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即“把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技术能手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培养进企业决策层。”通过优秀党员和技术能手结对子,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岗位上实践锻炼,促进其快速成长。三年来,共有226名技术能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3、注重机制创新,严格程序发展。**县在发展各类优秀人才入党中,严格贯彻“十六字”方针,进一步规范组织发展程序,创新发展人才党员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一是“双备案”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对确定培养的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除报上级党委备案外,还要上报一份到县委组织部备案。对没有上报到县委组织部备案的发展对象,当年不得发展为党员,杜绝了发展党员临时动议现象。二是“双考试”制度。各基层党委每年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时间和学习要求对入党积子、预备党员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集中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以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为主。凡是经考试不合格的,入党积子当年不得被列入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当年延期转正。县委组织部在各基层党委培训结束10天内,组织全县发展对象进行党的理论集中考试,凡是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被发展为党员资格。三是“双公示”制度。对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以及拟发展对象、拟转正预备党员实行公示,公示内容突出其技能实绩。公示的方式:一是在其居住地进行公示;二是在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四是“双票决”制度。一是“群众投满意票”。在讨论确定人才发展对象入党时,先由发展对象就其取得的创新成果、创业实绩等进行述职,然后由本单位的非党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带头致富“能人”等层次人员中产生的群众代表对其进行测评,满意率达不到70%的暂缓发展。二是“党员投表决票”。由党员无记名票决的形式进行表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发展党员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单位人才当作一般对象看待,把发展人才党员当成是软指标,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措施,发展人才党员没有被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列入日程,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经济效益人人抓、技术业务重点抓、安全操作突击抓、党建随带抓”的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强调客观原因多,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眼睛只盯着写过申请的同志身上,或坐等积子成熟,造成党不管党,优秀人才长期得不到发展。
2、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削弱了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一些党支部在组织党内活动中,不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存在着为教育而教育,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仅简单地念念文件,放放录像,内容空洞乏味,活动的针对性不强,与优秀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从而导致部分人才对党组织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3、少数优秀人才政治思想认识模糊,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不强烈。一方面是大多数优秀人才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关注党的方针和政策,并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另一方面是也有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政治“敬而远之”,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心钻研业务,对政治不太关心。有的认为,只要业务上去了,各种名誉、待遇就都有了,入党不入党无所谓;有的认为,入党后会议多、约束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自己的业务;有的认为,不入党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还有的认为年轻时没有入党,现在年龄偏大了再申请入党,面子上不好看等等。
4、人为抬高门槛,削弱了优秀人才入党的积极性。此类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乡土人才入党问题上。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故意压制人才;有的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青年入党,有意提高门槛,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有的村家族势力明争暗斗,搞个人纷争,相互弹劾等现象,将优秀青年人才拒之党外,影响了广大青年人才申请入党的积极性,导致了众多优秀青年只能望“党”兴叹。
四、对策和建议
1、抓领导,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要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不抓党建就是失职行为的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建立协调共管机制。通过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定期推荐制度,扩大发现优秀人才视野,及时推荐优秀人才进入组织培养。三是强化目标管理。把发展人才入党纳入基层党委党建目标、人才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年终一。四是严格奖惩。在年度考评中,对指导性计划完不成的党委书记,当年不得被评为优秀,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给予书面告诫,不能提拔、交流。
2、抓源头,不断扩大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党支部对优秀人才要建立名册,确立发展重点,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要将培养党员的关口前移,通过老党员与优秀人才“结对子”、“共认岗位”等形式,使那些优秀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激发其政治热情,增强其入党意识,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对已被列为入党积子和发展对象的优秀人才,要选择与其地位、能力水平相称的老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和介绍人,加大帮教力度,变自然成熟为主动催熟,促其尽快成长。
3、抓载体,构筑优秀人才入党的良好平台。党组织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群众树立先进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优秀人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良好创业平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对党组织的认知程度。如安排优秀人才到先进单位调研学习;安排参与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讨论;安排资深老党员与之结对子,在业务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引导,促进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扰。
4、抓难点,重点解决发展农村乡土人才党员的突出问题。针对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重视不够,人为设置障碍,导致众多优秀青年人才望“党”兴叹的实际,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对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支部负责人,实行诫免谈话,对实行诫免谈话仍不改正的,坚决予以免职;对派性严重,拉山头,搞“近亲繁殖”的村支部班子,及时予以调整;对那些因支部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造成发展党员滞后的,及时选准配强班子,保持连续性;对在村中难发展的优秀人才,采取上挂到行业协会、产业链党组织中培养发展。 《县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1102.html
