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县级以下各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开放、规范、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结合基层党建实践,充分认识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现实意义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推进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党建的外部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讲,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是法治经济,是民主经济,其所孕含的理念和内在的运行机制,要求基层党建克服随意性、短期性的做法,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这既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整体功能的现实选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需要。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所处的环境、背景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组织的多元化趋势,要求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组织功能。大批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创新党建方式,增强党建效益的有效举措。实现基层党建的最佳效益,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生产力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党建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放大党建影响力。
4、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把握党建自身矛盾,探索党建规律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党建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新阶段的党建特征,找准党建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弄清党的领导如何实施,基层组织如何运转,党的建设如何推动,讲求科学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增强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二、客观分析当前新形势,正视基层党建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层党建取得了新的进展,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相比,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的“虚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基层党建地位的认识不深,没有把党的执政使命与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地位结合起来,自觉重视基层党建的意识不够,在实际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抓好与抓坏问题不大,在具体中对党的建设研究少、指导少、督查少,导致基层党建的根本地位不突出,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领导责任不明确。有的党组织书记对本职责任不明确,甚至不知道抓什么,怎么抓。抓具体措施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实践中缺乏理性思考,对基层党建情况了解不透,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亲自动手少,创新意识不强,随意性大。组织部门在抓党建上长期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孤军奋战”致使党建疲软无力,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气氛。三是制度考核不严格。有的制度缺乏刚性要求和严格的考核,致使管党责任流于形式。主要是对落实的情况,落实的好坏,没有明确、具体、过硬的奖惩制约措施,特别是没有与党员干部实绩考核、职位升迁结合起来,客观上造成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不好一个样的局面。
2、基层党建封闭运行,在体制内操作,“两张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一是党建的社会
化程度偏低。基层党建过去受封闭、保密因素的影响,蒙上了神秘色彩。长期保持着单向一维的思维方式,就党建抓党建,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仍是沿袭传统的、封闭的“自身循环”法,使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两张皮”,社会认同程度不高。二是党建资源整合不力。基层在党建资源建设投入上不够平衡,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呈分散状态,有效利用率较低。相对独立的所有制结构,在客观上又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党建阵地等资源还不能真正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三是党建的社会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一些基层党务干部素质不高,对思考不深,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研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3、基层党组织的内部机制机械单一,党组织的团队活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仍沿用过去一套做法,方式和内容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党建缺乏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员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党建习惯于按“党组织——党员”的单向模式来运作,党员按党组织的意图来实施,成员个体往往被动参与,组织与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又压抑了党员的主体性、创造性。二是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不强。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设置、开展活动等方面,普遍地存在着教育内容方式单一化与党员需求时效化难以统一、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与党员从业情况的多样化相矛盾、组织设置的行政化与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不适应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党的建设。三是党建活动的凝聚效能较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部分党组织领导方式陈旧,组织水平不高,开拓创新不够,党建活动方式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乏新意,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4、思维方式和方式相对传统,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对接不够。近年来,基层党建的方式、思维方式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计划经济思维的色彩,在上往往以行政指挥型为主,以自上而下为主,甚至有政治运动式的做法,有的习惯于“家长制”作风,长官意志严重,还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不能尊重基层的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有的依靠组织力量强势推动,不顾基层实际,不能站在群众的利益上想问题、作决策,挫伤了基层的积极性;有的搞突击,一阵风刮过,不能长期持久,成效大打折扣。
三、按照党建的总体要求,把握基层党建运行机制的特点和规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是一项影响全局、牵动整体的基础性。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明确基层党建目标,科学把握其运行规律,以班子建设为基础,以党员队伍建设为主体,调整组织设置,创新载体,丰富活动方式,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建立组织有力,责任明确,上下互动,内外协调的基层党建运行新机制。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基层党建运行机制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开放有序。开放性的基层党建运行系统,既成功应对了社会急剧变革时代的多元社会主体的政治需求,又实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增量发展。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上、基层组织建设上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进一步体现开放性,保证群众在基层党建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党内外参与基层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基层党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是动态高效。始终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把握基层党建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跟踪掌握基层党建运行状况,减少缺位、错位、越位现象发生,不断调整基层党建运行中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完善党建运行系统。
三是科学规范。基层党建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既有现实的紧迫性,又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求我们结合基层党建实践,围绕当前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问题,推进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基层党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建设和发展规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既要继承和发扬成功的经验,又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一是必须健全组织关系,提高党的组织化程度。党的组织是党员正常开展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依托。及时调整完善和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设置和组织体系,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只有这样,党的领导、党的、党组织的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广泛领域。
二是必须抓住党员主导这一根本,让党的内在活力得到充分迸发。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宿感,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因地制宜地抓好抓实基层党建,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
三是必须把握机制灵活这一关键,切实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坚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党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为出发点,围绕目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紧贴基层党建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逐步形成坚持原则、方法灵活、管理有效的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体系
(一)落实管党责任,建立基层党建的组织领导机制
1、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管党目标体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关键在县(市、区)委,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研究制定党建目标责任书,细化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的内容,建立管党目标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体制,构建一个上下配套、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把县、乡(部门)及其所属党组织捆在一起,做到抓领导与领导抓相结合、抓部门与部门抓相结合、抓基层与基层抓相结合,形成上下同心、左右同步、点线结合、整体推进的基层党建运行新格局。
2、改进领导方式,实行领导干部办联系点制度。县(市、区)委要成立专门的基层党建领导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整合配置党建资源和力量,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基层党建执行体系。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基层党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抓基层党建。实行领导办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党建的办点任务层层分解,实行领导办点、单位包点、队员驻点相结合,以示范引路,推动全局。
3、建立第一责任人管党述职制度。党组织负责人真正担负起抓党建的政治责任,实现思想、精力、三到位和责任、考核、奖惩三落实,认真解决好第一责任人“在位不到位”的问题。建立第一责任人向全委会述职制度,对第一责任人履行管党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尤其在考核实绩时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4、建立刚性的管党责任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党建目标,建立量化评比、奖惩分明的基层党建考核机制。建立开放的考核体系,实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政工干部责任追究制,把基层党建目标与经济发展、业务目标结合起来,实行“双线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对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一律予以通报,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其评优、晋升、晋级的资格,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必须引咎辞职。
(二)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与经济相融合的开放运作机制
1、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提升组织功能。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格局,因地制宜,适度推进,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确保党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上,要推广“支部 协会”的做法,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对规模比较发达、从业党员人数较多的,可探索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等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要根据农民工群体外出务工的新形势,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输出群体中,可跨乡村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要重新划分党小组。打破过去的属地管理做法,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依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划分农业党小组、商贸党小组、工业党小组、老年党小组等。
在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上,对符合条件、党建基础好的社区升格为党委(党总支),再以集贸市场、商务楼宇和居民小区为单元,设置党支部,把党小组建在楼栋上,切实加强党的有效领导,扩大党的覆盖面。
在新的经济、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上,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联合型、园区型和行业型党组织。可先在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单独式党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然后在规模相对较小、具备组建条件但开展有难度的企业中组建党组织,不够建立单独党支部但有党员的,可就近组建联 《构建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