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
5月15日至22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下,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一行五人赴丽江、迪庆、大理等滇西地区考察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情况,与三个地区主要领导座谈、实地了解云南滇西民族文化风情、学习滇西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了云南省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改革实践的感性认识水平,为下一步挂职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具体收获如下:
一是充分了解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最新步伐、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云南大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的金矿、音乐舞蹈的海洋、影视拍摄的天堂、文学艺术的富矿、美术摄影的殿堂”,目前云南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此次考察来到文化体制改革中央试点丽江市、省级试点大理州和迪庆州,实地了解了滇西区域文化产业圈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成就:丽江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2.35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4亿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实现利税从2001年的2900万元增至2004年的6000万元。大理州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2.4亿元,2005年达18.8亿元。
丽江市从《纳西古乐》到《丽水金沙》、《千里走单骑》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精品响誉四方,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内涵,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据初步统计,丽江市城镇实现的GDP已占全市总数的70%,旅游业的总产值已占丽江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6.5%,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已占整个财政收入的46%,占居“半壁江山”,以古城品牌为核心的丽江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旅游和世界上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是滇西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走出了一条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共同繁荣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发展之路。
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原生态民族文化是滇西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成功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丽江成功打响古城旅游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品牌,从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成为拥有“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名殊荣的城市,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丽江提出打造“丽江文化旅游名市”的目标,创作和生产市场接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化旅游精品,引进新机制打造的大型民族风情舞蹈旅游晚会《丽水金沙》被专家誉为中国的“百老汇”,3年来累计演出2000多场,总收入突破1亿元。
大理加强旅游线路和精品景点建设,不断挖掘自然山水风光、古南诏国文化底蕴和白族民族文化内涵,打造“大理好风光,世界共分享”、“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风花雪月”、“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品牌,增强了大理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大理旅游从“看景点”向“品文化”转型,以文化力驱动旅游经济力,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和谐双赢。鹤庆新华村民族民间银铜工艺品已经发展成为富有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和高附加值的文化旅游精品。由旅游企业投资2400多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梦幻舞剧《蝴蝶之梦》,不仅有较高的票房收入,而且还获得了中国第五届舞蹈荷花奖四项大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05年,大理接待国内旅游者666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7.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接待国内外旅客总量、旅游社会总收入位居全省第二。
三是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创新为魂、内容为王、品牌至上”。
滇西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实践表明,创新的思想观念是改革发展的总开关,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为改革发展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市场时坚持“内容为王、品牌至上”,通过创新机制打造内容丰富、品牌响亮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丰富源泉,迪庆州围绕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香格里拉”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大做文章,先后打造和培育了民俗舞蹈《香格里拉》、《香巴拉映象》、《走进香格里拉》,大大提高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迪庆州歌舞团与安徽池州歌舞团共同打造的《走进香格里拉》节目完全按市场运作,已在全国巡回商演208场,观众达25万人次。
自从迪庆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以来,借助香格里拉这一世界知名品牌的拉动作用,全州全年旅游人数增长到200多万人次。迪庆香格里拉厚实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国内外创业者投资,独克宗古城根据香格里拉茶马古道文化风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已经吸引英、美、德、法等十多国家及国内商人开了98家酒吧。同时,香格里拉作为摄影和影视拍摄的基地作用日益引人注目,先后在迪庆拍摄了《太阳再次升起》、《四季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
新闻媒体赴云南挂职干部到云南丽江、迪庆、大理考察报告来自凹丫丫范文网-fanwen.oyaya.net,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