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县(市)级财政运行机制中所面临现状
(五)加强城建资金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建设小城镇,要牢固确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依靠市场手段建设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资金问题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政府管理重点抓好资金筹集和支出监管两个环节。一是在资金筹集上,要征足收齐现有房地产规费和土地出让金,严格控制规费减免。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以土地招标、拍卖为主要形式的营运机制,把土地推向市场,以地生财,实行土地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和建设用地统一供给办法,增加政府土地收益。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拓宽筹措渠道,对城市交通线路、出租车营运证等引入竞争机制,对城市空间广告业务和城市道路、桥梁、绿地等市政工程冠名权实行拍卖制度,并征收城市空间有偿使用费,积极筹措资金来源。二是在支出监管上,坚持执行城建资金预决算制度,积极参与大中型城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查、扩初设计、工程前期调查、招标文件编制等,继续加大城建资金支出监管力度,严格开支范围,对工程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凡是未列入招投标的项目,如路灯、地下管线、绿化工程等逐步推向市场,实行项目招投标;对项目工程中使用的重要设备和大宗材料通过政府采购解决,并实行管养分离,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可逐步将道路、绿化养护推向市场,提高养护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同时,加大对市政工程项目的财政监管和财务审计,防止虚报量、高套工程定额等现象的发生。对城建资金的拨付试行由国库直接拨款到项目建设单位的办法,切实提高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为振兴财政保驾护航
有了好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更要有强劲的财政监督保障机制的护航。针对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和稽查力度。对照新的《会计法》和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有针对性地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实施检查,对热点行业和注目部门实行地方人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进行例行执行监察,适时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外资金财务开支标准和“往来款”清收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同时对“民心工程”,如社会保险、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支出项目进行专项跟踪问效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决不手软,做到“事事抓得实,件件有回音”,切实有效地担当起深化和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的“保护神”,稳步推进县(市)级财政步入良性循环
《论当前县(市)级财政运行机制中所面临现状(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论当前县(市)级财政运行机制中所面临现状(第2页)。WZW
比更高,平均超过60,教育事业经费已达到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另外,每年军转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预计增支300多万元。有限的财政资金依然只能艰难地满足“吃饭财政”的需求,难以迈入“效益财政”的经营理念之中。
(三)镇级基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财政收入失去有效的增长机制
该市工业经济布局不均,规模企业和骨干企业大多集中在西部、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仍以农业为主。部分镇工商税收占比低,增收乏力,尤其是地方工商税规模更小,少数镇工商税收几乎与农四税相当,影响了可用财力增长。乡镇合并后,尚有4个镇工商税收不足500万元,最少的镇工商税收不足250万元。虽然县级财政每年给予各镇体制补助近4000万元,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因取消乡统筹、村提留,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但对镇财政影响很大,尤其对工业欠发达地区影响更大。最突出的是增加了市镇两级的财力缺口:一是因为村提留的取消。根据现有规定计算,村级必需经费为2800.6万元,从2001年5月份以来已开始向政府财政转移,财政供给的范围不断扩大。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部分负担转嫁到财政。二是因为屠宰税的取消。农业税附加和新的农业税财力的10要用于村级支出,市镇两级财力因改革减少了936万元。三是虽然通过调整农业税率和转移支付,使财力有所增加,但与支出需求差距较大,原有的收支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增加了新的财力缺口,财政支出危机进一步加重。
(四)财政债务风险不断增加,支付危机已经显现
一是因前些年创建、教育、卫生、交通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而遗贸的历史负债已进入支付或偿还期,数额较大,据统计,至2001年,境内各镇历史负债累计达3.22亿元,最多的镇负债达3179万元;二是历史上企业借用的世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按现行政策,均由地方财政承担偿债责任,财政扣款已渐进高峰期;三是大多数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负债数额较大,债务沉重,为兑付股金,至2001年底,全市已向上级借入农村合作基金会专款7591万元,借入供销社社员股金专款1635万元,上级每年通过财政结算扣还本息1100多万元,而且各镇还要继续筹集资金分期兑付。财政支付危机已不同程度地显现出现,如不加以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二、进一步完善当前财政运行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培育和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的重点,也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解决财政体制顺利进行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因此,要充分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等财税政策手段,用足用活用好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培育和保护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着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统一思想,形成“发展至上、税源至上”和经营性财政的“大财源”收入观,把“经营财政”的理念贯穿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的全过程,在巩固基础财源的同时,千方百计开发新兴财源,做到一、二、三产业齐上,大中小税源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并抓住入世启始年与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年之际,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投资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氛围,同时实施好县(市)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地方经济和财政的平衡发展。
(二)用足用活政策,完善县(市)财政管理体制
