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 寻找调整的“卖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信息。信息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只有捕捉可行的信息,才能把握市场忽冷忽热的“寒暑表”。农民对外交流少,市场信息渠道窄,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善的变化,在调整中感到无所适从,渴望能够及时得到信息指导。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所处的层次高、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可行的信息,为农产品找到更多更广的“卖点”。
2、瞄准调整的“亮点”
找到了“卖点”,就能拉动“亮点”的发展。“亮点”是什么?三个字。首先是突出一个“优”字。要求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内部品种结构和优化产品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其次,是注重一个“高”字。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第三,着眼一个“强”字。调优调高,就是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的农业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这三个字告诉我们,调整农业结构,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三个字的运用,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前情况看,经济作物产品“卖难”,已经大大超过“卖粮难”,如果我们在调整时不去认真调查市场需求,片面追求那么一点特产税,一再盲目发展“卖难”的经济作物产品,那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卖难”困境。对于那些销路不好的产品,进行更新,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外大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农民挽回一部分经济损失,而且使经济作物和果蔬生产调整提高一个档次。因此,调整必须在“优、高、强”三个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注重引进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优良新品种,采用新的栽培方法,发展高价值的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产品;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大抓果、茶、菜、药材等等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服务,以及传统和特种养殖业发展。这不仅解决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卖得出、卖得好”的选择。这就是以产后来引导、推动产前、产中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把经济作物结构调到“优、高、强”的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农业结构调整就大有希望了。
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不仅需要我们拿出过硬的拳头产品,而且需要我们拿出来的拳头产品有一定的批量,有一定的规模,它要求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农业的升级。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调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搞的。市场是动态的,发展也是变化的,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因此,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瞄准“优、高、强”这个远大的目标,从而使农业结构取得更大的成效,农民获得更多的增收。
3、把握调整的“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的“重点”。我们农业的“重点”究竟在哪里?经过调查论证,我们认为“重点”还是“种—养—加”。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因此,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上,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层次放高一点。
(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
1、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要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和当前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制订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根据桂平的实际情况,其调整和优化的战思想是:以市埸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良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稳定基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达到“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
2、突出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品种。
(1)、种植业。
①在粮食生产上要调减与市埸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早籼稻面积,将部份高坑田、水尾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总的要求是“高田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连片走新路”的思路进行调整。早稻66万亩,可调减至60-62万亩,把调减出来的面积,发展高产饲料玉米或经济作物。加大优质谷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优质稻比例,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稻米品质有一个根本性改变。扩大加工能力,改进包装,扩大出口,使优质稻生产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
②油料作物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花生面积由99年的16万亩,调至18-20万亩。
③经济作物要在巩固传统名牌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新品种,开展立体种植,打时间差、空间差。
A.甘蔗生产。要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建设“吨糖田”,提高糖分含量。甘蔗生产主要在白沙、厚六、大湾、下湾、蒙圩、石龙等西区及部分南区乡镇发展,形成具有优势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和桂糖22等优良品种。
B.水果生产。一是抓好荔枝、龙眼大宗水果发展的同时,引进和发展名优稀水果品种,适当发展时令小水果;二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199.html
2、瞄准调整的“亮点”
找到了“卖点”,就能拉动“亮点”的发展。“亮点”是什么?三个字。首先是突出一个“优”字。要求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内部品种结构和优化产品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其次,是注重一个“高”字。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第三,着眼一个“强”字。调优调高,就是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的农业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这三个字告诉我们,调整农业结构,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三个字的运用,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前情况看,经济作物产品“卖难”,已经大大超过“卖粮难”,如果我们在调整时不去认真调查市场需求,片面追求那么一点特产税,一再盲目发展“卖难”的经济作物产品,那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卖难”困境。对于那些销路不好的产品,进行更新,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外大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农民挽回一部分经济损失,而且使经济作物和果蔬生产调整提高一个档次。因此,调整必须在“优、高、强”三个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注重引进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优良新品种,采用新的栽培方法,发展高价值的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产品;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大抓果、茶、菜、药材等等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服务,以及传统和特种养殖业发展。这不仅解决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卖得出、卖得好”的选择。这就是以产后来引导、推动产前、产中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把经济作物结构调到“优、高、强”的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农业结构调整就大有希望了。
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不仅需要我们拿出过硬的拳头产品,而且需要我们拿出来的拳头产品有一定的批量,有一定的规模,它要求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农业的升级。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调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搞的。市场是动态的,发展也是变化的,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因此,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瞄准“优、高、强”这个远大的目标,从而使农业结构取得更大的成效,农民获得更多的增收。
3、把握调整的“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的“重点”。我们农业的“重点”究竟在哪里?经过调查论证,我们认为“重点”还是“种—养—加”。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因此,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上,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层次放高一点。
(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
1、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要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和当前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制订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根据桂平的实际情况,其调整和优化的战思想是:以市埸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良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稳定基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达到“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
2、突出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品种。
(1)、种植业。
①在粮食生产上要调减与市埸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早籼稻面积,将部份高坑田、水尾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总的要求是“高田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连片走新路”的思路进行调整。早稻66万亩,可调减至60-62万亩,把调减出来的面积,发展高产饲料玉米或经济作物。加大优质谷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优质稻比例,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稻米品质有一个根本性改变。扩大加工能力,改进包装,扩大出口,使优质稻生产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
②油料作物适度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总产。花生面积由99年的16万亩,调至18-20万亩。
③经济作物要在巩固传统名牌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新品种,开展立体种植,打时间差、空间差。
A.甘蔗生产。要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建设“吨糖田”,提高糖分含量。甘蔗生产主要在白沙、厚六、大湾、下湾、蒙圩、石龙等西区及部分南区乡镇发展,形成具有优势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和桂糖22等优良品种。
B.水果生产。一是抓好荔枝、龙眼大宗水果发展的同时,引进和发展名优稀水果品种,适当发展时令小水果;二 《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