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人。交通主管部门提供行业指导、监督的责任,定期组织检查、考核。由公路管理机构提供、审核养护工程的技术措施和方案。二是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经费。除了上级交通部门补助的以外,当地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农村公路管养的日常养护经费应列入财政专门预算,作为经常性经费的保证,其他经费可由交通规费解决。目前,金华市9个县市区政府,都已明确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的正常进行。农村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主要应用于农村公路的管养经费。近几年省交通厅康庄工程的奖励资金,在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尚不足够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较明显的积极作用。许多县市区均以这一笔资金为基础,建立公路养护基金。每年财政安排专项预算充入这一基金。三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考核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情况列入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目标内容,年终综合评比。另一方面,交通主管部门要对乡村公路养护每月进行考评,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示,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兑现养护经费。通过层层考核评比,奖优罚劣,促使各养护管理单位都能按职责做好,形成县、乡、村联动,部门支持的良好局面。四是要把路政管理延伸到乡、村公路。交通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机构要将乡、村公路的管理纳入其管理的范畴。乡镇应聘用路政协管员,行政村聘用路政信息员,对协管员和信息员应先培训后上岗。协管员的职责主要是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信息员的职责主要是协助路政协管员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但协管员和信息员都没有行政处罚权。路政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查力度,对一些交通流量大的重点路段或重要桥梁,应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设置必要的禁行标志,以确保农村公路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
三、从注重修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
1、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必要性。首先,由于路网没有形成,偏远山区、农村支线客源少,开通班线经营效益差,加上现行班线客运公营比率低,难以实行班线客运以丰补歉,冷热捆绑经营,使得偏远山区、农村支线的村民的出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其次,客运班线挂靠、承包经营比例较大,班车私下炒卖难以遏制。同时,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二元割据,农民进城办事或市民下乡必须经过多次中转,加上运价上的差异,农民在运输方面难以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再次,农村客运站点的等级偏低。农村客运场站作为公路客运重要组成部分,已严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大多数乡镇的客运站点设施落后,甚至只有马路市场。
2、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站场设施配套、客货运输便捷”。“站场设施配套”就是要抓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时的候车条件。“客货运输便捷”就是要合理安排运力方便农民生活、生产资料的运输,方便农民出行,让农民有车坐,以尽可能使路、站、运同步发展。
3、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理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城乡客运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制,实现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减少扯皮;有利于统一城乡运价标准、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二是要改革运行机制。要鼓励、帮助规模客运企业采取法律、收购、股份制、适当补偿等多种方法化解现有矛盾,引导市场向集约化、公车公营方向发展。对一些偏远、人口稀少的山村,根据农民群众出行的要求,在经营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化,可以采取隔日班、周班、逢集班、电话预约、开通购物专线班车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在规费政策、合理站位、运输价格等方面都有差异,客观上造成双方竞争、经营上的不平等。上级应该制定出台城乡客运的优惠政策,使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式,重点扶持一批物流骨干企业,把专业化货运服务延伸到农村。五是重视站场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总体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对于需求较大的乡镇建成一个四级标准的客运站,对于达不到四级站要求的乡镇建设简易型的客运站。班线通达的行政村建立港湾式旅客上下点,实现“一村一站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要向社会统一招标,统一设计,提高整体性、标志性,树立农村客运站独特的形象。
四、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等级偏低,如宽度偏窄、弯道半径过小、弯道数偏多等,山区农村公路陡坡、急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急需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农村公路的安全状况有所提升。由于安保设施没有完善,达不到通客车的要求,客车不能开通,造成农民出行难。
2、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基本思路是“逐步完善、逐年推进”。依据这个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一些危险路段的标志标线,对个别急弯、陡坡、视线差的路段进行改善。
3、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完善安保工程事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思想重视,舍得投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重点集中在山区公路;平原地区的农村公路主要任务是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路肩的培植配套,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绿化配套,优化农村环境。对陡坡、急弯,路基本身又不够宽的路段,设置必要的标线、护拦、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我们在农村公路交通的设计、施工阶段乃至后期养护,都要密切关注安保设施工程的完善。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交通部门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交通的新内涵,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4248.html
三、从注重修通路转变为路、站、运一体
1、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必要性。首先,由于路网没有形成,偏远山区、农村支线客源少,开通班线经营效益差,加上现行班线客运公营比率低,难以实行班线客运以丰补歉,冷热捆绑经营,使得偏远山区、农村支线的村民的出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其次,客运班线挂靠、承包经营比例较大,班车私下炒卖难以遏制。同时,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二元割据,农民进城办事或市民下乡必须经过多次中转,加上运价上的差异,农民在运输方面难以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再次,农村客运站点的等级偏低。农村客运场站作为公路客运重要组成部分,已严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大多数乡镇的客运站点设施落后,甚至只有马路市场。
2、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站场设施配套、客货运输便捷”。“站场设施配套”就是要抓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改善农民出行时的候车条件。“客货运输便捷”就是要合理安排运力方便农民生活、生产资料的运输,方便农民出行,让农民有车坐,以尽可能使路、站、运同步发展。
3、实现路、站、运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一是要理顺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体制。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城乡客运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制,实现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减少扯皮;有利于统一城乡运价标准、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二是要改革运行机制。要鼓励、帮助规模客运企业采取法律、收购、股份制、适当补偿等多种方法化解现有矛盾,引导市场向集约化、公车公营方向发展。对一些偏远、人口稀少的山村,根据农民群众出行的要求,在经营方式上应灵活多样化,可以采取隔日班、周班、逢集班、电话预约、开通购物专线班车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在规费政策、合理站位、运输价格等方面都有差异,客观上造成双方竞争、经营上的不平等。上级应该制定出台城乡客运的优惠政策,使城乡客运与城市公交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四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运输方式,重点扶持一批物流骨干企业,把专业化货运服务延伸到农村。五是重视站场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总体上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对于需求较大的乡镇建成一个四级标准的客运站,对于达不到四级站要求的乡镇建设简易型的客运站。班线通达的行政村建立港湾式旅客上下点,实现“一村一站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要向社会统一招标,统一设计,提高整体性、标志性,树立农村客运站独特的形象。
四、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
1、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等级偏低,如宽度偏窄、弯道半径过小、弯道数偏多等,山区农村公路陡坡、急弯、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急需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农村公路的安全状况有所提升。由于安保设施没有完善,达不到通客车的要求,客车不能开通,造成农民出行难。
2、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基本思路是“逐步完善、逐年推进”。依据这个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一些危险路段的标志标线,对个别急弯、陡坡、视线差的路段进行改善。
3、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完善安保工程事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思想重视,舍得投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实施,重点集中在山区公路;平原地区的农村公路主要任务是抓标志标线的设置和路肩的培植配套,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绿化配套,优化农村环境。对陡坡、急弯,路基本身又不够宽的路段,设置必要的标线、护拦、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我们在农村公路交通的设计、施工阶段乃至后期养护,都要密切关注安保设施工程的完善。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交通部门将继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新要求,不断赋予交通的新内涵,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第2页)。mb3
《交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