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大庄子乡党委、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科技新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
展。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面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
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分析了解对当前新农村建
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庄子乡共有6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437户,8962人,耕地38686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
年达到4594.6元,比2005年增加205元。全乡有党员612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
二、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乡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
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优化。优质抗虫棉达到75%以上,肉羊新品种
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全乡农民人
均纯收入4596.6元,比2004年增加200元,增长8.03%,比2000年的3386元,增加1210元,年均增长202元
,年均递增7.4%。四是农村住房建设发展迅速。全乡共有2437户,2005年共修建高标准小康房45户,95%
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住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大庄子乡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
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乡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
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
,甚至更多。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大庄子是一个传统的产棉大乡,棉花在全乡的经济中占有主导
地位。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棉花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
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
在一种“望天收”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资金有
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都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
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
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
。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
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
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乡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96元,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
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
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中心任
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
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
&nb 《乡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0726.html
展。但如何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面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
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分析了解对当前新农村建
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庄子乡共有6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437户,8962人,耕地38686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
年达到4594.6元,比2005年增加205元。全乡有党员612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
二、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乡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
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优化。优质抗虫棉达到75%以上,肉羊新品种
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全乡农民人
均纯收入4596.6元,比2004年增加200元,增长8.03%,比2000年的3386元,增加1210元,年均增长202元
,年均递增7.4%。四是农村住房建设发展迅速。全乡共有2437户,2005年共修建高标准小康房45户,95%
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修建了砖混结构的住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大庄子乡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
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乡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
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
,甚至更多。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大庄子是一个传统的产棉大乡,棉花在全乡的经济中占有主导
地位。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棉花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
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
在一种“望天收”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小型加工企业。但由于资金有
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都还处在创业的初期阶段,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
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
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
。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
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
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乡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96元,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
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
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乡经济的中心任
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
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
&nb 《乡党委关于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