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
,合格率达93.02%,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对检测不合格都及时通报生产、经营单位,要求立即整改;筹建和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预计明年初投入运行,届时我市检测体系将初具规模,列全省各县(市)之首。
我市几年来切实推进了生态公益林、城乡绿化一体化、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七年来共造林6.9万亩,其中防护林6210亩、用材林8800亩、经济林41000亩,飞播造林13260亩,迹地更新28760亩,封山育林29.5万亩,四旁植树165.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1.5%。创建了10个绿色小城镇、20个绿色文明村、10条绿色景观线、15个绿色农田示范区;实施了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森林火灾受害率均严格控制在1‰之内;完成了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划定生态公益林64.4万亩,其中国家级10.9万亩、省级50.5万亩、县级3.0万亩。切实达到了农业生产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的同时,质量仍需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后,广大农户努力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使我市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有效供给增加,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同时因为效益良好,农民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我市在发展效益农业的进程中注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产品的质量仍需不断提高,总体上仍未达到消费者放心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市场供应中数量不多,价格太贵,对普通居民来说承受能力有限。
(二)农业效益仍然偏低
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从收入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远不及城镇居民收入,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766元,比1998年的4472元增长了51.3%,年均增长仅6.1%,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增长了83.7,年均增长了9.1%,远高于农村人均收入的增幅。从回报上看,农业效益与非农业比明显偏低,同时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也存在比较效益上的差别,种植业的比较效益是最低的,同时还在不断下降。从这个角度讲,农民增收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农业基础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仍然较弱
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受气候环境影响特别大的产业。虽然我市每年加强基础建设,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也相当可观,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方面可从农业损失中可以看出。去年我市遭受强台风的影响,当时正值晚稻成熟收割期,据统计秘书网网址:6636.bak.cn当年灾害毁耕地面积12206亩,晚稻每亩担产比去年下降了17公斤,根据晚稻种植面积计算当年共减少3844吨晚稻。另外年初受北方频繁的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持续出现冰冻天气,冬种作物受灾严重尤其是冬种蔬菜,就飞云镇阁巷街道办事处的几个专业蔬菜生产村就受灾面积达上千亩,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据1996年报我市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14.68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3.34万人,占22.8%;小学文化程度为9.47万人,占64.5%;初中文化程度1.76万人,占12.0%;高中文化程度仅0.10万人,占0.7%。从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占25.9%,36—45岁的占25.4%,46岁以上的占29.0%,其中60岁以上就占18.8%。近几年来,这种文化素质低下、年龄结构老化的农业劳动力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品种更新和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移。对此问题,劳动者素质食最大的障碍。
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长期的任务。在考虑效益农业发展的思路时,要从统筹城乡的全局出发,考虑质量和产量的统一、速度和结构的均衡,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业化经营,建设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在新形势下,我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以下一些方面也是应该引起重视与关注。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效益农业的发展中,我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但农民在交易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流失,农民组织还需进一步壮大。要以贯彻《**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条例》为契机,在农民自己自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社,或成立一些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等,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要建立扶持资金予以支持,并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重新培育、组建。
(三)、要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3903.html
我市几年来切实推进了生态公益林、城乡绿化一体化、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等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七年来共造林6.9万亩,其中防护林6210亩、用材林8800亩、经济林41000亩,飞播造林13260亩,迹地更新28760亩,封山育林29.5万亩,四旁植树165.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1.5%。创建了10个绿色小城镇、20个绿色文明村、10条绿色景观线、15个绿色农田示范区;实施了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森林火灾受害率均严格控制在1‰之内;完成了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划定生态公益林64.4万亩,其中国家级10.9万亩、省级50.5万亩、县级3.0万亩。切实达到了农业生产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的同时,质量仍需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后,广大农户努力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使我市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有效供给增加,市场供应更加丰富。同时因为效益良好,农民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我市在发展效益农业的进程中注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产品的质量仍需不断提高,总体上仍未达到消费者放心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市场供应中数量不多,价格太贵,对普通居民来说承受能力有限。
(二)农业效益仍然偏低
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从收入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远不及城镇居民收入,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766元,比1998年的4472元增长了51.3%,年均增长仅6.1%,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98年增长了83.7,年均增长了9.1%,远高于农村人均收入的增幅。从回报上看,农业效益与非农业比明显偏低,同时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也存在比较效益上的差别,种植业的比较效益是最低的,同时还在不断下降。从这个角度讲,农民增收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农业基础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仍然较弱
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受气候环境影响特别大的产业。虽然我市每年加强基础建设,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也相当可观,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方面可从农业损失中可以看出。去年我市遭受强台风的影响,当时正值晚稻成熟收割期,据统计秘书网网址:6636.bak.cn当年灾害毁耕地面积12206亩,晚稻每亩担产比去年下降了17公斤,根据晚稻种植面积计算当年共减少3844吨晚稻。另外年初受北方频繁的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持续出现冰冻天气,冬种作物受灾严重尤其是冬种蔬菜,就飞云镇阁巷街道办事处的几个专业蔬菜生产村就受灾面积达上千亩,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据1996年报我市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14.68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3.34万人,占22.8%;小学文化程度为9.47万人,占64.5%;初中文化程度1.76万人,占12.0%;高中文化程度仅0.10万人,占0.7%。从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占25.9%,36—45岁的占25.4%,46岁以上的占29.0%,其中60岁以上就占18.8%。近几年来,这种文化素质低下、年龄结构老化的农业劳动力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品种更新和科技的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移。对此问题,劳动者素质食最大的障碍。
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长期的任务。在考虑效益农业发展的思路时,要从统筹城乡的全局出发,考虑质量和产量的统一、速度和结构的均衡,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业化经营,建设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在新形势下,我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以下一些方面也是应该引起重视与关注。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效益农业的发展中,我市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一些发展。但农民在交易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流失,农民组织还需进一步壮大。要以贯彻《**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条例》为契机,在农民自己自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社,或成立一些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等,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要建立扶持资金予以支持,并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重新培育、组建。
(三)、要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和对策(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