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报告总结 >> 调查报告 >> 正文

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高速公路平均间距仅为13.3公里,杭浦高速公路为9.3公里,申嘉湖高速公路平均间距只有7.3km。根据互通有关研究,建议:
a、大城市周围、主要工业地区的互通平均间距:5-10Km;
b、在平原区一般路段的互通平均间距:9-15Km;
c、山岭重丘区一般路段的互通平均间距:12-25Km。
d、在互通间距较小时,应将枢纽互通与一般互通组合成一体设置,从而大大减少征地数量。
互通间距采用还应根据互通影响区域范围的GDP、人口数量、出入交通量等指标进行衡量而定。此外,还应该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互通最小间距和组合式互通的规定,充分考虑交通标志设置的合理性和行车的安全性。
(3)互通形式
为尽可能的节省占地面积和降低造价,应多借鉴日本的经验,尽量采用喇叭形互通,而不宜采用大多数西方国家应用最多的菱形和部分苜蓿叶形。如下表所示。
各互通类型比较表互通类型

造价(万元)

平均占地(公顷)

备注

半苜蓿叶形

2000-4000

18.667

需要设置两个收费站,运营费用较高,管理难度较大,半苜蓿叶形互通在我省应用越来越少。

单喇叭

3000-6000

11.332

只需要设置一个收费广场,便于集中设置收费道口,方便运营期的养护和管理。

双喇叭

5000-12000

19.881

枢纽互通

大于15000

43.459

四肢以上高速公路相交的枢纽工程规模和占地面积特别大,所以在设计中要慎重采用。

注:为了便于比较,按主线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考虑。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的互通构成比例,采用以单喇叭形互通为主,

