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庙记作文
游岳庙记作文
文/卢王伟[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一]
孔夫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之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苏轼泛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上而作《赤壁赋》;李华观览“平沙无垠,复不见人”的大漠而作《吊古战场文》;李白登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而作《蜀道难》……一言以蔽之,游览山水引发隐逸之趣,文人雅兴;凭吊古战场,激起壮志豪情,书生意气;而登临古人遗迹,感受着的则是先贤那慷慨壮烈的情怀。
去年夏初,我们全家游历苏杭,驻足西子湖畔时,方知岳庙就近在眼前。余秋雨先生在《西湖梦》一文中曾谈到自己初识西湖是在一把印有西湖游览图的折扇上,而儿时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及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踏踪循径,如游故地般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岳飞传》,而伴随着阅读而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不仅有岳飞高大的形象,还有这圣地般的存在——岳庙。如果西湖如梦,那岳庙则像是燕赵慷慨之士的悲歌,雄壮悲凉。
刚一踏人大门,我就立刻被那庄重肃穆的气氛包围了。环顾四周,黑漆的柱,朱漆的门,九重的飞檐,屋脊上的螭龙,无不透出威严的气息,使人不敢有一丝杂念,心中唯余敬仰之情。
正殿内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块岳飞手书的匾额“还我河山”了。书家有语:“字如其人。”故右军洒脱,颜公刚直,张旭癫狂,而岳飞的字里透着股雄浑之气,道劲有力,奔泻如黄河万里,浩浩如大漠黄沙,正彰显出他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正殿中还塑有岳飞像,目光赫然,炯炯有神。佛家有云“金刚怒目”,用来比喻威严,我以为,岳飞这坚定的目光更胜金刚。而他这跨越了八酉年岁月的凝望中,叉包含着什么呢?是陆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恨在胸,还是杜少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怆然涕下,抑或苏东坡“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的欲挽狂澜呢?我猜不透,也不敢猜,但从《满江红》那一泻干里的笔法中,我们或许可以悟出:这位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的擎天一柱在希望些什么,抑或在叹息什么。
正殿两侧的配殿里,还供奉着牛皋和张苍水。牛皋跟随岳飞南征北战数十载,立下赫赫战功,可他的结局却不像《说岳全传》中写的那样浪漫:“气杀兀术,笑杀牛皋。”史书上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又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凉图景:“及飞死,皋亦为奸人所害。”而张苍水则是属于另一个末路王朝——南明的死士,他曾同郑成功联手克复江南四州三十二府,使长江以南的半壁江江山重归南明之手,到最后兵败被俘,誓死不降,化作西子湖畔又一泠泠孤魂。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但更多的英雄却是被时势所毁灭。岳飞如是,文天祥如是,张苍水如是,史可法如是,李秀成如是。然而正如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又如屈原在《九歌·国殇》中有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张苍水其如是乎?岳飞其如是乎?
到了岳王坟前,想那英雄最后的归宿也不过是一抷黄土。想那墓碑上镌刻着的“岳鄂王”等字句所散发出的荣光,怎么也抵不过朱仙镇被迫班师的遗憾,风波亭父子惨死的冤屈吧。但冢中之人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谈不上快乐,也说不上悲哀,只是安详坦然地注视着跪在墓前的秦桧、秦桧妻王氏、张俊、万俟卨这四个贼子奸人,默默地度过了八百个春秋。“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世音书漫寂寥。”自古贤愚殊途同归,但时间真的能磨灭历史的印迹吗?我扪心自问,不假思索地给了自己否定的答案——人们不会忘记!像岳飞这样的英雄,将永远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他们的浩然正气,将永存于天地间。
等到离开岳庙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旁人念起了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我却在心中玩味着写给岳飞的那副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雨中的西子湖水泛起阵阵涟漪,荷花上万斛珍珠倾泻而下,而我的内心却十分平静,耳畔回响着的不是铮铮箭响,而是那斜阳晚照下的渔歌: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呜呼!愿将杯酒祭江水,为君消却万古愁!
