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改革的问题策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机关的发展需要,国家机关后勤部门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200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管理委员会刘文江理事长、张宏生、李宝顺副理事长一行,先后到科技部机关服务局、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和中科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了解机关后勤改革和建设节约型后勤机关的情况,与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从中发现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需要进一步加深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认识,加大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指导力度
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处于等待观望、停滞不前状态。究其原因:一是部门和个人的认识不到位,只强调保障机关正常运转,不求改革有所作为;二是主要领导重视不够;三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不应该市场化;四是认为机关是首脑要害部门,情况特殊,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利于安全保密;五是认为目前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担心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保障机关需要;六是认为社会后勤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保证不了后勤服务质量;七是认为社会后勤服务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如自我服务保障经济效益好等等。
这些都反映了一些同志,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还存在不少误区,从而阻碍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向纵深发展。为此,必须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后勤改革的指示,教育广大后勤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不移地、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有权威的职能机构应加强对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决策,适时及时地出台有关政策,抓好典型,经验,保证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二、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政策法规体系,保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序进行
在调查了解中,普遍反映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法规建设滞后,与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很不适应,影响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一是体制不顺,如中科院机关服务局从机关分离出来后,己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企业,但仍然实行“双轨制”,束缚了后勤企业手脚,影响了后勤产业发展;二是市场准入制度不规范,一些可以进市场的后勤服务项目受到限制;三是激励制度不健全,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对分离后勤职工收入高于机关职工有“红眼病”,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企业发展;四是后勤职工社保制度不完善,一些从事业单位转到企业的职工,养老金、医疗费等要减少40,富余人员安置政策不完善,供养的离退休人员过多,有的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达1∶1之多,后勤负担过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相关政策,各单位做法也不尽一致;五是一些职工与机关完全脱离改变职工身份后,单位没有将其应带的国有资产作为补偿金转到新的单位,侵害了职工利益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机关后勤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此,一是要加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立法,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将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关问题纳入立法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有利于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产业发展的法规,使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三是根据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矛盾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补充、修订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财务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程序规范的后勤管理服务的规章体系。四是依法办事,后勤机关应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标准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供后勤服务。
三、需要进一步规范机关后勤职能,统一体制,以利于有效发挥机关后勤部门的职能作用
调查中发现,各部委后勤体制不统一,服务保障范围差别较大。如有的部委管理与服务合二为一,没有分家,一块牌子,两种称谓,对内称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外称机关服务局;有的部委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分家,设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机关服务局,形成甲乙方关系。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甲方,代表机关组织机关服务保证的管理、协调、招标、监督等职;机关服务局作为乙方,组织实施具体的服务保障。还有的部委把管理、服务、经营分开,设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和机关经营管理局等。在职能上,有的部委实施集中统一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凡是与后勤有关的职能部门均划归后勤部门;有的部委则把后勤职能拆分隶属不同部门,如财务、基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不隶属后勤部门,而在办公厅或其他部门。这种体制不统一、职能各异的状况,增大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和后勤服务保障组织
协调的难度,不便组织实施对后勤的指导,也难以发挥后勤整体服务保障作用。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保障机关建设和需要的实际出发,本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统一各部委机关后勤的体制和机构,明确规范机关后勤职能,从组织体制上优化结构,切实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重复交叉不规范,管理责权脱节等问题,真正做到职能规范,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相互制约,协调发展。
四、需要进一步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处理好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机关利益与政策法规的关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一是在后勤改革过程中,一些机关利用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政府资源和有关的优惠政策,以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为借口,开办经营性实体,谋取利润,用于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和机关干部福利。由于不同的机关部门占有的国有资产、政府资源不同,经营性收入差别很大,因而用于机关福利补贴的差别也大,同一职级不同部委的福利补贴相差一、二千元之多,造成机关之间互相攀比,苦乐不均和不平衡的矛盾。二是有的部门把财政拨款的经费转变为经营性收入后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后勤改革的宗旨,也严重违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军队不准从事经营性生产的决定。为此,一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政府国有资产进行再次认真清查,制定政府机关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租赁、增值等细则,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政府国有资产。二是可推广湖北省政府机关干部福利补贴“统一标准,违者严惩”的经验,统一国家机关干部的福利补贴标准,防止各行其是,互相攀比。三是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和审计,对超标准违规滥发福利补贴等违犯财经纪律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应逐步从机关分离,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后勤服务保障体制。
五、需要进一步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随着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时间推移,一些单位的全民职工逐步退休,从社会招聘的职工,许多人没有经过培训,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出现了技术断档、断层和服务水平不高的现象。一些后勤企业的管理干部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注重经营多,关注管理少。由于历史的原因,后勤职工队伍高层次、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少,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一是要重视后勤队伍的建设,把培养提高后勤队伍素质,作为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战略措施,纳入后勤建设与发展计划,做到组织上有人抓,计划上有安排,经费上有投入,绩效上有考核标准。二是要通过送学校培养与进修,举办学习班、讲座,参加各类培训班,以老带新,以师代徒等多种方法,提高现有后勤干部职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长远规划,通过有计划地自己培养,社会招聘引进,与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等多种渠道,逐步改变后勤队伍的结构。四是对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五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增加后勤服务的科技含量,提高后勤服务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增加后勤服务的附加值,推动后勤产业发展。
《解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改革的问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