3、注重机制创新,严格程序发展。**县在发展各类优秀人才入党中,严格贯彻“十六字”方针,进一步规范组织发展程序,创新发展人才党员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一是“双备案”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对确定培养的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除报上级党委备案外,还要上报一份到县委组织部备案。对没有上报到县委组织部备案的发展对象,当年不得发展为党员,杜绝了发展党员临时动议现象。二是“双考试”制度。各基层党委每年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时间和学习要求对入党积子、预备党员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集中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以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为主。凡是经考试不合格的,入党积子当年不得被列入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当年延期转正。县委组织部在各基层党委培训结束10天内,组织全县发展对象进行党的理论集中考试,凡是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被发展为党员资格。三是“双公示”制度。对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以及拟发展对象、拟转正预备党员实行公示,公示内容突出其技能实绩。公示的方式:一是在其居住地进行公示;二是在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四是“双票决”制度。一是“群众投满意票”。在讨论确定人才发展对象入党时,先由发展对象就其取得的创新成果、创业实绩等进行述职,然后由本单位的非党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带头致富“能人”等层次人员中产生的群众代表对其进行测评,满意率达不到70%的暂缓发展。二是“党员投表决票”。由党员无记名票决的形式进行表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发展党员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单位人才当作一般对象看待,把发展人才党员当成是软指标,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措施,发展人才党员没有被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列入日程,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经济效益人人抓、技术业务重点抓、安全操作突击抓、党建随带抓”的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强调客观原因多,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眼睛只盯着写过申请的同志身上,或坐等积子成熟,造成党不管党,优秀人才长期得不到发展。
2、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削弱了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一些党支部在组织党内活动中,不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存在着为教育而教育,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仅简单地念念文件,放放录像,内容空洞乏味,活动的针对性不强,与优秀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从而导致部分人才对党组织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3、少数优秀人才政治思想认识模糊,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不强烈。一方面是大多数优秀人才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关注党的方针和政策,并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另一方面是也有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政治“敬而远之”,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心钻研业务,对政治不太关心。有的认为,只要业务上去了,各种名誉、待遇就都有了,入党不入党无所谓;有的认为,入党后会议多、约束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自己的业务;有的认为,不入党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还有的认为年轻时没有入党,现在年龄偏大了再申请入党,面子上不好看等等。
4、人为抬高门槛,削弱了优秀人才入党的积极性。此类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乡土人才入党问题上。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故意压制人才;有的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青年入党,有意提高门槛,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有的村家族势力明争暗斗,搞个人纷争,相互弹劾等现象,将优秀青年人才拒之党外,影响了广大青年人才申请入党的积极性,导致了众多优秀青年只能望“党”兴叹。
四、对策和建议
1、抓领导,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要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不抓党建就是失职行为的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建立协调共管机制。通过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定期推荐制度,扩大发现优秀人才视野,及时推荐优秀人才进入组织培养。三是强化目标管理。把发展人才入党纳入基层党委党建目标、人才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年终一。四是严格奖惩。在年度考评中,对指导性计划完不成的党委书记,当年不得被评为优秀,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给予书面告诫,不能提拔、交流。
2、抓源头,不断扩大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党支部对优秀人才要建立名册,确立发展重点,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要将培养党员的关口前移,通过老党员与优秀人才“结对子”、“共认岗位”等形式,使那些优秀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激发其政治热情,增强其入党意识,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对已被列为入党积子和发展对象的优秀人才,要选择与其地位、能力水平相称的老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和介绍人,加大帮教力度,变自然成熟为主动催熟,促其尽快成长。
3、抓载体,构筑优秀人才入党的良好平台。党组织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群众树立先进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优秀人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良好创业平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对党组织的认知程度。如安排优秀人才到先进单位调研学习;安排参与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讨论;安排资深老党员与之结对子,在业务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引导,促进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扰。
4、抓难点,重点解决发展农村乡土人才党员的突出问题。针对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重视不够,人为设置障碍,导致众多优秀青年人才望“党”兴叹的实际,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对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支部负责人,实行诫免谈话,对实行诫免谈话仍不改正的,坚决予以免职;对派性严重,拉山头,搞“近亲繁殖”的村支部班子,及时予以调整;对那些因支部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造成发展党员滞后的,及时选准配强班子,保持连续性;对在村中难发展的优秀人才,采取上挂到行业协会、产业链党组织中培养发展。 《县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