是为记。
身临其境
本文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跳出了一般游记的精细的影像式的呈现方式,寥寥数笔,勾勒出岳庙的概貌,把笔墨重心放在“怀古”,人在岳庙中行走,心灵穿越时空隧道,在南宋历史间游历,感读历史,感悟人生,文字变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文气磅礴,文脉顺通。本文让我们看到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融通的效果。
(夏德洪) 《游岳庙记作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8065.html
文/卢王伟[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高一]
孔夫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川之景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苏轼泛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上而作《赤壁赋》;李华观览“平沙无垠,复不见人”的大漠而作《吊古战场文》;李白登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而作《蜀道难》……一言以蔽之,游览山水引发隐逸之趣,文人雅兴;凭吊古战场,激起壮志豪情,书生意气;而登临古人遗迹,感受着的则是先贤那慷慨壮烈的情怀。
去年夏初,我们全家游历苏杭,驻足西子湖畔时,方知岳庙就近在眼前。余秋雨先生在《西湖梦》一文中曾谈到自己初识西湖是在一把印有西湖游览图的折扇上,而儿时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及年长之后真到了西湖,踏踪循径,如游故地般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岳飞传》,而伴随着阅读而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不仅有岳飞高大的形象,还有这圣地般的存在——岳庙。如果西湖如梦,那岳庙则像是燕赵慷慨之士的悲歌,雄壮悲凉。
刚一踏人大门,我就立刻被那庄重肃穆的气氛包围了。环顾四周,黑漆的柱,朱漆的门,九重的飞檐,屋脊上的螭龙,无不透出威严的气息,使人不敢有一丝杂念,心中唯余敬仰之情。
正殿内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块岳飞手书的匾额“还我河山”了。书家有语:“字如其人。”故右军洒脱,颜公刚直,张旭癫狂,而岳飞的字里透着股雄浑之气,道劲有力,奔泻如黄河万里,浩浩如大漠黄沙,正彰显出他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正殿中还塑有岳飞像,目光赫然,炯炯有神。佛家有云“金刚怒目”,用来比喻威严,我以为,岳飞这坚定的目光更胜金刚。而他这跨越了八酉年岁月的凝望中,叉包含着什么呢?是陆放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恨在胸,还是杜少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怆然涕下,抑或苏东坡“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的欲挽狂澜呢?我猜不透,也不敢猜,但从《满江红》那一泻干里的笔法中,我们或许可以悟出:这位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的擎天一柱在希望些什么,抑或在叹息什么。
正殿两侧的配殿里,还供奉着牛皋和张苍水。牛皋跟随岳飞南征北战数十载,立下赫赫战功,可他的结局却不像《说岳全传》中写的那样浪漫:“气杀兀术,笑杀牛皋。”史书上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又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凉图景:“及飞死,皋亦为奸人所害。”而张苍水则是属于另一个末路王朝——南明的死士,他曾同郑成功联手克复江南四州三十二府,使长江以南的半壁江江山重归南明之手,到最后兵败被俘,誓死不降,化作西子湖畔又一泠泠孤魂。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但更多的英雄却是被时势所毁灭。岳飞如是,文天祥如是,张苍水如是,史可法如是,李秀成如是。然而正如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又如屈原在《九歌·国殇》中有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张苍水其如是乎?岳飞其如是乎?
到了岳王坟前,想那英雄最后的归宿也不过是一抷黄土。想那墓碑上镌刻着的“岳鄂王”等字句所散发出的荣光,怎么也抵不过朱仙镇被迫班师的遗憾,风波亭父子惨死的冤屈吧。但冢中之人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谈不上快乐,也说不上悲哀,只是安详坦然地注视着跪在墓前的秦桧、秦桧妻王氏、张俊、万俟卨这四个贼子奸人,默默地度过了八百个春秋。“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世音书漫寂寥。”自古贤愚殊途同归,但时间真的能磨灭历史的印迹吗?我扪心自问,不假思索地给了自己否定的答案——人们不会忘记!像岳飞这样的英雄,将永远活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他们的浩然正气,将永存于天地间。
等到离开岳庙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旁人念起了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我却在心中玩味着写给岳飞的那副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雨中的西子湖水泛起阵阵涟漪,荷花上万斛珍珠倾泻而下,而我的内心却十分平静,耳畔回响着的不是铮铮箭响,而是那斜阳晚照下的渔歌: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呜呼!愿将杯酒祭江水,为君消却万古愁!
是为记。
身临其境
本文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跳出了一般游记的精细的影像式的呈现方式,寥寥数笔,勾勒出岳庙的概貌,把笔墨重心放在“怀古”,人在岳庙中行走,心灵穿越时空隧道,在南宋历史间游历,感读历史,感悟人生,文字变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文气磅礴,文脉顺通。本文让我们看到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融通的效果。
(夏德洪) 《游岳庙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