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者:李东升:我与TCL的20年
(此文为TCL集团总裁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讲演)
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数在上大学前都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因而也造就了我们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优良品格和顽强斗志。我自己也当过几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在艰苦的岁月中,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胸怀抱负,时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因此在工余饭后,我常常博览群书。尽管在漫长的十年浩劫中几乎荒废了我们的青春,但是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恢复高考制度给了我们新的机遇,使我能够直接从农场考上了大学。我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也许是为了把逝去的光阴夺回来,我们大家几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从宿舍到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基本上是四点一线,无暇顾及其他。在我们对学业孜孜以求、学犹未尽之时,四年的学习生涯便匆匆而过,我们也各奔东西,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如今一眨眼便过了20年,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我曾经以陈景润作为我的志向和追求,因为从小学到中学,我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经常拿第一,我希望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也能出类拔萃,但是上大学后,我发现比我强的人很多,我的成绩只处在中等水平,特别是第二个学期的一场疾病更使我在学习中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同学们或许还记得我在毕业时没有报考研究生,因为我已意识到了在专业上追求更高的造诣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于是做了一个更为务实的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我当时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会成为中国一家大型电子企业集团的总裁,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定位只是当好一名工程师。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了政府机关,但是我没有去报到,而是要求到企业去。惠州市的电子工业当时非常落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工厂,最后我选择了一家刚创办不久的外资厂,也就是TCL集团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做一名技术员,我是公司的第43名员工,从而使我有机会与公司的同事一起参加了这家公司创立的过程。我的第一个职务是车间的技术员,责任是负责修理车间里的设备,管我的是一位比我小两岁的一位车间女工--生产线长。
刚毕业的头两年,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虽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但我是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回到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值班,我们当时是实行两班倒,一直开工到晚上12点,我是上正班,但是有什么问题都是随叫随到,也没有什么计较。凭着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和对工作的执着,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和好感。一年之后,我们筹建了磁带铺带车间,引进一套50万美元的铺带设备,就把我抽调去当筹建小组的负责人,率领一批完全不懂技术的新工人在外国工程师的帮助下把这套设备安装起来。经过半年炼狱似的工作,终于使这套设备顺利地运行,我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并成为车间的副主任。
我的事业的另一个机会是在我工作两年多以后,公司需要选派一名年轻的干部到香港搞业务,我被选上了。1984年公司派我到香港负责海外业务联系、原材料采购和订单销售,慢慢地开始从事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使我有机会接触外面各类商业伙伴以及业内的同行,这对我的帮助都很大。1985年,公司开始发展第二个项目--TCL电话机,由于是我负责引进这个项目,因此,这个项目投产后不久,我幸运地被任命为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当时我只有28岁。尽管这个职务是在诸多掣肘之下行使职权,但是却是我第一份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工作。从毕业到当一个企业的总经理,速度之快超乎我的意料。当时我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晚上睡觉做梦都想着公司的事情。我这个总经理才做了不到一年,就感觉难以干下去了,幸好当时我有一位好的领导,就是现任广州市长林树森,他就建议我先退一步,以后有机会再进两步。于是我从总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来,调到一家新组建的公司负责外资引进工作。这项工作相对于原来全面的管理一家公司而言,责任比较清晰,目标也比较明确,三年下来我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为惠州引进了十多个投资项目,我也同时兼任了十家公司的董事,虽然没有负责具体项目的操作,但是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筹建我都参与了,并且利用这个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企业主管打交道,有香港的企业、日本的企业、欧洲的企业和台湾的企业,自己也因此得到了很好地学习和锻炼,增长了很多知识,知道怎么样管好一个企业。
回想TCL发展的历程,我有一份自豪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希望与各位同窗分享。
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有理想和追求,理想能给你带来工作的动力和乐趣,使生活充实和更有意义,但是每个阶段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及经努力可以达致,不要好高骛远。假如我一开始就定位要做TCL集团的总裁,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功,因为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心态和行动。
<
P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