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基本礼仪规范
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佛田。
3、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4、委弃躯命:谓出家人委弃生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5、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之福田。
由以上僧之五净德,应当敬僧如敬佛。
二、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2、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礼,则可进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顶礼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不可请师父帮我拿东西、带东西。
4、.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师夫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顶礼大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
6、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7、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
8、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三、称呼大德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最好尊称"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主"等。具体称呼如下: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
3、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字,如有【○○师】即可。
4、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故请问大德名号时,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号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四、与大德谈话
1、若有问题请问大德,应说【请开示】。
2、与大德谈话,立处不可高于大德,亦不应站立路中。如果师父在楼上,要到楼上请师父开示,如果师父在楼下,不可在楼上扯开嗓门地叫唤师父,应该到楼下来请示。
3、请开示,应请大德自订时间,以免影响大德修持,且应事先与师父约定时间,比较理想。
4、大德问话,当坦诚大方,据实回答。
5、大德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得率尔插嘴,失却敬意。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
6、大德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上前与之谈话。
7、若有比丘或优婆塞于深山崖洞独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请法供养。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独自汤药奉侍,应当请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第四节、四威仪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一、行如风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二、立如松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三、坐如钟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四、卧如弓
【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第五节、佛门日常礼仪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二、出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2、送驾--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
三、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
(一)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三)跪拜时如何撩衣?(双手 《佛门基本礼仪规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2116.html
3、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4、委弃躯命:谓出家人委弃生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田。
5、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之福田。
由以上僧之五净德,应当敬僧如敬佛。
二、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2、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礼,则可进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顶礼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不可请师父帮我拿东西、带东西。
4、.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师夫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顶礼大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
6、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7、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
8、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三、称呼大德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徒出家的俗称"和尚"(僧)和"尼姑"(尼),最好尊称"法师"、"师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主"等。具体称呼如下: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
3、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字,如有【○○师】即可。
4、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故请问大德名号时,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号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四、与大德谈话
1、若有问题请问大德,应说【请开示】。
2、与大德谈话,立处不可高于大德,亦不应站立路中。如果师父在楼上,要到楼上请师父开示,如果师父在楼下,不可在楼上扯开嗓门地叫唤师父,应该到楼下来请示。
3、请开示,应请大德自订时间,以免影响大德修持,且应事先与师父约定时间,比较理想。
4、大德问话,当坦诚大方,据实回答。
5、大德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当侧立静候招呼,不得率尔插嘴,失却敬意。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
6、大德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上前与之谈话。
7、若有比丘或优婆塞于深山崖洞独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请法供养。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独自汤药奉侍,应当请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第四节、四威仪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一、行如风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二、立如松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三、坐如钟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
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四、卧如弓
【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第五节、佛门日常礼仪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二、出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2、送驾--送师父出门当顶礼送驾。
三、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
(一)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二)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三)跪拜时如何撩衣?(双手 《佛门基本礼仪规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