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同志指出,“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减少和避免用人上的失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程度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在干部任用各环节中,当前只有考察对象的初始提名没有正规的集体行为,权力运作空间相对较大,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是存在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我县65.12%的干部群众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环节规范化、民主化程度不够,缺乏“阳光作业”。如何提高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和思考。
一、我县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实行民主提名的主要实践
干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最初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谁拥有初始提名权,谁就拥有提拔干部的权力。长期以来,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一般掌握在领导层或领导层的某个权威领导手中,因此规范初始提名也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围绕扩大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程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按照“整体推进、单项突破”的思路,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推荐式提名。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登记署名制度。2000年、2001年相继出台了《常山县干部推荐工作暂行办法(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常山县委关于在全委会内试行领导干部人选“署名推荐制度”的意见》,对推荐者和被推荐者的范围与基本条件,推荐的方式、程序、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荐人行为,提高了推荐人选的公认程度、公开程度和责任意识。二是实行了群团部门推荐干部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统战等单位的部门优势,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人选,按照目标要求,由相关部门按程序产生,以3:1以上的比例书面向组织部门推荐,拓宽了荐人的渠道,保证了推荐质量。近两年,群团部门累计推荐后备干部人选47人,已提拔使用的13人。三是探索试行了“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班子领导职数出现空缺时,将缺额职位、人选要求等向干部群众公开,并进行定向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今年上半年在辉埠镇和县环保局进行了青石镇镇长和县环保局党组成员拟任人选的定向推荐,从辉埠镇符合条件的干部中根据推荐情况产生了2名考察对象,从环保局10名中层干部中产生1名考察对象。
2、竞岗式提名。为了扩大民主,我县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1994年,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我县首次在全县开展了“双推双考”公开选拔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的试点,1998年、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共拿出23个副科级领导岗位,分别采用“双推双考”、“一推双考”等方式,相继选拔了1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4名女乡镇长助理,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拓宽了知人用人的视野,增强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二是推行了县级机关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1997年,竞争上岗作为又一种选贤任能方式,在我县机关中层开始试行,我县制定出台了《常山县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1998年出台了《关于县级机关中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按照“双向选择、自愿择岗、竞争上岗”的办法,逐步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部门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1999年全面推开。2002年,结合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出台了《关于县级机关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全县机关部门都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目前,竞争上岗已成为我县党政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轮换的一种基本形式。
3、“民推竞选”式提名。今年9月,我县以“民推竞选”的方式产生了龙绕乡党委书记、芳村镇镇长和阁底乡乡长3名乡镇党政正职。在“民推竞选”过程中,改革候选人提名人选产生办法,由常规的组织提名转变为干部群众推荐提名,把最初的干部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在报名环节采用自荐报名的形式,不安排组织推荐,让干部选拔从传统意义上的“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从被动接受挑选到主动迎接挑战,公正公平地开展有序竞争。为了保证干部推荐提名的质量,我们安排了多轮民主推荐,并认真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参加民主推荐大会的人员范围。在每一轮民主推荐会上,县委都把职位的要求明白地告知干部群众,把人选的基本情况详细介绍给群众,让他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自主推荐。并按照得票数从高到低确定进入下一轮人选。为扩大民主,我们把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扩大到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目标乡镇的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首轮民主推荐大会,县委委员,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人大、政协常委、县纪委领导成员,曾担任过县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各乡镇党政正职及各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共228人参加了推荐,从82名符合条件的参选人员中,每个职位各确定8名作为候选人初步人选。紧接着召开的县委全委扩大会议,45名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及不是委员的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了民主推荐,每个职位各产生了4名候选人推荐人选,作为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接下来,县委常委会又根据考察情况,对每个职位的4名候选人推荐人选进行差额票决,各产生了3名提交县委全委会差额票决的人员名单。县委全委会在听取考察情况汇报后,安排每个职位的候选人推荐人选作自我介绍,然后由县委委员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从高到低差额产生了每个职位2名候选人预备人选,提交乡镇人代会或乡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民主推荐提名,将干部任用由等额提名变为差额提名,由 《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776.html
