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史铁生
永远的史铁生
史铁生和一般作家的不同,在于他对生命思考的透彻和深刻,在于他在精神上给我们普通人的光明指引。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却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走了,永远地走了。
史铁生走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民众自发为他召开追思会,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近永远的史铁生。
【铁生细节】
一次史铁生又提起对外语的爱好,无意中透露说他时常给夫人用外语发短信,无论她是否在家:这是他对妻子的挂念,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好玩。他问夫人:Whereareyou?Whatareyoudoing?我问希米是如何回答的,她说,我没理他。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史铁生也跟着笑,一点儿不显尴尬。也许希米不理他倒比有问必答更合他的意。
现在幽默、有趣的铁生走了,希米难免会感到寂寞。从此我便由挂念铁生转为挂念希米了。
(选自黄敏兰《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我阅读并交往最多的,就是史铁生。这不仅由于他作品中呈现的品质和境界,更由于他的人格。听希米讲,有一年铁生随作家代表团去瑞典,有机会见到对诺贝尔奖评选颇有影响的汉学家马悦然。铁生原本带了自己的作品去的,但,临到见面时,却将书收了回来。我确信,这,就是铁生。
铁生走了,我想起一句话,世上已无史铁生。有铁生的世界和没有铁生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的存在不仅关乎外在,更关乎我们的内心。他的离去拉扯掉我们灵魂深处最最脆弱的一角,而原本,它是靠着铁生用自己的病弱之躯照亮并支撑着的。
(选自钟晶晶《往事与光照——追忆铁生》)
【美好回忆】
不沉的船
张海迪
那天傍晚去看铁生,是希米开的门,她还是那么笑着,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好像从不知道有什么忧愁似的。之前我和希米通电话,她说那史得了肺炎,现在好些了,昨天刚出院。我就说好吧,那我就去看他。“那史”是希米对铁生的爱称。今天在一些健康者的脸上也已经不太容易看到希米这么开朗的笑容了,而她总是像个孩子一样,笑得纯真而快乐。可是她的重负是外人很难体验的,她是一个文学编辑,也做翻译,这是费心力的工作,家里还有“那史”这样一个病人,他每周都要做几次肾透析。有的人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也许会皱眉不展,而希米却依然乐观豁达,因为她有自己的世界。读过她翻译和编辑的书,我知道她身上拥有一种哲学的力量。她的心灵与“那史”一样宁静而美丽,那是一个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那里绿草如茵,碧水潺潺.超越了世俗的一切尘埃,是宽广而辽阔的天地……
与希米说着笑着,穿过门厅,来到卧室,我看到了“那史”,他依然宽厚地微笑着,就像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一样。他正倚着被子坐在那里。他跟我握手,那手有点热,有点绵软。我让他躺下,他不干,非要坐着说话。与铁生聊天一点也不用拘谨,他的话语就像他的模样朴实而亲切。他说,你知道最近有媒体说我病危了,我这不又好了。我笑了说,我知道你会好的,有一位女作家跟我说过,这叫沉船不破,破船不沉。经常生病的人反而能抗过去呢!铁生说,海迪你还是再呼吁一下安乐死吧。我说,天啊,现在不行,因为牵扯的问题太复杂了!
这时我看到墙上的一个镜框,黑白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都是七八岁的样子。他们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他们手牵着手,表情天真又稚气。你猜猜他们是谁?铁生问我。我说我看出来了!这正是他们——童年的铁生和希米!PHOTOSHOP把他们永远连接在一起了,他们的手和心。铁生快乐地笑了,而我却忽然有点伤感,真希望他是健康的,生活得长长久久,与那心爱的人。我想起去年来看铁生,他给我一本诗刊,里面有他写的十首诗,其中有一首叫做《希米,希米》。他写道:希米,希米,见到你就像见到家乡,所有神情我都熟悉。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藩篱……这黑白照片凝固着当下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让物质的一切在它的面前都褪去了颜色。
铁生忍耐着许多男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而他却像一泓深蓝的湖,轻轻荡漾着,没有一丝涟漪,因为远离尘嚣,所以淡泊宁静,因为懂得生命,所以活得从容。在那个简朴温馨的小屋里,我们聊了很久,临走的时候,我对他许下一个诺言,也许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但是铁生笑了。我对希米说的还是一句话,让“那史”好好休息啊!
