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选定与题目设计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
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所谓“副题”,是作者为了调整研究角度,或者限制研究范围,或者突出研究重点,而在
论文题目(正题)之下,附加上的一个题目。
上举论文中,徐国栋的论文、吴汉东的论文,其副题是用来调整研究角度;董安生的论文
、陈现杰的论文,其副题是用来限制研究范围和突出研究重点。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
,与未加副题的情形比较,或者角度有所调整,或者范围有所限制,简而言之,使论文的
范围缩小了。
而沈敏荣的论文则不同,加上副题后显然扩大了论文的范围。副题“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
克服”,相对于正题“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副题的范围更大。这种副题的运用,
正常不正常,适当不适当?我们看到,该论文出版时将正题、副题掉了个个儿:
原题目: 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 ――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
出版时改为: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
这样一改,就符合了我们概括的一个规则:副题要比正题的范围窄,而不能相反。
有人也许会问:徐国栋论文的副题,难道与沈敏荣的副题不是一样的吗?是不一样的。徐
国栋的论文,其主题是从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角度研究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作
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是其中一个方面。质言之,正题“民法基本原则
研究”,其范围甚宽,副题“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范围较窄。符合前述规则。
这一规则的例外是,副题:兼论什么什么
目的不是要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一项内容与本文有较密切的关联,顺便予以论述
。因此,超出正题范围之外的仅是某一章、某一节。并且,这一小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于
次要的地位。如果删去这部分,并不损害论文的完整性。
举例:
正题:违约责任研究
副题:兼论违约救济措施
本文内容,分五章:
第一章 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章 违约责任构成理论的基本研究
第三章 违约行为研究
第四章 归责事由研究
第五章 救济措施研究
如果删去副题,同时删去第五章,论文的完整性并不受影响。
至于硕士论文,运用副题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因为硕士论文的选题本来就应当比较窄。
与其设计一个较大的题目,再加上一个副题来予以限制,不如直接设计一个较窄的题目。
博士论文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呢?以上引吴汉东的论文为例:
原题目设计:
论合理使用――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研究
问题是正题太泛,已远远超出著作权法的范围。因为,不仅著作权有合理使用的问题,其
他权利也会发生合理使用的问题,例如不动产相邻关系上的通行权、取水权。本文主题也
不是要研究一般的合理使用问题,而只是研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即著作权法上的合
理使用问题。与其正题太泛,再运用副题来限制研究范围,不如将题目设计得适当,而不
设副题。我们注意到本文在正式出版时,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研究
最后必须指出,作者为什么要设副题?为什么要通过副题的运用,以调整论文角度或者限
制其范围?目的是要发挥作者的所长,回避其所短。这在徐国栋的论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不加副题,本文就属于制度型选题,作者在这方面并非所长,而作者擅长思辨的长
处也就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可见此副题的运用,达到了扬作者所长,避作者所短的目的。
相反的实例,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一篇研究所有权的博士论文:所有权功能论――财产制
度历史演变和比较研究
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是难度减少了还是难度增大了?是将作者的
短处回避了还是充分暴露出来了?作者的长处是否充分展现出来了?回答显然是:扩大了
研究范围,增大了研究难度,暴露了作者短处,回避了作者长处。可见,正是这一题目设
计,将作者自己推向了绝境!
如果将副题变换一下:所有权功能论――以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为中心
其效果将恰好相反。如果干脆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研究
”,则作者的短处尽可能地被回避了,而作者的长处将充分展现出来。可见,副题的运用
宜慎重,切不可随意!
《课题选定与题目设计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2361.html
所谓“副题”,是作者为了调整研究角度,或者限制研究范围,或者突出研究重点,而在
论文题目(正题)之下,附加上的一个题目。
上举论文中,徐国栋的论文、吴汉东的论文,其副题是用来调整研究角度;董安生的论文
、陈现杰的论文,其副题是用来限制研究范围和突出研究重点。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
,与未加副题的情形比较,或者角度有所调整,或者范围有所限制,简而言之,使论文的
范围缩小了。
而沈敏荣的论文则不同,加上副题后显然扩大了论文的范围。副题“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
克服”,相对于正题“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副题的范围更大。这种副题的运用,
正常不正常,适当不适当?我们看到,该论文出版时将正题、副题掉了个个儿:
原题目: 反垄断法规则的比较研究 ――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
出版时改为: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
这样一改,就符合了我们概括的一个规则:副题要比正题的范围窄,而不能相反。
有人也许会问:徐国栋论文的副题,难道与沈敏荣的副题不是一样的吗?是不一样的。徐
国栋的论文,其主题是从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角度研究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作
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是其中一个方面。质言之,正题“民法基本原则
研究”,其范围甚宽,副题“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范围较窄。符合前述规则。
这一规则的例外是,副题:兼论什么什么
目的不是要扩大研究范围,而是考虑到某一项内容与本文有较密切的关联,顺便予以论述
。因此,超出正题范围之外的仅是某一章、某一节。并且,这一小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居于
次要的地位。如果删去这部分,并不损害论文的完整性。
举例:
正题:违约责任研究
副题:兼论违约救济措施
本文内容,分五章:
第一章 违约责任概述
第二章 违约责任构成理论的基本研究
第三章 违约行为研究
第四章 归责事由研究
第五章 救济措施研究
如果删去副题,同时删去第五章,论文的完整性并不受影响。
至于硕士论文,运用副题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因为硕士论文的选题本来就应当比较窄。
与其设计一个较大的题目,再加上一个副题来予以限制,不如直接设计一个较窄的题目。
博士论文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呢?以上引吴汉东的论文为例:
原题目设计:
论合理使用――关于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研究
问题是正题太泛,已远远超出著作权法的范围。因为,不仅著作权有合理使用的问题,其
他权利也会发生合理使用的问题,例如不动产相邻关系上的通行权、取水权。本文主题也
不是要研究一般的合理使用问题,而只是研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即著作权法上的合
理使用问题。与其正题太泛,再运用副题来限制研究范围,不如将题目设计得适当,而不
设副题。我们注意到本文在正式出版时,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研究
最后必须指出,作者为什么要设副题?为什么要通过副题的运用,以调整论文角度或者限
制其范围?目的是要发挥作者的所长,回避其所短。这在徐国栋的论文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不加副题,本文就属于制度型选题,作者在这方面并非所长,而作者擅长思辨的长
处也就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可见此副题的运用,达到了扬作者所长,避作者所短的目的。
相反的实例,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一篇研究所有权的博士论文:所有权功能论――财产制
度历史演变和比较研究
加上副题后论文的范围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是难度减少了还是难度增大了?是将作者的
短处回避了还是充分暴露出来了?作者的长处是否充分展现出来了?回答显然是:扩大了
研究范围,增大了研究难度,暴露了作者短处,回避了作者长处。可见,正是这一题目设
计,将作者自己推向了绝境!
如果将副题变换一下:所有权功能论――以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为中心
其效果将恰好相反。如果干脆将正题、副题合并,改为:“拉丁美洲国家所有权制度研究
”,则作者的短处尽可能地被回避了,而作者的长处将充分展现出来。可见,副题的运用
宜慎重,切不可随意!
《课题选定与题目设计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一)(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