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偏僻山村小学的调研报告
山区教育 成绩斐然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治理发愣功031)
[关键词] 山村教育 素质教育 洋稠片小学 教学改革
[摘 要]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回顾了偏僻山村小学——洋稠片小学发展的过程,展示了山村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成就。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6月中旬,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还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有许多高校,中学以及小学进行了比较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可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是否也能够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来到了我的母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洋稠片小学,了解了母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到了偏僻山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成果,也看见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强村”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1、 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概况
洋稠村是闽西上杭县古田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这里群山连绵,高耸入云,峰峦叠嶂,交通不便,翻山越岭到镇上要五个小时。虽说有一条黄泥巴窄路,可一下雨,就连龙马车也不愿意走,更不用说摩托车或是自行车了。这里没有象样的学堂,更没有外地老师愿意来教书,所以,这里是一个公认的教育死角。
但在过去也出过几个老学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看中读书人。集体化时代,对初中以上学生采取“满工分”制以示优待。这几个老学究在村里还是比较有影响的,他们经常到各家各户去闯门,逢年过节还为村民们写对联,所以有不少家庭是受到一点文化教养的,至少在这几个老学究家庭。但老学究毕竟是老学究,他们的思想相当的落后,相当的陈腐,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青少年是很不适当的,所以这个村庄必须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必须学一些新的知识。因此,“教育强村”就变得异常的迫切。可是,即使这个村庄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存在许多困难,继续教育还是无法正常实施。
2、开展教育活动一度存在的困难
该村有8个小自然村(类似与居民区),310户人家,2400余人,平均每家约有8人,平均每家都有4个孩子处于上学年龄。该村教育无法正常实施的重要原因就是村落散,人口多,孩子多,所以读书难。同样,这也是该村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校舍,只能借用别人不用了的牛栏猪圈,所以条件特别差。全镇中小学校比较多,教育经费绝大部分都用在重点中学、重点小学的建设上了,至于这些偏僻的小村庄所投的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在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盖再好的校舍,孩子们也出不起学费,所以还不如就这样将就了。的确,当时我在母校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学费很便宜,但学生还是很少,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混编小学(如果可以将这种地方叫做学校的话),三个年级在一个班上课,一个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为一年级组、二年级组和三年级组,每一节课都要给不同的年级上不同的课程。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各课如体育、美术、音乐、自然、历史、劳动、实践、道德等课程都不上,更不用说英语了(老师自己对英语都一窍不通)。就是语文和数学也就只有教科书各一本,根本就没有练习册什么的。而且每节课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一天上几节课也不固定。下雨时,学校就停课,因为屋子会漏雨。屋子里的黑板是用几块木版钉起来后用墨水刷的,效果相当不好。我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念完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的。
这样恶劣的环境,自然没有教师愿意干,所以只能聘请那些素质低,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所谓的老师来教书。所以,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只要求学会几个很简单的日常字就行了,至于“继续深造”就要靠四年级到别的学校去后自己的努力了。
曾经一度造成这样恶劣的教学环境,除了和政府的教育投资和关心程度有关外,还和山民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教育意识有关。在我读书那个时候,山民们家里非常穷,而且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有许多女孩根本就没有进过学堂,而被迫出外去打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这些外出打工的女孩拯救了这个村庄。她们不仅带回来了供弟弟妹妹读书的钱,还带回来了大城市文明的气息,带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要富裕,教育要先行”的先进的思想,。她们没有读过教科书,但她们却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她们给这个村庄带回了无限生机。
3、山民思想大转变,小学教育走正轨
现在,山民们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他们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该村村长在村委会上特别强调了这件事,之后村长带着几个比较有文化的村民到镇政府提交了《关于筹建洋稠片小学的报告》并请求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几经周折“洋稠片小学”终于于1993年建成并开始上课。从次,与洋稠村毗邻的大源、石笋两村的孩子们都到这所学校来上学了。教育局还派了三位师范生到学校任教以前那位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的老师就下岗了。这样,有了正规的校舍,有了素质较高的教师,孩子们的数量也就多起来 《对偏僻山村小学的调研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5279.html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治理发愣功031)
