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
立足本地特色,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特产品。果用瓜、水果、花卉、苗木和药材、杨梅等经济作物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1998年相比,2004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70.6%下降到60.9%,而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比重则由18.7%提高到33.6%。花卉苗木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1998年种植的花卉苗木数量还很少,但现在已基本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成为效益农作物新的一个增长点。(见附表三)
表三**市种植业主要品种生产情况
单位:亩
2004年1998年2003年比1998年增减%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93361106231-40.4
粮食作物面积401309780778-48.6
早稻128755284318-54.7
晚稻及单季稻226118331783-31.8
小麦161514378-88.8
玉米173192587.1
豆类合计2436450698-51.9
蕃薯1853165555-71.7
油料合计1237138151-67.6
#油菜籽969535965-73.0
#花生2676218622.4
糖料合计7225456558.3
蔬菜176490183241-3.7
果用瓜447322375888.3
花卉苗木2789--
药材8878509474.3
园林水果产量(吨)12015771955.7
杨梅产量(吨)100173091224.1
注:本表中粮食面积不包括马铃薯,蔬菜面积包括马铃薯。
生猪和家禽是我市畜牧业生产的主体,其产值占牧业的72%左右。在生猪、家禽饲养加快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草食型动物饲养快速发展。2004年与1998年相比,全市奶牛存栏数增长了近1.5倍,羊存栏增长了1.5%,兔存栏增长了21.5%,牛存栏6639头,增长了8.3%。
(三)在增长方式上体现规模效应。
2004年,种粮规模经营扩大,据统计,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共有2407户,面积达7万亩,占全市早稻播种面积的54.4%。
今年新发展马蹄笋、杨梅、茶叶等林特产基地1.4万亩,其中新发展马蹄笋5000亩、杨梅6815亩、茶叶1000亩,竹笋干(主要以马蹄笋为主)产量730吨,同比增长了32.7%。
我市农村散养的畜牧数量大幅度萎缩,规模饲养户大幅度增加,畜牧饲养逐渐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004年,全市年出栏在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饲养户(包括企业和农户)数量为238户,存栏生猪中规模户占55.3%,出栏生猪中规模户饲养的比重则达到53.7%;家禽存栏中规模饲养户饲养的比重已占到54.0%,出栏家禽中规模户饲养占30.1%。
(四)农业增长方式向纵深发展。
渔业在增长方式的转变则体现在海水养殖上。长期以来,我市渔业生产以海洋捕捞为主,但由于环境污染,海洋资源衰退明显,经济鱼种很难得到繁育;与此同时,水产养殖特别是海水养殖得到快速发展,渔业生产转向捕捞养殖并重。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5781吨,比1998年增长了10.3%。其中海水养殖和淡水产品产量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52.5%和8.4%,而海洋捕捞产量为107587吨,与1998年基本持。今年海水养殖面积1887公顷,比1998年增了近一倍。海水养殖中鱼类、虾蟹类产量成倍增长,但养殖数量最多的仍是贝类;淡水养殖仍以鱼类为主,虾蟹类和特种养殖发展很快。
食品加工曾经是我市的传统优势工业,随着百好乳品厂的衰弱,我市的食品加工优势已不再存在,但近几年来水产品、饼干加工业重新崛起,并在加工程度上进一步加深。特别是水产品加工,华盛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完成了对水产品的粗加工到深加工,其产品扩大到对白银豆、马蹄笋和杨梅的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寿命,这对瑞安农业来讲是一个质的进步。
(五)农业产品向绿色发展。
2004年,我市全面推进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全省首批7个县(市)之一),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清明早”牌茶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为我市农产品赢得首个“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厨工”牌陈醋、“大三元”牌香脆鳗片和虾皮等8个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我市“绿色食品”总数达9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1个,使总数达3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个(其中畜禽2个)、面积48115亩,使总数达27个、面积13.2万亩,今年实现产值2.3亿元;制定辣椒酱、红心地瓜干等2个“绿色食品”标准,修订完善马蹄笋、杨梅等4个农业标准技术规程,目前,我市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技术规程的农产品达17只、“绿色食品”标准2只,并对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新建“**市荆谷白银豆合作社”、“**市昌隆蔬菜配送中心”等2个农产品快速检测点,使总数达4个,一年来,共抽取样品检测2193个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903.html
