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壮大人才队伍中党员总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目标,注重做好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把各类优秀人才不断吸聚到党组织周围。在坚持党员发展方针、发展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人才成长的特点,不断改进方式,拓宽思路,创新机制,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入党取得了可喜的局面。近三年来,**县共发展党员2424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74.7,生产一线人才占67.2。
一、主要成效
1、放大了人才群体的社会影响,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才群体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各类人才中的党员作为人才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的自律行为和个人的政治形象,不仅对本部门、本单位、本企业的党员和群众有一定的凝聚作用,而且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在社会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近几年大力发展各类优秀人才入党,使党员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由于人才党员在中勇挑重担,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带头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起到了榜样作用,使周边的优秀人才看到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才越来越多。2003年以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各类人才均以30的比例递增。2006年,全县建立的4806名入党积子名册中,各类优秀人才比例达到了75.2,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很大增强。
2、激发了人才群体的创新动力,贡献业绩显著提高。党员人才作为优势的人力资源,各级党组织都给予了极大关注。通过关心他们的业务进步、职称晋升、家庭困难以及思想困惑,努力在指导、引导、领导上下功夫,提高了人才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动力,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重大课题研究、重要技术攻关、本职创新上充分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泗绢集团党委成立的“党员科研小分队”,仅上半年的12项小发明创造,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40万元;**中学党委在年初制定的十项重要教学课题研究,党员承担了8项;2006年6月,全县“十大杰出创业青年”表彰中,党员就占7人。
3、树立了科学发展的氛围,学用科学意识得到深化。人才党员平时十分注重科学理论学习,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的经验做法,善于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创业的实践行动,他们运用科学创业的成功经验,又在较大范围内吸引了群众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潮。爱园镇食用菌协会党支部书记周奋勇同志,2004年,采用砖混结构高架大棚多层立体种植蘑菇新技术,改变了传统蘑菇种植方法,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吸引了周边群众纷纷上门学习。在他的示范带动下,2006年,爱园镇建立了食用菌砖混结构高架大棚400余个,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县委组织部每年设点举办的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班,每期均有近200名周边非党群众主动要求参与学习,积极向授课的技术专家请教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二、主要做法
1、注重系统规划,坚持实行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增强的目标性,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县委制定实施了吸收人才入党三年目标规划,把发展各类人才入党作为整合组织资源,实现党员教育、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三者的有机统一。通过组织推动、典型带动、舆论拉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为此,县委提出了“四个侧重、四个优先”的人才入党思路。即侧重发展两新组织中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入党,侧重发展农村中有一技之长、带头致富的乡土人才入党,侧重发展女性优秀人才入党,侧重发展二年未发展党员的基础薄弱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入党;优先发展35周岁以下的优秀人才入党,优先发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入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一线的先进者入党,优先发展外出务工青年中的杰出分子入党。在培养推进过程中,通过挖掘人才党员的先进典型,借助媒体的宣传造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人才中人人争入党、人人争典型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县党员信息库中国共产党建有3600多个各类人才积子信息。
2、注重培育载体,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入党。**县在吸收优秀人才入党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环节,创新理念,创设活动载体,使优秀人才入党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加入,变自然成熟为催生成长。紧贴“三大群体”人才的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递进培养工程”。(一)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吸收“高知群体”人才入党。即“把优秀人才中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双高”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把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中政治素质强、个人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省市“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在鼓励高知人才业务冒尖的同时,注意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扰。在党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
确定一名党员干部或素质较高的党员,与发展对象结成对子,引导他们在政治上不断进步,在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卫生系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提出重点发展高学位、高职称、高业务水平的“三高”人才入党。在确定入党培养人时,注重发挥资深老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老党员医师与高知群体入党积子“一培一”制度,效果明显。近三年来,卫生系统党组织发展的28名党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人,研究生学历人员1人,占发展总数的25。(二)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吸收“乡土群体”人才入党。即“把乡土人才中群众威信高、家庭收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既会带头富、又会带领富的“双带”型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种养能手、经纪人、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在培养过程中,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通过实施“党群共认岗”活动,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强的党员与一批乡土人才共认岗位,共定目标,在为集体公益事业服务中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三年来,共有1100多名乡土人才在担任农村政策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传播员、结对共富引导员等服务群众岗位上被发展成党员,其中有163名乡土人才通过组织培养走进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三)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吸收企业“技能群体”人才入党。即“把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技术能手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党员培养进企业决策层。”通过优秀党员和技术能手结对子,在“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岗位上实践锻炼,促进其快速成长。三年来,共有226名技术能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3、注重机制创新,严格程序发展。**县在发展各类优秀人才入党中,严格贯彻“十六字”方针,进一步规范组织发展程序,创新发展人才党员机制,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一是“双备案”制度。各基层党支部对确定培养的优秀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除报上级党委备案外,还要上报一份到县委组织部备案。