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局生态文明村建设汇报材料
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不断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找准位置,明确责任
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单单是农村的事,也是文明委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我们建设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仍然不够配套,环境脏、乱、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仍然存在。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民自发新建、翻建住房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同时,他们迫切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建设部门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抓好试点
我市现有自然村1.3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中心区、山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我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试点。去年5 月,我局与省建设厅、市规划局的领导到德庆县调研,经共同勘察,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由省、市、县三级建设(规划)部门共同办点,以武垄镇武垄村作为全省建设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规划、建设试点。同时,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将我局挂钩帮扶的怀集县怀城镇利凤油榨村,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村。
一是围绕“三可”原则,制订规划。2005年5月,省建设厅的领导和市政府陈端副市长带领市、县建设、规划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领导一起,就武垄村的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经过实地考察,共同研究,确立了“三可”(可操作、可推广、可循环)的建设原则。可操作,就是抓住村的特点,立足当地实际,重视可实施性,不搞大拆大建;可推广,即武垄村的规划建设完成后,能为全省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树立榜样、提供示范,让兄弟村庄在武垄村能“有得看、有得听、有得学、学得到”,有利于全省推广;可循环,就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无污染生产,能源利用清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根据“三可”建设原则,由省、市两级规划院组成规划设计小组,编制出武垄村的建设规划,分为发展战略规划与建设实施规划,战略规划着眼于长期指导,凸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建设实施规划着眼于近期建设,立足现实。怀集县的油榨生态文明村的规划方案,则从与农民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农民最关心的方面着眼,实现“五改五有”。
二是落实规划,指导建设。创建村的规划编制完善后,我局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在武垄村,我局着重抓好启动阶段的建设,从可操作,易为群众接受的角度出发,抓了“五改五有”和“一栏二场三小四化”等基础设施、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沼气池、生态沟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务求实效、营造亮点,按照“点面结合”的方法,抓好村口(点)的整治、全村环境、部份公共设施(面)的改善。而怀集油榨村则重点做好拆旧、绿化、道路硬底化。在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两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三是尽力扶持,扎实推进。德庆县武垄村和怀集县油榨村,均为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生态文明村建设所需的资金紧缺。为此,我局想方设法,争取省建设厅拨款并会同市、县规划、建设部门,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作为起步资金,主要用于武垄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拨出15万元支持怀集县油榨村改路、改水、改厕、建设文化广场、绿化、美化公共环境、推广应用沼气。在我局积极帮扶下,两个村也积极盘活集体资产,想方设法发动社会各界捐助,村民们积极出工投劳,集资出力,形成了多方筹资,共同创建的良好局面。
三、挂钩共建,成效明显
通过创建,武垄村全村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改厕入户137户,铺设村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破烂闲杂屋300多间,清除垃圾污泥200多吨,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村里东西两边建有8个沼气池,部分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三条净化村里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完成了村口广场景观建设、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改造等,村中有独特风貌的古建筑、古迹也得到了保护。该村于2005年底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省建设厅将在今年上半年,在德庆县召开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推广其创建经验。油榨村共拆除旧房21间,改厕入户30户,完成排水沟改造723米,安装水泥预制管52米,村道硬底化1400平方米,挖填土方3000多立方米,形成了一个约有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能满足47户村民建新房的规划用地,在广场上建造了一个8×6米的舞台,完成石砌挡土墙210立方米,新建猪舍14间,新修水泥路面80米,完成儿童游乐园、篮球场和健身场建设,建造乒乓球台二个,种植各种树木26棵,种植大红花350棵和红草、黄金叶等花草60平方,同时利用一块荒地,在村旁开辟了一个休闲小公园。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参与。我们建设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意见》和这次会议的要求,积极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更多一些关心农民、关注 《市建设局生态文明村建设汇报材料》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7008.html