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模式,总体上较为合理。但应该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地形、交通量和路网关系,丰富互通形式,充分发挥不同互通的适应性和特点,达到既能优化交通流,又能控制建设用地的目的。
(4)互通连接线
地方连接线用地一般与高速公路建设用地捆绑报批。由于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各地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道路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地方道路等级、宽度要求均很高,尤其是杭嘉湖宁绍地区,规划和建设的地方道路极大部分为一级公路,并设置较宽的非机动车道,超过了省内规定的互通连接线一般采用二级公路的要求,这也是造成高速公路用地偏高的重要因素。互通连接线设置应与地方路网有机结合,按照就近连接地方等级公路的原则设置连接线,我省规定连接线长度原则上不应超过4公里,等级为二级。
3、把好隧道设计关
近几年来,我省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呈快速增长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我省高速公路逐渐向西南部山区挺进,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迅速增长,同时由于出于节约控制建设用地,减少大开大挖,加强环保的考虑,隧道里程迅速增加,比如金丽温一、二期隧道里程基本在10左右,但到三期时已经达到了24.71。
在合理造价范围内增设隧道及优化隧道设计对节约建设用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从合理确定隧道选址、加强地质调查和地质选线、加强方案比选、细化设计参数等方面努力。
根据我省及福建等邻近省份的情况分析,各种隧道形式的造价与用地情况比较为:分离式隧道造价最低但用地最多,多小净距隧道造价一般用地也一般,联体隧道造价最高但也是最节约用地的形式,建议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隧道形式和规模。
4、把好路基设计关
(1)改进边沟设置型式,减少土地占用。
改进边沟型式能有效减少土地占用,比如以往常常采用开口宽度1.8米的梯形边沟,为了减少征地宽度,建议多采用开口0.6~1.2米的U型或者矩型边沟,并根据汇排水分析计算,对于不需要边沟的路段建议不设边沟,通过自然长草或人工植草方式自然排水。如果平均按1.8米开口宽度改为1.0米的开沟边沟计算,能减少土地占用约2.4亩/公里。
(2)降低路堤高度,减少征地宽度。
公路路基高度对占用土地数量也有明显的影响,高度减少1米,路基边坡比率按1:1.5计算,土地占用就减少4.5亩/公里。在__省杭浦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申嘉湖高速公路设计优化等咨询中,都分别提出了有关的降低路堤高度建议,对节约用地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减少填方路基边沟或路堑上边坡截水沟外用地宽度,降低土地占用。
通常路堤排水边沟或路堑上边坡截水沟外2~3米作为公路征用土地,现一般建议改为1米,以节约用地,按此计算,大约可节约土地4.5亩/公里。比如在《龙丽温(泰)高速公路云和至景宁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路堤排水沟外缘2.0m,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缘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偏大,建议路堤排水沟外缘1m,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缘1m以内为公路用地范围。
(4)因地制宜安排绿色通道用地,减少土地占用。
通常按边沟外5~10米考虑,现一般建议因地制宜设置,实际上,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绿化情况较好,除个别地段外,多数路段已不需要专门设置绿色通道,公路两侧的田野和自然植被也是沿线公路景观的重要部分。
(5)合理设置上边坡台阶宽度,减少征地宽度。
挖方路堑上边坡台阶宽度通常设置为2米,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防护需要,现在一般建议改为1米,不但节省了大量土方工程,而且节约了用地,一般挖方路段按一级台阶计算,可节约1.5亩/公里。
通过上述的各项综合措施,一般路段平均每公里大致可以争取节约10亩以上的土地。
5、有条件的采用低路基设计的建议
经过对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提供有关低路基设计有关材料的分析,对低路基在我省高速公路中采用,提出以下看法:
(1)采用低路基设计的必要性。
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直接影响其造价和经济效益,由于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地方路网不断加密,高速公路路堤日趋增高。过高的路堤将大量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难度。如何有交往地降低填土高度,节省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填土高度设计思路进行探索,选择合适的路段进行试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建设积累经验。
(2)采用低路基路段应具备的条件。
资料显示,国外有很多高速公路填土很低,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但其大部分有特定环境,如交通工具基本是汽车,可以直接使用高速公路,农村人口比例极少,农业全部是机械化,对横向跨越高速公路的需求极少。人口密谋小,农村多集中居住,出行方向较明确,便于采用支线上跨解决横向跨越。
①低路堤路段应具有足够的长度,不宜少于10km。
②宜在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取土困难地区选择。
③宜在低路堤实施后,利用线外工程能有效地发送地方路网交通地区选择。
④充分重视低路堤实施可能性,宜选在地方矛盾相对不突出,便于建设管理路段。
所谓低路堤设计方案首先应是对某具体的路段来说,设计思路的路基填土高度有大幅度降低的方案。对于低路堤设计方案不宜确定某一个具体填土高度或某一个填土高度范围,它的填土高度应视不同的路段和不同的设计约束条件有所不同,其填土高度应该是在满足高速公路本身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在降低路堤填土高度的同时,又解决高速公路以外其他的需求,并且达到综合效益最佳作为目标值。
(3)低路基设计采用的技术措施。
控制高速公路填土高度的因素一般有:河流的防洪和通航、相交道路的通行净空、乡村道路横向穿越的净空、高速公路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等。如果使相交的等级道路和乡村道路全部上跨高速公路,纵断面只受防洪、通航和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控制,理论上,其填土高度应是最低的。但使所有横穿道路都上跨也是很不利的。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来降低填土高度。
①对相交的等级公路交叉方式进行分析,尽可能使支线上跨高速公路,但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②对机耕标准以上的地方道路进行归并,结合路网,每2~5km设置一处支线上跨天桥解决横向沟通问题;
③采用辅道使地方路网与合并后设置的支线上跨天桥衔接。
从江苏、上海部分高速公路低路堤方案实施的经验来看,低路堤方案对于节约用地(可节约10-20),对保护生态环境也非常有利,同时由于我省杭嘉湖等平原地区路基填料短缺、运输距离远、价格高,因此低路堤方案对于减少填料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低路堤的实施需要沿线有关方面的配合,比如农田灌溉系统的改造。
6、控制房建规模
(1)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各房建工程的规模,集约化使用,收费站采取“大站带小站”方式,则不但能够更好的发挥房建工程的服务功能,而且也能够有效节约房建工程用地。
(2)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应结合当前公路养护社会化的趋势,在初步设计时合理减小养护工区的规模。
(3)高速公路应根据交通量大小、路段长度、地形条件、社会服务需要,选择适当地点设置服务区,并合理确定服务区的功能和规模。尽量利用废弃地、荒山和坡地,或结合弃土场设置,原则上不得占用农田。
(三)工程实施阶段的建议
1、项目施工招标时,应将耕地保护的有关条款列入招标文件,并严格执行。合同段划分要以能够合理调配土石方,减少取、弃土数量和临时用地数量为原则;项目实施中要合理利用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要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场,取土坑和弃土场的施工防护要符合要求,防止水土流失。
2、项目法人要增强耕地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项目法人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或利用荒坡、废弃地解决。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农田,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合同条款要求认真恢复。
4、公路建设中废弃的旧路要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要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
(四)管理方面的建议
1、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工可”评估、初步设计审查阶段,严把设计审查关,千方百计节约用地。
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加强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的宣传教育活动,增进全行业对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的了解,把保护耕地变成全体交通建设者的自觉行动,使节约土地在公路建设中得以贯彻落实。
3、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要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设计、工程建设期间土地征用、借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杜绝设计、施工等环节浪费土地资源。