表三**市种植业主要品种生产情况
单位:亩
2004年1998年2003年比1998年增减%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93361106231-40.4
粮食作物面积401309780778-48.6
早稻128755284318-54.7
晚稻及单季稻226118331783-31.8
小麦161514378-88.8
玉米173192587.1
豆类合计2436450698-51.9
蕃薯1853165555-71.7
油料合计1237138151-67.6
#油菜籽969535965-73.0
#花生2676218622.4
糖料合计7225456558.3
蔬菜176490183241-3.7
果用瓜447322375888.3
花卉苗木2789--
药材8878509474.3
园林水果产量(吨)12015771955.7
杨梅产量(吨)100173091224.1
注:本表中粮食面积不包括马铃薯,蔬菜面积包括马铃薯。
生猪和家禽是我市畜牧业生产的主体,其产值占牧业的72%左右。在生猪、家禽饲养加快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草食型动物饲养快速发展。2004年与1998年相比,全市奶牛存栏数增长了近1.5倍,羊存栏增长了1.5%,兔存栏增长了21.5%,牛存栏6639头,增长了8.3%。
(三)在增长方式上体现规模效应。
2004年,种粮规模经营扩大,据统计,全市早稻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共有2407户,面积达7万亩,占全市早稻播种面积的54.4%。
今年新发展马蹄笋、杨梅、茶叶等林特产基地1.4万亩,其中新发展马蹄笋5000亩、杨梅6815亩、茶叶1000亩,竹笋干(主要以马蹄笋为主)产量730吨,同比增长了32.7%。
我市农村散养的畜牧数量大幅度萎缩,规模饲养户大幅度增加,畜牧饲养逐渐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004年,全市年出栏在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饲养户(包括企业和农户)数量为238户,存栏生猪中规模户占55.3%,出栏生猪中规模户饲养的比重则达到53.7%;家禽存栏中规模饲养户饲养的比重已占到54.0%,出栏家禽中规模户饲养占30.1%。
(四)农业增长方式向纵深发展。
渔业在增长方式的转变则体现在海水养殖上。长期以来,我市渔业生产以海洋捕捞为主,但由于环境污染,海洋资源衰退明显,经济鱼种很难得到繁育;与此同时,水产养殖特别是海水养殖得到快速发展,渔业生产转向捕捞养殖并重。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5781吨,比1998年增长了10.3%。其中海水养殖和淡水产品产量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52.5%和8.4%,而海洋捕捞产量为107587吨,与1998年基本持。今年海水养殖面积1887公顷,比1998年增了近一倍。海水养殖中鱼类、虾蟹类产量成倍增长,但养殖数量最多的仍是贝类;淡水养殖仍以鱼类为主,虾蟹类和特种养殖发展很快。
食品加工曾经是我市的传统优势工业,随着百好乳品厂的衰弱,我市的食品加工优势已不再存在,但近几年来水产品、饼干加工业重新崛起,并在加工程度上进一步加深。特别是水产品加工,华盛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完成了对水产品的粗加工到深加工,其产品扩大到对白银豆、马蹄笋和杨梅的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寿命,这对瑞安农业来讲是一个质的进步。
(五)农业产品向绿色发展。
2004年,我市全面推进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全省首批7个县(市)之一),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清明早”牌茶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为我市农产品赢得首个“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厨工”牌陈醋、“大三元”牌香脆鳗片和虾皮等8个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我市“绿色食品”总数达9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1个,使总数达3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个(其中畜禽2个)、面积48115亩,使总数达27个、面积13.2万亩,今年实现产值2.3亿元;制定辣椒酱、红心地瓜干等2个“绿色食品”标准,修订完善马蹄笋、杨梅等4个农业标准技术规程,目前,我市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技术规程的农产品达17只、“绿色食品”标准2只,并对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新建“**市荆谷白银豆合作社”、“**市昌隆蔬菜配送中心”等2个农产品快速检测点,使总数达4个,一年来,共抽取样品检测2193个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