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28.6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4603万元用于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给予企业贴息和科技三项投入908万元。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7935.html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