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
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
口蔡璐遥
我国秘书职业的发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先后经历了先秦到秦汉、隋唐到两宋、辽金到明清时期几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我国古代的秘书职业发展是比较到位的,秘书职业的职业化、专门化、规范化程度较高。但是到了近代,在外部政治环境和内部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古代秘书向近现代秘书过渡的进程被打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秘书职业发展才重新步入正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秘书职业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然而,受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传统观念等的影响,目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秘书职业化程度较低。因此,研究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秘书职业化与发展环境
(一)秘书职业化
秘书工作的职业化是指在组织上和制度上建立秘书的分级分类体系,明确各类秘书的职责范围,通过专业教育手段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以规范的考核评定从业资格和工作水平,实现对秘书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二)职业化发展环境
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是指在秘书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职业化进程产生影响的经济、政策、法律、教育、社会传统观念等外在环境。经济环境会对秘书的分类产生影响;政策和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机构颁布的和秘书职业相关的法律及政策,其主要作用是明确秘书职业的职责规范,影响的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的资格化、规范化;教育环境主要指的是秘书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是为秘书职业化提供学科理论体系的环境,它影响的主要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学科化、专业化;社会传统观念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对待秘书这一职业的传统看法和认知。
二、发展环境回顾及阻碍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变化历程
1.建国初期的发展环境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秘书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秘书职业环境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政策两个方面:经济方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秘书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政策法规方面,1951年4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批准颁布了《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机构的决定》《关于加强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决定》《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使得秘书工作有了可遵循的规范,也为我国秘书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初始环境。
但是这一时期关于我国秘书的职业性质、地位和职能等问题一直没有从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相对应的对秘书的正规培养和学科化背景研究也未涉及。
2.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秘书职业化发展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方面,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相应地促进了秘书市场化并使之逐步脱离了行政化道路,出现了秘书人员的分化发展。
与此同时,法规政策环境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全国的秘书工作,通过恢复、整顿和革新,进一步促进了秘书工作的规范化。此外,教育环境方面,许多大学相继设立了秘书专业,秘书学建设开始步人正轨,这不仅为我国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更为我国秘书职业的理论化和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秘书的职业化发展。
3.90年代后初步建设的环境
前两个阶段的秘书职业发展环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叫做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大环境,因为我们通常以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之后推行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正式起步阶段。1997年8月20日,劳动部颁发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之后,1998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进行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在法规政策环境方面,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步入了正轨。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秘书的职业化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职业化程度较低。
(二)阻碍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原因
1.社会文化环境
如果社会对秘书职业有一个科学的、正面的认识和评价,就会营造一个有利于秘书职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反之,就会制约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在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中,人们对秘书的认识不清阻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
一是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只是把秘书工作作为通向仕途的一块跳板,而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来看待,尤其是在党政机关,秘书在很多时候是作为后备干部存在的。在工商企业,各组织的领导甚至把秘书作为自己的心腹或者差役,很少把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
二是秘书工作成果的隐匿性、幕后性特点,使得秘书工作成果往往隐匿于领导工作成绩之中。许多人对秘书工作的综合辅助性认识不足,甚至把秘书当作领导的保姆、管家、采办、电脑、写手、小蜜等。
三是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对秘书的丑化,使得人们对秘书职业认识不清,很多人看不起商务秘书工作,对行政秘书的官吏化嗤之以鼻。
2.教育环境
秘书职业的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秘书职业的专业学科环境,目前这方面也存在着薄弱之处,由于缺少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效支持,秘书的职业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秘书学学科体系;同时由于秘书职业技能的综合性,秘书学科体系的归类和由哪些子学科组成还是众说纷纭。秘书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影响到秘书学科的专业地位和秘书的教育培养层次,进而影响到社会对秘书职业专业化的认识。二是我国目前的秘书教育和培训工作还不完善,与国际秘书教育和培训水平有相当的差距,重秘书理论教学,轻秘书职业技能训练和智能训练,同时缺少难以被取代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使得部分秘书缺少对自己职业技能和职业前景的信心,认为任何专业的人都能从事秘 《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6406.html
