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党政相关 >> 事迹材料 >> 正文

高中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让人生在平凡中闪光
  
  ——王多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多林,男,1964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1984年参加工作,1996年调入民勤四中工作至今,现任民勤四中高三年级组组长。二十多年来,王多林同志爱岗敬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全面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用爱心、激情、理性书写着人生的华美篇章,在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段经历,为事业积蓄着一分资本
  
  王多林同志是1984年6月民勤县教委第一次采用统一考试形式选拔的民办教师。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在全县最偏僻生活条件极差的昌盛中学任教。在此期间有三件事令其同行对他刮目相看,使他在昌盛乡、昌宁乡(与昌盛相邻)师生中小有名气。一是他主动请缨带初三语文课,一年后中考,该班学生语文平均成绩就名列全县第三(当时全县有二十六所乡办初中),成绩喜人;二是就在这一年,他自己也参加了中考,虽未能被录取(与民办教师政策有关),但考分很高;三是在1985年全县中小学教师过关考试中,过关率只有19﹪,他轻松过关。1987年他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武威师范民教班学习,1989年毕业分配到东坝镇中学,一直教初三语文兼班主任。他工作勤勉,乐教好学,成绩突出,领导同行、家长学生对他好评如潮。1996年他从甘肃省教育学院脱产学习回来后,被县教育局提名选调到民勤四中工作。
  
  到新的单位,他凭着自己高尚的师德情操,积极的工作态度,蓬勃的工作热情,扎实的知识功底,灵动的教学风格,赢得了领导的信赖,得到了同行的赞许,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继续自强不息,书写着教书育人的新辉煌。
  
  一片爱心,把班级凝聚为一个家庭
  
  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王多林同志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不断探索,努力向班级管理要质量。他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了由先前的摸石头过河,到后来的靠经验带班,发展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结合教育实践以及在工作中的困惑,他重读大学课本《教育学》、《心理学》,以求指导带班,他还向同事借来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之犹如春风拂面,醍醐灌顶,顿悟了“教育是一门艺术”的深层含义。工作之余,他带着笔记本到学校图书室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到阅览室去翻阅《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甘肃教育》、《现代中学生教育》、《中学生心理》、《中国家庭教育》等杂志,他的带班方法、教育理念正在经历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转变,逐步行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班级育人风格。他主张民主管理,实施耐心教育, “班级是我家,自己是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让学生做生活、学习、管理的主人。他深知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老师每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尊重他,崇拜他;学生感受着他的爱心,生活学习十分安心。
  
  高一新生刚入校,编进他的班,他组织第一次班会,就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家的主人,自己的事要自己做,要努力管好自己,学会理解别人,帮助别人,人人都有一片爱心,我们这个家就会充满温馨。”对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县城读书的孩子,他更是关怀备至:教他们整理床铺,帮他们摆放生活用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冬去春来,同学们换上了单薄的衣裳,王老师提醒大家:“这几天,穿厚点,别感冒了。”夏末秋初,天凉了,上课前,王老师说:“又是一年秋风劲,我们宁可不要风度,也要保持温度。”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使同学们心里暖洋洋的。明天就要高考了,毕业班班主任们把同学们组织到校园一角,做最后的动员讲话。王老师问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准备好了!”王老师建议大家握握手,相互鼓鼓劲,为明天加油,同学们也纷纷和王老师握手,在师生的手掌心、眼神中传递着自信,凝聚着力量,大家感受着温暖,得到了鼓励,对高考信心倍增。
  
  2006届毕业生张尚德,爱打篮球,智力较好,但学习很差,还经常违犯纪律,是个名符其实的双差生,其他任课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张尚德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王老师几次去看他,并为他补课。那些日子恰巧王老师也患了胃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他补课。一天晚上,当张尚德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他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向老师发誓要做个好学生,一片爱心赢得一份真情。后来,张尚德同学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且成为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优等生,当年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
  
  做为班主任,王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为学生排忧解难,尽心尽力为学生的未来着想。2004年,他的学生刘青蓉考取了中南大学,可家庭穷困潦倒,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上学,看着泪流满面的学生,望着泣不成声的家长,王老师忧心如焚,多方奔走,联系让她利用暑假去当家庭教师自己挣一点学费;高校开学了,在王老师、班级同学、学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救助下,刘青蓉终于踏上求学坦途。李晓东同学母亲长期生病,父亲在外打工,家境十分困难。可他在上初中时就染上了抽烟、打台球、沉迷网络游戏的坏习惯,上了高中,旧“病”复发,常常偷上网吧,夜不归宿,周末也很少回家。王老师为了挽救他,经常找他谈心,给他买学习用具、复习资料。五一长假,王老师买了礼物,带着他到乡下看望他重病的母亲,老师的一片苦心、爱心深深地打动了他。从此,他远离了网吧,改掉了不良习气,刻苦学习,最终以571分的成绩考入了兰州交通大学。李晓东同学感激地说:“有缘给王老师当学生,是我最大的荣幸。”这些年,他为贫困学生助学捐资超过了4000元。
  
