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强抓基地、龙头和市场三要素,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益农业持续发展,以农业龙头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9家(金华市级13家),2005年销售收入6.8亿元,出口创汇850万美元,建有各类基地10.8万亩,带动农户5.6万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8家(其中专业协会7家,行业协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家,金华市级6家,会员达到1万多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5514名),联结基地 8.75万亩,今年新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行业协会1家;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获省级名牌产品1个,金华市名牌产品3个,金华市著名商标3个;到2005年底已经认定省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7.6万亩,森林食品生产基地3个,4.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只,有机农产品2只,2006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只。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一是针对实际情况,多次出台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出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对建基地、办协会(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设窗口(农产品销售窗口)给予大力扶持,在财政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助。三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列入各镇(乡)、街道工作汇报会的重要内容,列入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四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2、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坚持“围绕区域特色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建龙头,围绕基地规模建龙头,围绕外贸订单建龙头”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为主的六大类农业龙头企业产业群,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多龙腾飞,强龙劲舞之势。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多方招商引资。市财政拿出50%以上的支农资金专门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奖励。(1)对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有功之臣给予1—5万元奖励;(2)对引进新办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征用土地中,分档次给予土地征用费补贴;(3)对投资板鸭、杨梅、蔬菜、珍珠、水萝卜和兰花六大类农产品项目,奖励每个品牌宣传费5—10万元;三是外贸政策扶持。为了使六大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的给予优先支持,对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农产品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对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市政府每年给予重奖。
3、建立规模基地。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等六大类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联为一体,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连心联利、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全市建立各类基地10.8万亩。
4、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市农、林、牧、渔各个产业和具有优势的主要特色农业行业,都已经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领域合作拓展,有的合作社开展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几统一”服务。三是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发展初期运作无序、分配随意的不规范现象,组织结构、股本结构不断优化,表决方式的民主性和公开性、分配方式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开始得到了体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5、实施品牌战略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5905.html
一、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益农业持续发展,以农业龙头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59家(金华市级13家),2005年销售收入6.8亿元,出口创汇850万美元,建有各类基地10.8万亩,带动农户5.6万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8家(其中专业协会7家,行业协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家,金华市级6家,会员达到1万多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5514名),联结基地 8.75万亩,今年新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行业协会1家;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获省级名牌产品1个,金华市名牌产品3个,金华市著名商标3个;到2005年底已经认定省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7.6万亩,森林食品生产基地3个,4.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只,有机农产品2只,2006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只。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一是针对实际情况,多次出台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出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对建基地、办协会(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设窗口(农产品销售窗口)给予大力扶持,在财政极为紧张的状况下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助。三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列入各镇(乡)、街道工作汇报会的重要内容,列入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四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2、因地制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坚持“围绕区域特色建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建龙头,围绕基地规模建龙头,围绕外贸订单建龙头”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为主的六大类农业龙头企业产业群,农业龙头企业呈现出多龙腾飞,强龙劲舞之势。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多方招商引资。市财政拿出50%以上的支农资金专门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奖励。(1)对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有功之臣给予1—5万元奖励;(2)对引进新办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在征用土地中,分档次给予土地征用费补贴;(3)对投资板鸭、杨梅、蔬菜、珍珠、水萝卜和兰花六大类农产品项目,奖励每个品牌宣传费5—10万元;三是外贸政策扶持。为了使六大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的给予优先支持,对拥有外贸自营出口权的农产品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对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市政府每年给予重奖。
3、建立规模基地。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杨梅、珍珠、蛋鸭、蜜蜂、水萝卜和兰花等六大类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联为一体,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连心联利、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全市建立各类基地10.8万亩。
4、推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8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市农、林、牧、渔各个产业和具有优势的主要特色农业行业,都已经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领域合作拓展,有的合作社开展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几统一”服务。三是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发展初期运作无序、分配随意的不规范现象,组织结构、股本结构不断优化,表决方式的民主性和公开性、分配方式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开始得到了体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5、实施品牌战略 《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