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
合式党支部。
2、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思路上,把党建活动放到经济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找准党建活动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各项的总抓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把经济的难点作为党建活动的重点,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定项目、选课题,做到活动同步推进,责任同步确定,考核同步开展,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动双赢的效果。
在基层干部选拔配备上,要注重选拔具有领导基层能力和水平的社会精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与公开选聘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针对新时期干部的新情况,注重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特长、气质的搭配,把握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能力、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
在党建主题活动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具体讲,在农村继续开展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公司,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发家致富的实际本领,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下岗失业党员“带头创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企业,扎实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技术能手在重要岗位、重点班组和车间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大力开展以“建党组织,推荐党员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推荐优秀员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的“一建三推”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机关,深入开展“两联一带”活动,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机关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3、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的凝聚力。一是由理论灌输向形象教育转变。培养一批党员义务辅导员、宣传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适应党员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和群体特点,把传统的理论灌输与菜单式培训有机结合,采取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外出参观、寓教于乐、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吸引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由单向说教向互动式教育转变。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自身素质差异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情境式、模拟式教学,开通党建网站,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组织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活动,推进党员教育方式的良性互动。三是由集中教育向小型、分散、分类、业余形式转变。适应基层党组织实际和党员的个体特征,以满足不同层次党员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式、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关爱党员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必须始终抓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培训机制。理论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抓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突出抓好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执政意识,同时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干部的实际效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职级待遇、奖金补贴挂钩,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给优秀干部开设一条“快车道”,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干头,经济上有想头,生活上有靠头。三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的考核评议,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生存机制,让干部有一种“不安”、“不稳”的忧患心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进竞争上岗制、轮岗交流制和自动辞职辞退制度。四是建立困难党员干部的救助机制。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认真落实他们的报酬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及时摆脱困境,衣食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困难有办法,感受到组织集体的温暖。五是建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规律,搞好基层人才规划,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注意吸收外来人才,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改变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途径,建立数量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形成一种吐故纳新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备用结合,采取“练胆子、教法子、压担子”办法,促使他们在培养锻炼中成长。
(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机制
1、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赛场选马”机制。在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选举制,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选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
2、健全基层治理结构,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围绕制度建设,从制权、理事、管钱入手,完善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决策、管理更加科学、民主。
3、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从而激发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政治热情。
(五)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基层党建的引导推动机制
1、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和谐发展。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及综合考核情况,根据基层组织班子现状、经济基础等因素,合理划分等次,分类施治。按照“农村深化完善、企业重点突破、社区推广、其他巩固提高”的思路,努力使先进上台阶、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提高。
2、创新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坚持用市场的办法、制度的办法来推动,用制度引导班子成员讲大局、讲团结、讲配合,推进党建运行机制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激活优化社会资源。对于“组织、物质、人力”,必须很好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保证在基层党建活动中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开放自有的党建设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注重培养典型,培育党建品牌。经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典型事迹和有特色的方法、措施,因地制宜地培育一些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看得见、学得来的党建典型。对有发展前途、生命力强的典型要重点扶持。抓住党建重点,发挥好自身的特色,力争形成上有影响、下有成效的党建品牌,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加强党内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党务系统建设,形成覆盖面广、渠道通畅、反应迅速的全国性内部基层党建信息系统,涵盖党组织、党员、人才和各地党建动态等基层党建方面,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对基层信息的处理和反映能力。
(六)着力改善环境,营造基层党建的良好氛围
1、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和科学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对相关部门抓基层党建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意识。
2、打破区域观念,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根据“四个多样化”的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的流动性增强,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的覆盖面。要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使党员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关系,按照“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两头悬空”和上下级脱节现象。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8498.html
