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场开发中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近年来,全国各地市场都开始在竞争中进行洗牌,作为市场大省的浙江省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正处于这一背景下,虽然目前运营状况尚可,但不可否认的是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市场中心将如何在以后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坐标和评价体系呢?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情况调研来抛砖引玉,让更多关心和支持市场中心的人士来为市场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更希望市场中心的全体员工通过参与讨论来进一步明确目标,齐心协力来推进市场中心全面发展。
一、概况
**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场中心)成立于1994年,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隶属于**县工商局,后因市场管办脱钩于2001年划归到**县经济贸易局。市场中心现有1个联办市场--鹤城中心菜市场和8个自办市场--温溪菜市场、船寮综合市场、东源综合市场、山口综合市场、腊口综合市场、海口综合市场、北山综合市场、温溪小商品市场,上述市场除温溪小商品市场外其余都是农贸(菜)市场,分布在**县各主要集镇,这些市场大都建于80、90年代,当初总投资为772.38万元,运行至今都为当地经济建设、城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市场中心在各市场均设有管理办公室,共有正式职工19人,临时工20人。从近几年的市场运营情况来看,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但随着市场维修费用增加和辐射空间的缩小,市场中心如不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将会出现运行危机。因此市场中心与工商部门脱钩后,就开始在经贸局领导下探索企业化发展之路,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逐步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化步伐加快。主要反映在市场中心从以前的注重社会效益向现在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转变,运营方式也从过去带有行政色彩的摊位配置向现在的融有广告、营销等企业运营模式的摊位招租过渡。可以看到这种市场化的发展策略相当成功,2002年比2001年市场收入净增了32个百分点。
--市场中心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随着企业化步伐的加快,市场中心全体人员也有了相应的危机意识,另外伴随着一些外部环境的挤压,市场中心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也是组成现今市场中心这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队伍的内在因素。
--管理向服务倾斜。从市场中心成立以来,它的行为模式就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市场中心采取了多种方法,强化了人员的服务市场理念,逐步打破了以往的注重管理的思想定势,为以后市场中心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软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中心相继对船寮、海口、山口等市场进行了整修和改建,使市场设施更为完善、摊位布局更为合理,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的购物环境。在软件建设上,市场中心除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外,还引入电脑对各市场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并"以人为本"地强化了队伍素质教育,这些都为市场中心以后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主观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市场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从影响市场中心发展的几个有关方面主观态度分析,可分为三大误区:一是政府与有关行政部门的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对市场定位模糊。我们从两种极端态度可见一斑:一种是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农贸市场也应作为市场主体放任自流,甚至认为可以以拍卖摊位方式把国资从农贸(菜)市场中撤出来。孰不知农贸(菜)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有着其特殊性,这样做将会产生以下几种后果:首先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为农贸(菜)市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政府调节消费的重要中介,如在"非典"期间政府通过市场的调控能力就十分突出。