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县委八届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县委常委会的委托,向中国共产党枣强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报告今年以来的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并请与会同志提出意见。
一、县委常委会开展工作的思想认识基础
县委八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展开的。一年来,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围绕枣强“怎么办、怎么干、怎么进一步加快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县委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紧紧联系枣强实际,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发展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对此,县委常委会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深入思考,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枣强摆脱困境、再造辉煌的根本前提。我们深深意识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关键、最现实、最要紧的就是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着力点,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快发展、快致富是**万枣强人民最强烈的愿望、最迫切的要求。发展问题关系枣强未来,关系枣强人民根本利益,是县委常委会的最大责任。
第二,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枣强与先进地区发展上的差距,最根本的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思想障碍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障碍。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同样没有止境。县委连续组织开展了几次“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就是要大力破除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陈旧观念,破除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惰性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加快枣强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是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县委常委会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思路决定出路,探索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枣强重新崛起的关键所在。面对效益不断下滑的县乡国有集体企业、面对日益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面对群众怨声载道的县城环境,如何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是县委常委会考虑最多的重大问题。几年来,我们坚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实际,顺应市场经济形势,把握枣强发展大势,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总抓手,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突破口,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主要着力点,通过制订政策措施,启动民间资本,全县人民的投资热情得以极大的释放,经济建设得以超常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给民间资本一个充分涌动的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就会竞相迸发。这也是县委常委会工作中取得的最大收获和最深刻启示。
第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第一增长点,优越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最大优势。良好的环境对外可以产生吸引力,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几年来,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打造诚信枣强,宣传推介枣强,努力使枣强成为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的投资宝地。县委常委会深深感到,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区域生产要素富集程度的竞争,就是经济发展环境优劣程度的竞争,谁能创造出优良的环境,谁就会抢得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第五,“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是一条主旋律,是全县人民干事创业、奋发图强的最重要保证。最近几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之所以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得益于在全县形成了一个风正心齐、人心思上的好局面。实践昭示我们,树正气才能振奋精神,讲团结才能凝聚力量,求发展才能顺应民心。只有把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变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统一行动,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加快枣强发展才有希望。
县委常委会从枣强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在对县情的深入分析中,在对历史经验的回顾总结中,在加快发展的丰富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这是县委常委会对枣强工作的深入思考,也是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坚持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统揽全局,按照年初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着力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全县不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年初开始,县委就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利用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校办班培训、组织宣讲团巡回宣讲等各种形式大力推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学习。在学习贯彻过程中,我们结合枣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扎实开展“三创一争”活动,通过创新机制优势、创造人才优势、创建环境优势,激发和调动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争先晋位的热情和斗志;二是集中开展“四项教育”活动,利用农闲时节,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市场知识、干部素质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和水平;三是广泛开展“两讲一建”活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