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前提是吃透原作
模仿的前提是吃透原作
作者/辽宁陈贵江
对于写作,特别对中学生而言,模仿,是入门的好办法,而且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成语照猫画虎,俗语照葫芦画瓢,说的都是模仿。古人,甚至大家有时也会运用这种方法。三国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到了唐代王勃笔下,成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出于《离骚》的“何处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不胜枚举。俄国著名诗人涅古拉索说的模仿的原则是“语言紧凑,思维广泛”,更不排斥模仿。中学生处于学习训练阶段,又拥有模仿的灵性,不必羞羞答答,大大方方地模仿范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需要指出的是:模仿的前提是吃透原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古今中外,每篇文章的产生,几乎都有背景,都有原因。不研究原作,不吃透原作,见猫就画虎,往往刻鹄类鹜,“仿”不到“地方”。再则,一篇一模,见什么都模,也不是办法。正确的方法是学过几篇文章,或见到什么例文了,总结一下,觉得可模,能模了,再模。如是几次,写作水平就会提高。不必担心创新与否。前面提到的“语言紧凑,思维广泛”,就有创新的意思。所谓“紧凑”与“广泛”,就在提醒我们:模仿,不仅仅是照猫画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能看到模仿的痕迹,但与“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相比,却更胜一筹。
模仿之前把原作弄懂吃透,把主题、章法、技巧、特征等梳理清楚,然后再“画”自己的“虎”,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近通道。
《模仿的前提是吃透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