《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bSg



能会额外的增加征地范围,导致多占良田、二次征地,给工程建设节约用地带来不利因素,需要严格控制;三是管理方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并制订各项节约用地控制对策与措施,严把各道关口。因此,结合__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本调研主要从设计、施工、管理入手,对如何节约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进行研究。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前期不“深”不“细”
有些工程由于前期勘测深度不足,方案比选不细,设计人员节约用地意识不强,表现在三个不合理:一是路线选线不合理;二是线形指标选用不合理;三是桥、路、隧方案选择不合理。如一些高速公路线位横穿村镇或标准农田,未很好的利用山地、林地、边角等,给征迁造成难度同时,也给高速公路增加了安置地、占补平衡用地等额外的征地;如个别高速公路线位多次调整,造成重复征地;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使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更的地方较多,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往往由于没有充分掌握复杂的地质条件而导致高边坡滑坡等,如杭新景、诸永、两龙、申苏浙皖等高速公路边坡滑坡,造成二次甚至多次征地。
(二)实施阶段多“征”多“占”
在工程实施期间,部分施工单位不按工程实际需要,盲目扩大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工程完工后,复耕敷衍了事,造成部分耕地等农用地的损失;路基、隧道工程等取土、弃土,不严格按照环评指定的场地,随意取土、弃土,擅自扩大范围,弃土场不按标准进行防护,造成水土流逝,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变更设计时,也可能出现多征用土地的现象。
(三)工程管理把关不严
在工程前期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审查不严不细,在节约用地方面的评价不全面,可能造成多占用土地资源、多占用标准农田;在工程实施阶段,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单位临时用地、预制场、弃土场、生活用房等没有按要求复耕规定,具体实施时重视不够,把关不严,没有做到节约用地精打细算。

三、措施和建议
在公路建设中节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公路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建设各个环节要落实各项措施,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从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出发,正确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土地资源限制的关系问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管理为重点,以完善管理评价体系为保障,严格控制占地数量,集约用地,建设我省节约型交通行业。
(一)项目前期阶段建议
1、把好规划关
高速公路节约用地从规划阶段就已开始,规划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全局的高速公路规模、难度以及总体占用土地。规划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整体的路网容量、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国家和省有关方针政策,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经充分论证后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应立足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论证,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综合考虑土地、环境、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根据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未来交通需求,确定项目是否应该立项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我省地域面积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公路建设用地数量大,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更显重要。公路建设应充分利用老路改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如龙丽龙高速公路地处__中南部中低山区的河谷地带,山势陡竣,沟谷纵横,建筑空间十分狭

《我省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64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调查报告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