对没有上报到县委组织部备案的发展对象,当年不得发展为党员,杜绝了发展党员临时动议现象。二是“双考试”制度。各基层党委每年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时间和学习要求对入党积子、预备党员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集中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以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为主。凡是经考试不合格的,入党积子当年不得被列入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当年延期转正。县委组织部在各基层党委培训结束10天内,组织全县发展对象进行党的理论集中考试,凡是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当年被发展为党员资格。三是“双公示”制度。对人才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以及拟发展对象、拟转正预备党员实行公示,公示内容突出其技能实绩。公示的方式:一是在其居住地进行公示;二是在其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四是“双票决”制度。一是“群众投满意票”。在讨论确定人才发展对象入党时,先由发展对象就其取得的创新成果、创业实绩等进行述职,然后由本单位的非党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带头致富“能人”等层次人员中产生的群众代表对其进行测评,满意率达不到70%的暂缓发展。二是“党员投表决票”。由党员无记名票决的形式进行表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发展党员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把单位人才当作一般对象看待,把发展人才党员当成是软指标,没有明确的计划和措施,发展人才党员没有被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列入日程,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经济效益人人抓、技术业务重点抓、安全操作突击抓、党建随带抓”的现象。有些基层党组织强调客观原因多,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眼睛只盯着写过申请的同志身上,或坐等积子成熟,造成党不管党,优秀人才长期得不到发展。
2、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削弱了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一些党支部在组织党内活动中,不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存在着为教育而教育,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仅简单地念念文件,放放录像,内容空洞乏味,活动的针对性不强,与优秀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从而导致部分人才对党组织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3、少数优秀人才政治思想认识模糊,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不强烈。一方面是大多数优秀人才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关注党的方针和政策,并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另一方面是也有一部分优秀人才对政治“敬而远之”,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心钻研业务,对政治不太关心。有的认为,只要业务上去了,各种名誉、待遇就都有了,入党不入党无所谓;有的认为,入党后会议多、约束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自己的业务;有的认为,不入党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还有的认为年轻时没有入党,现在年龄偏大了再申请入党,面子上不好看等等。
4、人为抬高门槛,削弱了优秀人才入党的积极性。此类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乡土人才入党问题上。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故意压制人才;有的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青年入党,有意提高门槛,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有的村家族势力明争暗斗,搞个人纷争,相互弹劾等现象,将优秀青年人才拒之党外,影响了广大青年人才申请入党的积极性,导致了众多优秀青年只能望“党”兴叹。
四、对策和建议
1、抓领导,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要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不抓党建就是失职行为的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建立协调共管机制。通过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定期推荐制度,扩大发现优秀人才视野,及时推荐优秀人才进入组织培养。三是强化目标管理。把发展人才入党纳入基层党委党建目标、人才目标考核体系,实行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年终一。四是严格奖惩。在年度考评中,对指导性计划完不成的党委书记,当年不得被评为优秀,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给予书面告诫,不能提拔、交流。
2、抓源头,不断扩大人才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党支部对优秀人才要建立名册,确立发展重点,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要将培养党员的关口前移,通过老党员与优秀人才“结对子”、“共认岗位”等形式,使那些优秀青年人才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激发其政治热情,增强其入党意识,使其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对已被列为入党积子和发展对象的优秀人才,要选择与其地位、能力水平相称的老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和介绍人,加大帮教力度,变自然成熟为主动催熟,促其尽快成长。
3、抓载体,构筑优秀人才入党的良好平台。党组织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群众树立先进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优秀人才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良好创业平台,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对党组织的认知程度。如安排优秀人才到先进单位调研学习;安排参与重大技术课题的研究、讨论;安排资深老党员与之结对子,在业务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引导,促进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扰。
4、抓难点,重点解决发展农村乡土人才党员的突出问题。针对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重视不够,人为设置障碍,导致众多优秀青年人才望“党”兴叹的实际,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对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支部负责人,实行诫免谈话,对实行诫免谈话仍不改正的,坚决予以免职;对派性严重,拉山头,搞“近亲繁殖”的村支部班子,及时予以调整;对那些因支部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造成发展党员滞后的,及时选准配强班子,保持连续性;对在村中难发展的优秀人才,采取上挂到行业协会、产业链党组织中培养发展。(
确定一名党员干部或素质较高的党员,与发展对象结成对子,引导他们在政治上不断进步,在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卫生系统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提出重点发展高学位、高职称、高业务水平的“三高”人才入党。在确定入党培养人时,注重发挥资深老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老党员医师与高知群体入党积子“一培一”制度,效果明显。近三年来,卫生系统党组织发展的28名党员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人,研究生学历人员1人,占发展总数的25。(二)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吸收“乡土群体”人才入党。即“把乡土人才中群众威信高、家庭收高的“双高”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既会带头富、又会带领富的“双带”型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政治素质强、发展经济能力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把种养能手、经纪人、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在培养过程中,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通过实施“党群共认岗”活动,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强的党员与一批乡土人才共认岗位,共定目标,在为集体公益事业服务中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三年来,共有1100多名乡土人才在担任农村政策宣传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传播员、结对共富引导员等服务群众岗位上被发展成党员,其中有163名乡土人才通过组织培养走进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三)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吸收企业“技能群体”人才入党。 《县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