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乌苏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资源优势
乌苏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7大类,82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乌苏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地缘优势
旅游区位良好,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乌苏仅需2.5小时,312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人文优势
乌苏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乌苏生活,三区革命、兵团农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乌苏都有深厚的一笔。
4、市场优势
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乌苏市方圆65公里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00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乌苏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乌苏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乌苏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乌苏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15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乌苏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l家旅行社,7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乌苏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乌苏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乌苏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旅游(景点)资源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
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的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保护区面积达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分裂祖国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乌苏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75H
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的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保护区面积达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228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分裂祖国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乌苏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乌苏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使景点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要做一些“活化”,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乌苏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加强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被称为“城市名片”的乌苏形象广告词,让世人知道乌苏,走进乌苏。
2、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在设计我市的各条旅游精品路线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传力度,使乌苏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对“雄、险、奇、秀、幽”的乌苏南山风景区和自然生态的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考虑制作景区自然风光的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乌苏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等;二是打造包括烤全羊、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等特色美食在内的乌苏饮食文化,让游客在欣赏乌苏美景的同时对美食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清代皇室贡品的“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姻。
4、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乌苏旅游的整体规划,应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沙湾(南山)---乌苏(泥火山、国画山、烟火山)---乔尔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石河子(军垦文化)---乌苏(夏尔苏木喇嘛庙东归草原文化)---伊犁(三区革命遗址);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乌苏(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克拉玛依(魔鬼城)---福海(金沙滩)---喀纳斯(世界遗产)。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乌苏、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乌苏旅游开发的规划,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用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乌苏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浅谈我市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