新的一年,绿的春天,冰雪就要融化,不沉的船又要起航了……
(选自2010年第18期《读者》)
【启智馨语】
生命在赋予我们希望和快乐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疾病和痛苦。面对这些我们无法抗拒和逃避的苦难,我们该如何应对?是消极认命,悲观失落,还是乐观坦然,从容面对?史铁生和希米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苦难可能打垮我们的身体,但打不垮我们的精神。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活得从容,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也会成为永不沉没的船!
【名人博客】
过年的大馒头送史铁生
倪萍
每年忙年都给好朋友送姥姥用大铁锅蒸的新麦子面做的大馒头,一个就有三斤半。如今姥姥不在了,舅妈接着蒸,我接着送。这两天开始送了,吃的朋友都说筋道、香,明年还要!不知怎的,看着大馒头就为一直没让史铁生吃上一口而难过。
一个未曾见过面的人,他的离去让你像自家兄弟离去一样难过,这是一片无法掩饰的真情。只为他的作品,只为他三十年坐在轮椅上,那么让人心疼,那么让人不放心。
我和小倩说,咱咋不知道他的追思会?咱咋不知道他过60岁生日?要不怎么也得挤上去给他送几个“姥姥的馒头”,这实在是我和姥姥多年的心愿。
快20年了,我和姥姥作为史铁生的读者和听者,我们是那么喜欢史铁生的文字,喜欢他那彻底的笑,那大苦之后的大乐。年年春节,蒸过年馒头的时候姥姥都说:“你给史铁生送几个吧,没空做饭中午熥熥就能吃。”天哪,姥姥以为北京是他们水门口村,认识谁就能拿俩馒头敲开门!每年我都跟姥姥说:“明年吧。”这一明年就20年,姥姥的馒头史铁生没吃上……
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我和姥姥,更不知道他 《永远的史铁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7615.html
史铁生和一般作家的不同,在于他对生命思考的透彻和深刻,在于他在精神上给我们普通人的光明指引。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却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走了,永远地走了。
史铁生走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民众自发为他召开追思会,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近永远的史铁生。
【铁生细节】
一次史铁生又提起对外语的爱好,无意中透露说他时常给夫人用外语发短信,无论她是否在家:这是他对妻子的挂念,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好玩。他问夫人:Whereareyou?Whatareyoudoing?我问希米是如何回答的,她说,我没理他。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史铁生也跟着笑,一点儿不显尴尬。也许希米不理他倒比有问必答更合他的意。
现在幽默、有趣的铁生走了,希米难免会感到寂寞。从此我便由挂念铁生转为挂念希米了。
(选自黄敏兰《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我阅读并交往最多的,就是史铁生。这不仅由于他作品中呈现的品质和境界,更由于他的人格。听希米讲,有一年铁生随作家代表团去瑞典,有机会见到对诺贝尔奖评选颇有影响的汉学家马悦然。铁生原本带了自己的作品去的,但,临到见面时,却将书收了回来。我确信,这,就是铁生。
铁生走了,我想起一句话,世上已无史铁生。有铁生的世界和没有铁生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的存在不仅关乎外在,更关乎我们的内心。他的离去拉扯掉我们灵魂深处最最脆弱的一角,而原本,它是靠着铁生用自己的病弱之躯照亮并支撑着的。
(选自钟晶晶《往事与光照——追忆铁生》)
【美好回忆】
不沉的船
张海迪
那天傍晚去看铁生,是希米开的门,她还是那么笑着,眼睛弯弯的,嘴角弯弯的,好像从不知道有什么忧愁似的。之前我和希米通电话,她说那史得了肺炎,现在好些了,昨天刚出院。我就说好吧,那我就去看他。“那史”是希米对铁生的爱称。今天在一些健康者的脸上也已经不太容易看到希米这么开朗的笑容了,而她总是像个孩子一样,笑得纯真而快乐。可是她的重负是外人很难体验的,她是一个文学编辑,也做翻译,这是费心力的工作,家里还有“那史”这样一个病人,他每周都要做几次肾透析。有的人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也许会皱眉不展,而希米却依然乐观豁达,因为她有自己的世界。读过她翻译和编辑的书,我知道她身上拥有一种哲学的力量。她的心灵与“那史”一样宁静而美丽,那是一个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那里绿草如茵,碧水潺潺.超越了世俗的一切尘埃,是宽广而辽阔的天地……
与希米说着笑着,穿过门厅,来到卧室,我看到了“那史”,他依然宽厚地微笑着,就像十几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一样。他正倚着被子坐在那里。他跟我握手,那手有点热,有点绵软。我让他躺下,他不干,非要坐着说话。与铁生聊天一点也不用拘谨,他的话语就像他的模样朴实而亲切。他说,你知道最近有媒体说我病危了,我这不又好了。我笑了说,我知道你会好的,有一位女作家跟我说过,这叫沉船不破,破船不沉。经常生病的人反而能抗过去呢!铁生说,海迪你还是再呼吁一下安乐死吧。我说,天啊,现在不行,因为牵扯的问题太复杂了!
