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04年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 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04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0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2004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2004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04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 《*县2004年教育工作情况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174.html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 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04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0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2004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2004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04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 《*县2004年教育工作情况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