其次是会出现管理混乱,摊位的分散拍卖将导致农贸市场出现多个主办主体,也就很难形成统一管理,市场环境也会随之恶化,象拍卖摊位后的丽水府前菜市场就是个很好实例,本来良好的菜市场又回复以前的占道经营严重甚至马路市场出现的状况,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再次是导致农贸市场面临淘汰,各自为战、缺乏规划、专业化模糊、公用设施缺乏、发展意识薄弱等弊端都会给农贸市场带来致命打击,广大群众也会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面前无所适从且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另一种态度则是政府要积极参与管制市场,这样也会导致另外一种后果,那就是市场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行为,真正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不能得以建立,将会产生市场竞争上的不公平或国有资产在计划配置中的损耗两种情况;二是市场中心职员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缺乏市场经营理念上。可以看到市场中心人员中还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认识误区:第一种是市场中心无忧论,许多人认为菜市场是群众所必须的,以农贸(菜)市场为主的市场中心可以排除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危机,从而把它误认成永久的卖方市场。第二种是市场物业管理论,虽说市场管理已向服务倾斜,但仍旧摆
脱不了物业管理模式,缺乏经营市场理念。以上两种认识将是市场中心发展的最大隐患,因为不思进取的市场肯定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覆顶之灾的;三是市场经营户认识误区,主要反映在经营户缺乏市场大局观。可以看到市场经营户习惯于各自为战,不关心市场发展,这就不利于树立农贸(菜)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整体形象,将成为以后竞争对手所攻击的软肋所在。
(二)市场档次低、功能差、离散度大、管理事务多,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具体分析,有以下六方面不利现状:一是市场中心所属市场基础设施较落后,多数市场还仍旧是棚架式结构,"脏、乱、差"仍旧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中心所属各市场均缺乏信息、仓储、运输、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市场服务体系滞后;三是市场商品档次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品牌化、系列化商品的经营大户;四是交易方式落伍。随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别是可以经营生鲜果蔬的"超市"、"大卖场"这些新的经营业态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交易的农贸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和挑战,可以预见市场中心若不能未雨绸缪,会在不久的将来里会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五是市场中心规模优势不能发挥。市场中心虽有遍布全县各主要集镇的农贸市场网络,但各市场间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更不提形成群体物流效益了,这种独立于自我区域的市场形态与日趋发展的社会不相适应,市场间优势得不到互补,形不成规模效益;六是市场管理措施乏力,致使市场中心从管理向经营方向转移战略受到束缚。可以看到各市场摊位零散出租导致经营户龙蛇混杂,经营松散,管理难度大,特别是政府扶持开设的市场自产自销区矛盾更为突出,不断涌现的种植大户享受的摊位免租费、税费等优惠政策让市场固定菜摊在竞争中叫苦连天,更有许多些贩运菜钻农家菜无法检测的空子,假借农家菜之名混入自产自销区享受优惠政?
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本次操作无效。请注意,如果您看到此信息切勿强制提交相关内容,以免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家乐福划约束向一些缺少收益、风险大的地方投资造成实力弱化,因此市场中心的拓展空间堪忧。以上是**市场业的"内忧",我们再来分析来自**外的"外患"。到现在为止,在**这种县级地方这份感觉应该还不是那么深刻,但像杭州、义乌等地都大呼"狼"来了的时候**就能熟视无睹、独善其身吗?"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许多大型超市纷纷抢滩各地市场,把原本在农贸市场贩卖的大米、疏菜、鲜肉、熟食等生鲜食品放在超市里经营,以国际化的采购、商场式的享受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迫于此,中国许多地方也开始改变农贸市场因经营户松散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购物环境恶劣的经营状况,如福州、杭州、广州等地出现了"农改超"模式,义乌则联系本地实际引入了"农加超"模式,通过改变农贸市场经营业态来抗击外来竞争,而我们面对越来越近的"外患"又将如何应对呢?综上分析,可以清楚看到市场中心在**的原有垄断性优势不可避免的在逐渐丧失,发展空间也越来越狭窄,当务之急只有尽快扩展交易功能、提高交易效率来建立新优势,才免于被社会淘汰。
(四)市场品牌意识薄弱,发展缺乏信用体系支撑。长期以来,受卖方市场观念影响的市场中心对农贸市场的品牌意识就十分薄弱,认为市场中心以出租摊位为主的经营方式就注定了注重商誉是每个经营户的事,市场中心只有引导经营户文明、合法经营义务,这就导致了现今的主体颠倒现状。的确,在以前乃至现在市场中心的农贸市场的垄断地位可以不受市场形象制约,但是可以预见在商战纷起的将来没有一个良好信用支撑的消费终端不可能会有一个安然无恙的结果。再分析现在市场中心的社会形象,可以说是被消费者所忽略的,没有多少品牌价值,因为市场中心很少有形象宣传、品牌攻势。消费者已习惯把市场看成一个另散的主体,商品质量出了问题更多的是找经营户解决,这点我们从各市场很少动用经营户信用保证金就可见一斑。同样,市场经营户也不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成市场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践踏整个市场信誉。综上所述,市场中心自身观念、消费者思维定势、经营户信用淡薄构成了市场信誉度不高的现状,而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商誉显然已是作为市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重点,那么该如何建立自身商誉呢?那就是要走品牌兴市、信用体系支撑之路。