一、找准位置,明确责任
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单单是农村的事,也是文明委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我们建设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仍然不够配套,环境脏、乱、差,“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现象仍然存在。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农民自发新建、翻建住房的数量在显著增加,同时,他们迫切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建设部门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抓好试点
我市现有自然村1.3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中心区、山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我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试点。去年5 月,我局与省建设厅、市规划局的领导到德庆县调研,经共同勘察,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由省、市、县三级建设(规划)部门共同办点,以武垄镇武垄村作为全省建设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规划、建设试点。同时,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将我局挂钩帮扶的怀集县怀城镇利凤油榨村,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村。
一是围绕“三可”原则,制订规划。2005年5月,省建设厅的领导和市政府陈端副市长带领市、县建设、规划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部门领导一起,就武垄村的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经过实地考察,共同研究,确立了“三可”(可操作、可推广、可循环)的建设原则。可操作,就是抓住村的特点,立足当地实际,重视可实施性,不搞大拆大建;可推广,即武垄村的规划建设完成后,能为全省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树立榜样、提供示范,让兄弟村庄在武垄村能“有得看、有得听、有得学、学得到”,有利于全省推广;可循环,就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无污染生产,能源利用清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根据“三可”建设原则,由省、市两级规划院组成规划设计小组,编制出武垄村的建设规划,分为发展战略规划与建设实施规划,战略规划着眼于长期指导,凸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建设实施规划着眼于近期建设,立足现实。怀集县的油榨生态文明村的规划方案,则从与农民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农民最关心的方面着眼,实现“五改五有”。
二是落实规划,指导建设。创建村的规划编制完善后,我局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在武垄村,我局着重抓好启动阶段的建设,从可操作,易为群众接受的角度出发,抓了“五改五有”和“一栏二场三小四化”等基础设施、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沼气池、生态沟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务求实效、营造亮点,按照“点面结合”的方法,抓好村口(点)的整治、全村环境、部份公共设施(面)的改善。而怀集油榨村则重点做好拆旧、绿化、道路硬底化。在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上述两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三是尽力扶持,扎实推进。德庆县武垄村和怀集县油榨村,均为地处偏远山区的村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生态文明村建设所需的资金紧缺。为此,我局想方设法,争取省建设厅拨款并会同市、县规划、建设部门,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作为起步资金,主要用于武垄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拨出15万元支持怀集县油榨村改路、改水、改厕、建设文化广场、绿化、美化公共环境、推广应用沼气。在我局积极帮扶下,两个村也积极盘活集体资产,想方设法发动社会各界捐助,村民们积极出工投劳,集资出力,形成了多方筹资,共同创建的良好局面。
三、挂钩共建,成效明显
通过创建,武垄村全村都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改厕入户137户,铺设村道5300平方米,建设硬底化排污渠2300米,拆除猪牛舍、破烂闲杂屋300多间,清除垃圾污泥200多吨,清理卫生死角90多个。村里东西两边建有8个沼气池,部分村民用上了沼气,全村建成三条净化村里生活污水的生态沟,完成了村口广场景观建设、文化广场、篮球场、人民会堂改造等,村中有独特风貌的古建筑、古迹也得到了保护。该村于2005年底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省建设厅将在今年上半年,在德庆县召开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推广其创建经验。油榨村共拆除旧房21间,改厕入户30户,完成排水沟改造723米,安装水泥预制管52米,村道硬底化1400平方米,挖填土方3000多立方米,形成了一个约有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能满足47户村民建新房的规划用地,在广场上建造了一个8×6米的舞台,完成石砌挡土墙210立方米,新建猪舍14间,新修水泥路面80米,完成儿童游乐园、篮球场和健身场建设,建造乒乓球台二个,种植各种树木26棵,种植大红花350棵和红草、黄金叶等花草60平方,同时利用一块荒地,在村旁开辟了一个休闲小公园。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参与。我们建设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意见》和这次会议的要求,积极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更多一些关心农民、关注 《市建设局生态文明村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