  他凭着一片爱心真情,温暖着一个班级,使孩子们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大家庭”。 因为他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为其他班级的管理做出了榜样。他所带的班集体十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文明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他本人也多次被授予“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年级管理方面,他把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推而广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师德师风、班风学风考风建设,制定出“年级组管理制度细责”,让各班班长轮流值周,填写“年级组工作日志”,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
  
  近些年,高三毕业年级每年都有1800多名学生,60多位教师,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作为年级组长,王多林老师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掌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整个年级的教学状况,了解高考信息,分析月考情况,研究探讨高三教学规律,积极推动校际交流,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兼任高一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常使他疲惫不堪,但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他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他的班级、年级组工作和高考的成绩年年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他的工作真正体现了他的人生追求:“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一腔激情,使课堂亮丽成一道风景
  
  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师德,还必须具备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走上语文教坛后,他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为同行们信赖的权威,学生们敬仰的老师。可要达到这一目标谈何容易,他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养师德,积师识,练师能,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高境界,渐渐靠近理想的彼岸。多读书读好书,给自己“充电”“蓄水”;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他不仅广泛涉猎中外名著,有选择地精读经典作品,研究文学评论,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且有重点地阅读有关美学、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文内涵。他对语文教学具有直接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研通讯》《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阅读借鉴,用功尤甚。坚持不懈地阅读使他受益匪浅。坦诚地向前辈、名师、同事学习。东坝中学和四中都有语文学科的老前辈、权威,王多林老师主动走近同事,听他们上课、评课,真诚地向他们请教,在他们身上学到了敬业精神、为人之道,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专著中没有的范例,在汲取和改造中锻炼了他的攻玉之术。更可贵的是他谦逊地向学生学习。很多学生思维灵活,学有专攻,术有所长,他充分利用课堂交流向他们学习,这不仅让他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使教学相长,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
  
  在备课中,王老师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备情景。他对教材深钻细研,既能从文字基础到文学表述去拓展文章的文化层面,又能从教材的时代背景到现实意义,挖掘其人文内涵,进而依据大纲决定讲析的主次详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对教材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操作阅读,激活课堂”的自主读书法,理解文章内容结构的“竖式图解法”,教学议论文、记叙文采用“要素教学法”,使学生听而有序,学而有法。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他依据教材的文体特点,鼓励学生或朗诵,或表演,或辩论,或观赏,甚至由学生来讲新授课,并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有声有色,气氛活跃,每节课他都用一腔激情,声情并茂地引领着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殿堂,享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
  
  他的课堂教学特色是教师激情满怀,活力四射,学生热情高涨,自主快乐。在2004年和2006年全县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他执教的《哀江南》(演戏—解析—练习语文教学模式课)和“科学类文章阅读─高考复习专题‘散文化’教学探索”示范课均得到我县教育权威及评委老师的赞赏。他两次荣获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和“县级优质课教师”称誉。其课堂教学实况被制作成录像片在全县宣传观看,兄弟学校常有慕名而来听课的老师,教育界同仁都说听他上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课堂教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推行学生评教制度(他称为学情调查)。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组织、方式、效果,课外辅导,作业布置与检查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他的学生观、教育观。因为他尊重学生,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的这一创新评教方式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并在全校推广,有效推动了全校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种理性,让教研播洒出一地绿荫
  
  学无至境,教海无涯,“以研促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王多林老师立足本校实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进行理性的思考,努力探求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更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他提出了“学科组集体备教材,年级组集体备学生”以形成教育合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为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播洒了一地绿荫,有效推动着四中学科组、年级组的教研工作,使教育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十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通过自学、进修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学手段培训、省教育厅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培训。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他或利用假期自费,或争取学校委派,走武威,上兰州,学习名师程红兵、窦桂梅上课,聆听专家钱梦龙、魏书生作报告。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年级组长,他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在学校、县教育局历次举行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多次获一等奖。他所参与研究的课题“双主导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素质教育观下的‘德育五化模式’”分别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次在全县组织的高考研讨会上做交流发言,参与编著校本教材《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五本,兼任《沙星》文学社编委和学校“读书论坛”组委委员,并多次组织年级组各课任老师,为高三学生进行考前思想输导工作和高考专题讲座。先后在《甘肃教育》、《武威教育》等学术期刊上撰写发表论文10多篇。在教学中,他不断地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任学科会考成绩、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2001、2004、2007年高考平均成绩全县排名第一。在县市高中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活动中,其获奖学生达60多人次,指导学生在各类报刊发表习作40余篇。
  
  2001年以来 ,王多林老师一直担任实验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厚望,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为人大、兰大、南开、同济、西安交大等名牌和重点院校输送新生200多人,(其中姜在忠、姜园同学,在当年高考中分别以656分、635分的成绩位列全省文科第6名和第16名)2004年获县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确定为“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在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上,王多林老师是一位默默地耕耘者,他虽平凡普通但不平庸,他用高尚师德、拳拳爱心、澎湃激情和灵动理性不断播洒着美的种子,我们看到在希望的原野上,绽放的是烂漫的花,结出的是丰硕的果,长成的是参天的树,这样的平凡人生是光彩照人的! 《高中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147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事迹材料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