[关键词] 山村教育 素质教育 洋稠片小学 教学改革
[摘 要]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回顾了偏僻山村小学——洋稠片小学发展的过程,展示了山村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成就。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6月中旬,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还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有许多高校,中学以及小学进行了比较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可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是否也能够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来到了我的母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洋稠片小学,了解了母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看到了偏僻山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成果,也看见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强村”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1、 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概况
洋稠村是闽西上杭县古田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这里群山连绵,高耸入云,峰峦叠嶂,交通不便,翻山越岭到镇上要五个小时。虽说有一条黄泥巴窄路,可一下雨,就连龙马车也不愿意走,更不用说摩托车或是自行车了。这里没有象样的学堂,更没有外地老师愿意来教书,所以,这里是一个公认的教育死角。
但在过去也出过几个老学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看中读书人。集体化时代,对初中以上学生采取“满工分”制以示优待。这几个老学究在村里还是比较有影响的,他们经常到各家各户去闯门,逢年过节还为村民们写对联,所以有不少家庭是受到一点文化教养的,至少在这几个老学究家庭。但老学究毕竟是老学究,他们的思想相当的落后,相当的陈腐,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青少年是很不适当的,所以这个村庄必须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必须学一些新的知识。因此,“教育强村”就变得异常的迫切。可是,即使这个村庄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存在许多困难,继续教育还是无法正常实施。
2、开展教育活动一度存在的困难
该村有8个小自然村(类似与居民区),310户人家,2400余人,平均每家约有8人,平均每家都有4个孩子处于上学年龄。该村教育无法正常实施的重要原因就是村落散,人口多,孩子多,所以读书难。同样,这也是该村贫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校舍,只能借用别人不用了的牛栏猪圈,所以条件特别差。全镇中小学校比较多,教育经费绝大部分都用在重点中学、重点小学的建设上了,至于这些偏僻的小村庄所投的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在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地方即使盖再好的校舍,孩子们也出不起学费,所以还不如就这样将就了。的确,当时我在母校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学费很便宜,但学生还是很少,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混编小学(如果可以将这种地方叫做学校的话),三个年级在一个班上课,一个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为一年级组、二年级组和三年级组,每一节课都要给不同的年级上不同的课程。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其他各课如体育、美术、音乐、自然、历史、劳动、实践、道德等课程都不上,更不用说英语了(老师自己对英语都一窍不通)。就是语文和数学也就只有教科书各一本,根本就没有练习册什么的。而且每节课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一天上几节课也不固定。下雨时,学校就停课,因为屋子会漏雨。屋子里的黑板是用几块木版钉起来后用墨水刷的,效果相当不好。我就是在这样的屋子里念完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的。
这样恶劣的环境,自然没有教师愿意干,所以只能聘请那些素质低,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所谓的老师来教书。所以,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只要求学会几个很简单的日常字就行了,至于“继续深造”就要靠四年级到别的学校去后自己的努力了。
曾经一度造成这样恶劣的教学环境,除了和政府的教育投资和关心程度有关外,还和山民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教育意识有关。在我读书那个时候,山民们家里非常穷,而且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有许多女孩根本就没有进过学堂,而被迫出外去打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这些外出打工的女孩拯救了这个村庄。她们不仅带回来了供弟弟妹妹读书的钱,还带回来了大城市文明的气息,带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民要富裕,教育要先行”的先进的思想,。她们没有读过教科书,但她们却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她们给这个村庄带回了无限生机。
3、山民思想大转变,小学教育走正轨
现在,山民们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他们都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该村村长在村委会上特别强调了这件事,之后村长带着几个比较有文化的村民到镇政府提交了《关于筹建洋稠片小学的报告》并请求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几经周折“洋稠片小学”终于于1993年建成并开始上课。从次,与洋稠村毗邻的大源、石笋两村的孩子们都到这所学校来上学了。教育局还派了三位师范生到学校任教以前那位连小学都还没有毕业的老师就下岗了。这样,有了正规的校舍,有了素质较高的教师,孩子们的数量也就多起来 《对偏僻山村小学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