这时我看到墙上的一个镜框,黑白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都是七八岁的样子。他们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他们手牵着手,表情天真又稚气。你猜猜他们是谁?铁生问我。我说我看出来了!这正是他们——童年的铁生和希米!PHOTOSHOP把他们永远连接在一起了,他们的手和心。铁生快乐地笑了,而我却忽然有点伤感,真希望他是健康的,生活得长长久久,与那心爱的人。我想起去年来看铁生,他给我一本诗刊,里面有他写的十首诗,其中有一首叫做《希米,希米》。他写道:希米,希米,见到你就像见到家乡,所有神情我都熟悉。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藩篱……这黑白照片凝固着当下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让物质的一切在它的面前都褪去了颜色。
铁生忍耐着许多男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而他却像一泓深蓝的湖,轻轻荡漾着,没有一丝涟漪,因为远离尘嚣,所以淡泊宁静,因为懂得生命,所以活得从容。在那个简朴温馨的小屋里,我们聊了很久,临走的时候,我对他许下一个诺言,也许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但是铁生笑了。我对希米说的还是一句话,让“那史”好好休息啊!
新的一年,绿的春天,冰雪就要融化,不沉的船又要起航了……
(选自2010年第18期《读者》)
【启智馨语】
生命在赋予我们希望和快乐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疾病和痛苦。面对这些我们无法抗拒和逃避的苦难,我们该如何应对?是消极认命,悲观失落,还是乐观坦然,从容面对?史铁生和希米的人生态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苦难可能打垮我们的身体,但打不垮我们的精神。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活得从容,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也会成为永不沉没的船!
【名人博客】
过年的大馒头送史铁生
倪萍
每年忙年都给好朋友送姥姥用大铁锅蒸的新麦子面做的大馒头,一个就有三斤半。如今姥姥不在了,舅妈接着蒸,我接着送。这两天开始送了,吃的朋友都说筋道、香,明年还要!不知怎的,看着大馒头就为一直没让史铁生吃上一口而难过。
一个未曾见过面的人,他的离去让你像自家兄弟离去一样难过,这是一片无法掩饰的真情。只为他的作品,只为他三十年坐在轮椅上,那么让人心疼,那么让人不放心。
我和小倩说,咱咋不知道他的追思会?咱咋不知道他过60岁生日?要不怎么也得挤上去给他送几个“姥姥的馒头”,这实在是我和姥姥多年的心愿。
快20年了,我和姥姥作为史铁生的读者和听者,我们是那么喜欢史铁生的文字,喜欢他那彻底的笑,那大苦之后的大乐。年年春节,蒸过年馒头的时候姥姥都说:“你给史铁生送几个吧,没空做饭中午熥熥就能吃。”天哪,姥姥以为北京是他们水门口村,认识谁就能拿俩馒头敲开门!每年我都跟姥姥说:“明年吧。”这一明年就20年,姥姥的馒头史铁生没吃上……
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我和姥姥,更不知道他 《永远的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