在大力培育财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优化收入结构,健全以地方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努力增强财政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才能确保工资及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才能支付社会改革成本和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是根据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认真做好调查和测算,积极稳妥地做好市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与中央、省体制接轨,并要逐步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按区域、税种等合理分配市镇两级分成财力,建立健全促进市镇两级财力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市镇发展生产与组织收入的激励机制和完善对困难镇的政策性补助机制,妥善消化历年累计赤字,基本保证并满足好市镇两级正常运行的需要。二是强化收入征管,严格执行新《税收征管法》,加强“免、抵、退”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据测算,2002年生产型企业出口退税改为“免、抵、退”政策后,该市预计减少增值税收入1.8亿元左右,相应减少市级财力5000多万元,同时造成随增值税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税基减少,直接影响地方收入1200万元左右。为此,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免、抵、退”税的宣传和管理,促使出口企业积极、准确申报,尽快提高出口企业的“免、抵”额。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好各项税收专项检查,防止跑冒滴漏,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以假申报、假发票、假帐为重点的偷税犯罪活动,加强对漏征漏管户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定额标准,以小税零散税收弥补整体税源的不足。针对部分企业在外地注册办企业的情况,有目的地积极开展税源调查,一要从思想上和老板们多沟通多交流,激发他们为家乡多作贡献的愿望,二要从政策上多了解、多宣传、多帮扶,增加他们回家乡办企业的吸引力,三要对违反政策、故意转移税收、转移利润的依法予以查处,控制税源的外流,以增加市级税收收入,确保市镇两级财政收入达规定的增幅和地方既得财力增长水平,尽早拟建一套以企业新增税费的社会贡献率为主要考核依据的地方经济增长激励机制和办法。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税费协护网络体系,坚持农村税费定时、定点集中征收,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规范行为,以收入考核机制的完善来调动增收的积极性。
(三)建立公共支出框架,进一步深化财政稳定运行的配套措施
按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要求,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强化财政对政府机构运转和社会保障的保障能力,全面推行市场化战略,凡是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财政逐步退出;凡是政府按规应收的各项收入要按“收支脱钩、收缴分离”的“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足额收缴到位,尔后集中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领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一是创新支出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在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以零基预算为基础、预算内外资金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综合平衡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和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一要逐步建立单位基础数据库,即从单位资产拥有情况、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供养对象、工资支出水平、基本运转支出必需、基础设(施)备购置投入、上缴上级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事业发展基金提留与使用等8个方面来描述出单位的整体概况,通过汇总可反映出县(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数,为实事求是制定定员定额和公务费定额标准等提供准确的依据。二要理顺各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内部各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替环节关系,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使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单位自主理财和减轻单位财务人员事务性的负担,使各级都来关心和支持财政改革,并将改革在“规范、科学、合理”的轨道上更趋深化。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保障措施。政府采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一要改进政府采购支出预算管理机制。各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底要把第二年需要采购的商品、服务和工程的项目、数量等细化,通过部门预算的编制上报财政部门,实行预算支出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二要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包括供应商及相关资料库、采购预算、采购项目及相关资料库、专家评委及相关资料库、采购案例库以及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系统和交易及支付系统等;四要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提高采购约束力,真正形成一个钱与物、验收与购买相互分离的制约机制,使每一环节都监督到位。三是积极配合事业单位改革,调整财政供给范围。对市、镇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供给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普查,以公共财政为原则,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根据市场取向,逐步将事业单位全面推向市场,努力做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压缩到位,保障有力。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定员定编,对重点学校要严格按实有学生人数重新核定义务教育的教师人员编制,严格区分公办与民办学校的界限,义务教育与收费教育彻底分开,防止“靠教育吃教育”的行为发生。着力清理和压缩财政供养对象,建立财政供养对象数据库,杜绝虚报、冒领和吃“空额”等现象发生。四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证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一要切实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国家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二要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障资金,切实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继续执行和完善“三三制”办法,筹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重点抓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办法,逐步推行“五费合一”的征收模式;三要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在做好“保吃饭、保运转、保还债”的基础上,努力保证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重点支出。
(四)着力强化债务管理,化解和防范财政风险
面对偿还债务高峰期的到来,县镇两级要牢固树立“立足自身、自我消化、自求平衡”的观念,强化财政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化解和防范财政债务风险。一是建立偿债准备金,分期消化财政债务风险。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政府债务情况,从每年的政府专项资金、财政机动财力和政府债权清收收入中提前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准备金,有计划地消化因上级财政扣款而垫付的政府债务等隐性赤字,维护和巩固财政平衡基础。二是严格举债程序,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实行政府债务财政部门扎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举债必须经各级政府严格审批。凡欠发公教人员工资或原有债务规模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单位,一律不得举借新的债务兴办事业。三是建立预警分析体系和约束机制,防范新的债务风险。从严格项目论证、科学选定项目入手,对债务借、用、还实行全程监控,强化对招标采购、配套资金落实、工程概决算和投资回报等方面的财政监督。建立债务管理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的双向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