口蔡璐遥
我国秘书职业的发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先后经历了先秦到秦汉、隋唐到两宋、辽金到明清时期几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我国古代的秘书职业发展是比较到位的,秘书职业的职业化、专门化、规范化程度较高。但是到了近代,在外部政治环境和内部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由古代秘书向近现代秘书过渡的进程被打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秘书职业发展才重新步入正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秘书职业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然而,受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传统观念等的影响,目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秘书职业化程度较低。因此,研究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秘书职业化与发展环境
(一)秘书职业化
秘书工作的职业化是指在组织上和制度上建立秘书的分级分类体系,明确各类秘书的职责范围,通过专业教育手段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以规范的考核评定从业资格和工作水平,实现对秘书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二)职业化发展环境
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是指在秘书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职业化进程产生影响的经济、政策、法律、教育、社会传统观念等外在环境。经济环境会对秘书的分类产生影响;政策和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机构颁布的和秘书职业相关的法律及政策,其主要作用是明确秘书职业的职责规范,影响的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的资格化、规范化;教育环境主要指的是秘书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是为秘书职业化提供学科理论体系的环境,它影响的主要是秘书职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学科化、专业化;社会传统观念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民众对待秘书这一职业的传统看法和认知。
二、发展环境回顾及阻碍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变化历程
1.建国初期的发展环境
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秘书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秘书职业环境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和政策两个方面:经济方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秘书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时期;政策法规方面,1951年4月,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批准颁布了《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机构的决定》《关于加强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的决定》《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规章,使得秘书工作有了可遵循的规范,也为我国秘书职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初始环境。
但是这一时期关于我国秘书的职业性质、地位和职能等问题一直没有从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相对应的对秘书的正规培养和学科化背景研究也未涉及。
2.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秘书职业化发展的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方面,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相应地促进了秘书市场化并使之逐步脱离了行政化道路,出现了秘书人员的分化发展。
与此同时,法规政策环境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全国的秘书工作,通过恢复、整顿和革新,进一步促进了秘书工作的规范化。此外,教育环境方面,许多大学相继设立了秘书专业,秘书学建设开始步人正轨,这不仅为我国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更为我国秘书职业的理论化和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秘书的职业化发展。
3.90年代后初步建设的环境
前两个阶段的秘书职业发展环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叫做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大环境,因为我们通常以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之后推行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正式起步阶段。1997年8月20日,劳动部颁发了《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技能鉴定规范(秘书)》,之后,1998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等10省市进行秘书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试点工作。这标志着在法规政策环境方面,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步入了正轨。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秘书的职业化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职业化程度较低。
(二)阻碍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原因
1.社会文化环境
如果社会对秘书职业有一个科学的、正面的认识和评价,就会营造一个有利于秘书职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反之,就会制约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在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中,人们对秘书的认识不清阻碍了秘书职业化的发展。
一是受我国“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许多人只是把秘书工作作为通向仕途的一块跳板,而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来看待,尤其是在党政机关,秘书在很多时候是作为后备干部存在的。在工商企业,各组织的领导甚至把秘书作为自己的心腹或者差役,很少把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
二是秘书工作成果的隐匿性、幕后性特点,使得秘书工作成果往往隐匿于领导工作成绩之中。许多人对秘书工作的综合辅助性认识不足,甚至把秘书当作领导的保姆、管家、采办、电脑、写手、小蜜等。
三是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对秘书的丑化,使得人们对秘书职业认识不清,很多人看不起商务秘书工作,对行政秘书的官吏化嗤之以鼻。
2.教育环境
秘书职业的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秘书职业的专业学科环境,目前这方面也存在着薄弱之处,由于缺少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效支持,秘书的职业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秘书学学科体系;同时由于秘书职业技能的综合性,秘书学科体系的归类和由哪些子学科组成还是众说纷纭。秘书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影响到秘书学科的专业地位和秘书的教育培养层次,进而影响到社会对秘书职业专业化的认识。二是我国目前的秘书教育和培训工作还不完善,与国际秘书教育和培训水平有相当的差距,重秘书理论教学,轻秘书职业技能训练和智能训练,同时缺少难以被取代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使得部分秘书缺少对自己职业技能和职业前景的信心,认为任何专业的人都能从事秘 《浅析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