一、我县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实行民主提名的主要实践
干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最初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说,谁拥有初始提名权,谁就拥有提拔干部的权力。长期以来,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一般掌握在领导层或领导层的某个权威领导手中,因此规范初始提名也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县围绕扩大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程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按照“整体推进、单项突破”的思路,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推荐式提名。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登记署名制度。2000年、2001年相继出台了《常山县干部推荐工作暂行办法(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常山县委关于在全委会内试行领导干部人选“署名推荐制度”的意见》,对推荐者和被推荐者的范围与基本条件,推荐的方式、程序、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荐人行为,提高了推荐人选的公认程度、公开程度和责任意识。二是实行了群团部门推荐干部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统战等单位的部门优势,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人选,按照目标要求,由相关部门按程序产生,以3:1以上的比例书面向组织部门推荐,拓宽了荐人的渠道,保证了推荐质量。近两年,群团部门累计推荐后备干部人选47人,已提拔使用的13人。三是探索试行了“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班子领导职数出现空缺时,将缺额职位、人选要求等向干部群众公开,并进行定向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今年上半年在辉埠镇和县环保局进行了青石镇镇长和县环保局党组成员拟任人选的定向推荐,从辉埠镇符合条件的干部中根据推荐情况产生了2名考察对象,从环保局10名中层干部中产生1名考察对象。
2、竞岗式提名。为了扩大民主,我县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一是实行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1994年,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我县首次在全县开展了“双推双考”公开选拔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的试点,1998年、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共拿出23个副科级领导岗位,分别采用“双推双考”、“一推双考”等方式,相继选拔了1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4名女乡镇长助理,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拓宽了知人用人的视野,增强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二是推行了县级机关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1997年,竞争上岗作为又一种选贤任能方式,在我县机关中层开始试行,我县制定出台了《常山县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1998年出台了《关于县级机关中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按照“双向选择、自愿择岗、竞争上岗”的办法,逐步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部门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1999年全面推开。2002年,结合县级机关机构改革,出台了《关于县级机关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全县机关部门都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目前,竞争上岗已成为我县党政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轮换的一种基本形式。
3、“民推竞选”式提名。今年9月,我县以“民推竞选”的方式产生了龙绕乡党委书记、芳村镇镇长和阁底乡乡长3名乡镇党政正职。在“民推竞选”过程中,改革候选人提名人选产生办法,由常规的组织提名转变为干部群众推荐提名,把最初的干部提名权交给干部群众。在报名环节采用自荐报名的形式,不安排组织推荐,让干部选拔从传统意义上的“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从被动接受挑选到主动迎接挑战,公正公平地开展有序竞争。为了保证干部推荐提名的质量,我们安排了多轮民主推荐,并认真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参加民主推荐大会的人员范围。在每一轮民主推荐会上,县委都把职位的要求明白地告知干部群众,把人选的基本情况详细介绍给群众,让他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自主推荐。并按照得票数从高到低确定进入下一轮人选。为扩大民主,我们把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扩大到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目标乡镇的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首轮民主推荐大会,县委委员,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人大、政协常委、县纪委领导成员,曾担任过县级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各乡镇党政正职及各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共228人参加了推荐,从82名符合条件的参选人员中,每个职位各确定8名作为候选人初步人选。紧接着召开的县委全委扩大会议,45名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及不是委员的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了民主推荐,每个职位各产生了4名候选人推荐人选,作为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接下来,县委常委会又根据考察情况,对每个职位的4名候选人推荐人选进行差额票决,各产生了3名提交县委全委会差额票决的人员名单。县委全委会在听取考察情况汇报后,安排每个职位的候选人推荐人选作自我介绍,然后由县委委员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从高到低差额产生了每个职位2名候选人预备人选,提交乡镇人代会或乡党员大会进行差额选举。民主推荐提名,将干部任用由等额提名变为差额提名,由 《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民主提名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