2、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思路上,把党建活动放到经济的大局中去考虑、谋划,找准党建活动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统领各项的总抓手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导工程,把经济的难点作为党建活动的重点,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定项目、选课题,做到活动同步推进,责任同步确定,考核同步开展,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动双赢的效果。
在基层干部选拔配备上,要注重选拔具有领导基层能力和水平的社会精英。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引入竞争机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与公开选聘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针对新时期干部的新情况,注重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特长、气质的搭配,把握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能力、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
在党建主题活动上,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具体讲,在农村继续开展党员“双建双带”(建基地、建公司,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发家致富的实际本领,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下岗失业党员“带头创业、带领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在企业,扎实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技术能手在重要岗位、重点班组和车间的示范带头作用;在非公经济组织,大力开展以“建党组织,推荐党员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推荐优秀员工入党、推荐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的“一建三推”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机关,深入开展“两联一带”活动,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机关党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3、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的凝聚力。一是由理论灌输向形象教育转变。培养一批党员义务辅导员、宣传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适应党员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和群体特点,把传统的理论灌输与菜单式培训有机结合,采取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外出参观、寓教于乐、现身说法等形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提高学习的吸引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由单向说教向互动式教育转变。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学习创造便利条件,让党员不受时间、空间、自身素质差异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情境式、模拟式教学,开通党建网站,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组织生动活泼的网上论坛活动,推进党员教育方式的良性互动。三是由集中教育向小型、分散、分类、业余形式转变。适应基层党组织实际和党员的个体特征,以满足不同层次党员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式、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教育。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关爱党员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
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必须始终抓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长期培训机制。理论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抓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机遇,突出抓好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执政意识,同时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学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把干部的实际效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职级待遇、奖金补贴挂钩,真正使干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给优秀干部开设一条“快车道”,让基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上有干头,经济上有想头,生活上有靠头。三是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的考核评议,形成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生存机制,让干部有一种“不安”、“不稳”的忧患心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建立基层党员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拔任用机制,推进竞争上岗制、轮岗交流制和自动辞职辞退制度。四是建立困难党员干部的救助机制。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认真落实他们的报酬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及时摆脱困境,衣食有保障,生活有着落,困难有办法,感受到组织集体的温暖。五是建立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规律,搞好基层人才规划,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注意吸收外来人才,做到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改变后继无人的断层现象。通过公开选拔、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途径,建立数量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形成一种吐故纳新的优胜劣汰机制。坚持备用结合,采取“练胆子、教法子、压担子”办法,促使他们在培养锻炼中成长。
(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机制
1、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赛场选马”机制。在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全面推行选举制,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选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
2、健全基层治理结构,促进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围绕制度建设,从制权、理事、管钱入手,完善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基层决策、管理更加科学、民主。
3、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党组织每年向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实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从而激发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政治热情。
(五)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基层党建的引导推动机制
1、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和谐发展。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及综合考核情况,根据基层组织班子现状、经济基础等因素,合理划分等次,分类施治。按照“农村深化完善、企业重点突破、社区推广、其他巩固提高”的思路,努力使先进上台阶、中间赶先进、后进变面貌,实现逐型升级,层层提高。
2、创新方式,降低运行成本。坚持用市场的办法、制度的办法来推动,用制度引导班子成员讲大局、讲团结、讲配合,推进党建运行机制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3、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激活优化社会资源。对于“组织、物质、人力”,必须很好地加以整合和利用,保证在基层党建活动中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合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开放自有的党建设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注重培养典型,培育党建品牌。经常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典型事迹和有特色的方法、措施,因地制宜地培育一些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看得见、学得来的党建典型。对有发展前途、生命力强的典型要重点扶持。抓住党建重点,发挥好自身的特色,力争形成上有影响、下有成效的党建品牌,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5、加强党内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电子党务系统建设,形成覆盖面广、渠道通畅、反应迅速的全国性内部基层党建信息系统,涵盖党组织、党员、人才和各地党建动态等基层党建方面,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对基层信息的处理和反映能力。
(六)着力改善环境,营造基层党建的良好氛围
1、整合资源,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和科学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建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对相关部门抓基层党建提出明确要求,增强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意识。
2、打破区域观念,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根据“四个多样化”的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的流动性增强,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扩大党的的覆盖面。要建立互动融合的党建网络,使党员始终处于正常的组织生活之中,确保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松,先锋作用不停。
3、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关系,按照“主辅结合、双重管理”的原则,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防止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两头悬空”和上下级脱节现象。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