的仙子,清丽典雅。她们可能不知道,有个女孩每天看着她们,当她们做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时,那个女孩总表现出十二分的敬佩。
蚕儿初入我家时,家附近并没有桑叶,而我也不能每天厚着脸皮去向朋友要,只好另辟蹊径。当我在网上看到莴笋叶也能喂蚕时,便兴冲冲地去超市买了一棵大莴笋,将叶子整齐地摆放在蚕的四周,高兴地想,这下蚕儿有好吃的了,不用经常吃打蔫的桑叶了!可是第二天,好多只干瘪了的小黑蚕尸体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难道蚕不吃莴笋叶?看着死去的一大拨蚕,她们那扭曲的尸体仿佛在告诉我什么。再看那莴笋叶时,我明白了,也许是这还能闻到的一股异味(农药味?)的莴笋叶夺去了这些小家伙的生命。
蚕,我的老师,向人们揭示了当今社会的不光彩的一面。我不由得对那些高喊着环保、无污染蔬菜的食品公司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新出生的小蚕又黑又小,十分不起眼,以至于我老爸有一次给她们换桑叶时不小心掐死了一只,让我心痛不已。但渐渐地,她们长大了,每一次蜕皮都会变得更加晶莹,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她们的食量也增加了好几倍,一只蚕一天就能吃掉两三片桑叶。仔细听,还能听见蚕儿们咀嚼桑叶的沙沙声,像秋天细雨的声响,拨动着我的神经。她们也由黑瘦的小蚕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蚕。
她们显然很乐意享受午后安恬的阳光,当阳光从窗外泻进屋内,洒在蚕的身上时,她们便懒洋洋地趴在桑叶上,仿佛是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在空中飞舞得疲倦了,安静地停下来休息。我亲眼见证了蚕成长的过程——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也是蚕——我的老师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们常说的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几个月后,蚕们变得忙碌起来,她们准备给自己做一个家。
整整一天,她们都在墙角直立着上半身,吐出透明的丝。那些丝交错重叠却不杂乱,像一张网、像一个生命。傍晚,墙角便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她们更加卖力地吐丝,仿佛吐出的不是丝,是生命的序章。“她们在给自己做窝呢,再出来时,就是蛾子了。”妈妈对我说。
第二天,我再看时,几个洁白的蚕茧已经静静地躺在墙角了。
时常,我拿起蚕茧轻轻地摇摇,它们便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是和蚕咀嚼桑叶不一样的声响。虽然我有些失落——我再也听不到蚕们秋雨般的咀嚼声了,但更多的是为我的老师感到高兴。
有人说,蚕啮食桑叶,却吐着细丝,耗尽一生的辛勤,便化成蛹,幽闭在自造的囹圄中,但我觉得,她们是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谱写着生命的华章,并将以重生来拒绝死亡。
终于,在一天上午,我发现茧里有了细微的响声。是第一只蚕,不,是蛾!一点点咬破蚕茧,从里面慢慢地爬出。她试着扇动了几下自己的嫩翅,欣喜地尝试着用她的另一个躯体行动。紧接着,其他蚕蛾陆续爬出蚕茧。不到一周,这些“仙子们”在留下无数淡黄的、芝麻般的蚕子后,走完了她们生命的一个轮回。
这就是蚕的一生,她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为人类吐着珍贵的丝,并用重生换来生命的延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勤劳的一生,超越了生与死的境界。我们人类经常会陷入一种窒息的黑暗,或处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或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却不敢像蚕蛹那样,挣破绑住自己的束缚,浴火重生。
这小小的蚕竟然教了我这么多的道理,称她为老师,实不为过。
同学点评
这篇文章用少女特有的活泼文字向读者描绘了蚕平凡而勤劳的一生。在这生动的描绘中,不乏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感悟,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陈明昭)
本篇文章不但写出了常听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观点,还联想到环保等道理。立意新颖,文笔更是清新自然,使人眼前一亮,更没有枯燥的说教和大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作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6976.html