三、发展市场中心的一些思考
(一)市场中心发展的目标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市场中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交织在一起的转折点上,前面就是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只有树立发展才是生存之路的思想,要清晰前面要走的方向,要用强烈的危机感来推进我们"市场再造"步伐,要明确并有条不紊的实现一系列阶段目标,才能使市场中心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中心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商贸经营技术的改造,成为农贸(菜)市场经营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信息现代化和经营机制灵活、品牌优势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市场业航空母舰。
市场中心近期努力方向:围绕发展总体目标,通过实施重组战略、业态升级战略、功能创新战略、规模战略和品牌战略,在五年时间内,用现代技术把市场中心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初步实现市场中心的转型和提升。
(二)近期市场中心发展的具体措施
1、实施重组战略。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和参考其它先进县市市场中心的做法,我们认为市场中心要具备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体质,应该通过以下四方面实施重组战略:一是运行机制重组战略。市场中心要通过国有独资或股份制形式建立经营管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中心以后的经营方向也要从面向政府计划走向面向市场,要以经济效益为取向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市场重组战略。要统一各市场目标标准,对规模不大的市场进行合并管理以增加管理力度,变目前市场中心与各市场的纵向星状结构为横纵交错的网状结构,从而达到信息共享、资产互补、管理互助,进而使市场中心成为有资产、信息、功能积聚优势的紧密市场集团;三是结构重组战略。市场中心以后的发展思路要突出重点,走专业化市场之路,根据目前市场中心以农贸(菜)市场为主的实际,我们认为以后的发展要以农贸(菜)市场为重心,收缩战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农贸(菜)市场这块蛋糕,并最终形成有规模优势的农贸(菜)市场群;四是市场中心队伍重组战略。在严格把好进人关的前提下引入企业必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优胜劣汰整顿现在中心这支队伍,从而强化经营理念,把市场中心锻造成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生力军。
2、实施业态升级战略。随着经济发展,商业业态间的竞争很激烈,各业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已成为一种重要变化趋势。市场中心走摊位制为特点的物业管理型向商贸制为特点的经营型转变之路已是顺应形势变化的必然,那么该走福州、上海等地的"农改超"之路还是该走义乌的"农加超"之路呢?根据市场中心各农贸(菜)市场实际情况,我们更倾向于近似义乌"农加超"业态并带有自身特点的"农转超"业态,也就是说分多步将农贸(菜)市场业态平稳地转化为超市或商场业态。具体做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一两年时间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市场整体形象,包括要求经营户统一使用印有市场中心名称、广告的包装袋,实行市场中心统一的商品质量承诺制等;第二阶段是用两三年时间培育市场内各行业经营大户,即鼓励有实力的经营户通过兼并其他小而散经营户成为大户。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成本,在经济区域内形成竞争态势,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当然也会带来淘汰许多经营散户的阵痛,但这是避免市场在"内忧外患"环境中灭亡的唯一道路,也是市场中心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最平稳的过渡方式;第三阶段是市场中心组办经贸公司,利用各市场闲置摊位切入市场商品经营,先从米、油、冷冻食品、净菜等市场边缘商品入手,再逐步拓展到日用品等,在外来超市未入侵前建设好"先下手为强"的格局,把握竞争上的主动性;第四阶段是通过以上三步打好基础后,全面实行市场自身经营化战略,包括通过吞并经营大户或要求经营大户向市场入股来实现市场主体单一化、通过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商场化改造来实现业态升级、通过引进连锁店、专卖店、品牌店来提升市场档次、通过统一收款统一结算实现公司化运作、通过各市场统一采购来实现市场中心规模化经营等。
3、实施功能创新战略。目前,市场中心的各市场功能主要停留在为买者和卖者提供固定的交易场所,即交易功能上,其它对接时代的信息功能、集散功能、配套功能等都得不到很好发挥,制约了市场中心发展。为了能在今后的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中心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实现功能创新:一是配套服务功能创新,从而为其它功能创新夯实基础。具体措施就是要为市场配备一流的加工、 《县市场开发中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