拜蚕为师
朋友送了我几只小蚕。
蚕黑黑的、瘦瘦的,在大堆的桑叶中似乎很容易被忽略。然而,这样的小家伙们,我却甘愿认她们为师——请允许我称它们为她们,因为她们实在像超凡脱俗的仙子,清丽典雅。她们可能不知道,有个女孩每天看着她们,当她们做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时,那个女孩总表现出十二分的敬佩。
蚕儿初入我家时,家附近并没有桑叶,而我也不能每天厚着脸皮去向朋友要,只好另辟蹊径。当我在网上看到莴笋叶也能喂蚕时,便兴冲冲地去超市买了一棵大莴笋,将叶子整齐地摆放在蚕的四周,高兴地想,这下蚕儿有好吃的了,不用经常吃打蔫的桑叶了!可是第二天,好多只干瘪了的小黑蚕尸体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难道蚕不吃莴笋叶?看着死去的一大拨蚕,她们那扭曲的尸体仿佛在告诉我什么。再看那莴笋叶时,我明白了,也许是这还能闻到的一股异味(农药味?)的莴笋叶夺去了这些小家伙的生命。
蚕,我的老师,向人们揭示了当今社会的不光彩的一面。我不由得对那些高喊着环保、无污染蔬菜的食品公司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新出生的小蚕又黑又小,十分不起眼,以至于我老爸有一次给她们换桑叶时不小心掐死了一只,让我心痛不已。但渐渐地,她们长大了,每一次蜕皮都会变得更加晶莹,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她们的食量也增加了好几倍,一只蚕一天就能吃掉两三片桑叶。仔细听,还能听见蚕儿们咀嚼桑叶的沙沙声,像秋天细雨的声响,拨动着我的神经。她们也由黑瘦的小蚕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蚕。
她们显然很乐意享受午后安恬的阳光,当阳光从窗外泻进屋内,洒在蚕的身上时,她们便懒洋洋地趴在桑叶上,仿佛是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在空中飞舞得疲倦了,安静地停下来休息。我亲眼见证了蚕成长的过程——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也是蚕——我的老师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们常说的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
几个月后,蚕们变得忙碌起来,她们准备给自己做一个家。
整整一天,她们都在墙角直立着上半身,吐出透明的丝。那些丝交错重叠却不杂乱,像一张网、像一个生命。傍晚,墙角便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她们更加卖力地吐丝,仿佛吐出的不是丝,是生命的序章。“她们在给自己做窝呢,再出来时,就是蛾子了。”妈妈对我说。
第二天,我再看时,几个洁白的蚕茧已经静静地躺在墙角了。
时常,我拿起蚕茧轻轻地摇摇,它们便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是和蚕咀嚼桑叶不一样的声响。虽然我有些失落——我再也听不到蚕们秋雨般的咀嚼声了,但更多的是为我的老师感到高兴。
有人说,蚕啮食桑叶,却吐着细丝,耗尽一生的辛勤,便化成蛹,幽闭在自造的囹圄中,但我觉得,她们是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谱写着生命的华章,并将以重生来拒绝死亡。
终于,在一天上午,我发现茧里有了细微的响声。是第一只蚕,不,是蛾!一点点咬破蚕茧,从里面慢慢地爬出。她试着扇动了几下自己的嫩翅,欣喜地尝试着用她的另一个躯体行动。紧接着,其他蚕蛾陆续爬出蚕茧。不到一周,这些“仙子们”在留下无数淡黄的、芝麻般的蚕子后,走完了她们生命的一个轮回。
这就是蚕的一生,她要求的仅仅是几片桑叶,却为人类吐着珍贵的丝,并用重生换来生命的延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勤劳的一生,超越了生与死的境界。我们人类经常会陷入一种窒息的黑暗,或处于一种绝望的境地,或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却不敢像蚕蛹那样,挣破绑住自己的束缚,浴火重生。
这小小的蚕竟然教了我这么多的道理,称她为老师,实不为过。
同学点评
这篇文章用少女特有的活泼文字向读者描绘了蚕平凡而勤劳的一生。在这生动的描绘中,不乏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的感悟,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陈明昭)
本篇文章不但写出了常听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观点,还联想到环保等道理。立意新颖,文笔更是清新自然,使人眼前一亮,更没有枯燥的说教和大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