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十条意见
中国共产党***镇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十条意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的提出,意义深远。
当前正处我镇新一轮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奋力跨越高起点发展“坎子”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省一流全面小康示范镇建设的必由之路。全镇干部群众必须深刻理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促进和谐不懈怠”的原则,进一步振奋精神,和衷共济,全力推动我镇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与我镇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提出以下十条实施意见:
一、扎实推进“惠民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以“惠民工程”为重点,坚持“以民为本,注意实效”的指导思想。以全民共建为形式,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导向,以投入产出效能比最大化为目标。积极而务实地推动各村(居)“惠民实事工程”的落实,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全方位地对“惠民实事工程”提供支持,实施监督。
完成杨江公路沿线整体改造改造方案和江桥旧镇改造方案,加强对杨汛组团和江桥组团农民个人建房的规划管理。完成市政综合楼建设工程、象纬学校迁建、小舜江水供给工程和江渔公路改造等工程,鼓励村(居)、企业参与两个集镇改造和集镇控制区内的“退二进三”工作,启动一批市场化运作的改造项目,继续开展以杨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全力抓好麒麟村、展望村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整治和改造,力争早出形象。
二、致力完善“三有一化”改革,健全农村保障体系;
在2004年基本完成“三有一化”改革的基础上,抓紧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工作制度,优化服务,加强指导,明确对象,严格把关,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村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三有一化”改革后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以镇劳动保障所为载体,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洽谈会为形式,要求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尽力推荐就业岗位。对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全面的摸排整理,措施有力抓培训,对接就业促转移。将任务分解到各企业,形成培训就业“链”,让农民学技术有场所,有技术能就业。
三、竭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凭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卫生镇”的良好基础,以全县“清水河道”建设热潮为契机,全面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公路、村居、河道保洁队伍与制度。形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施设配套、成效显著的环境综合整治体系。
进一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花大力气整治各类违章建筑;巩固交通秩序整治成果;进一步整治集镇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配合运管部门,加大对违章车辆特别是超载、超限车辆的处罚力度,确保道路整洁、畅通。
以“清水河道”建设为重点,落实政策、保障投入、指导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发展,逐步推进高污染、高能耗、工艺落后设备和项目的淘汰转移;加大工业污水治理力度,推广应用印染废气收集整治设备,支持企业加大环保型技改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推动“绿色GDP”快速增长,以期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为我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繁荣文化事业,树立“文化立镇”意识;
充分利用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贯彻我县“文化大县”建设精神,树立“大文化”、“文化立镇”意识,利用各种形式与载体,竭力使以***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确定管理模式、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开放公共服务功能。使其肩负起传播先进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任。推动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和学校文化相互促进,蓬勃开展。加快《***镇志》编撰进度,挖掘寺前山文化遗址、中王文化山庄等文化事象的社会效应。全镇上下群策群力,依托硬件优势,发挥文化集聚效应,抵制不良文化侵蚀,致力于打造文化强镇。依托创建“基层文化示范镇”、“省级东海明珠”、“省级文明镇”的丰硕成果,扎实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五、建立健全社保救助体系,营造社会关怀环境;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企业职工养老、工伤保险和计生养老保险、救灾互助保险与大病统筹保险的覆盖面,发展社会救济、优抚事业,建立镇慈善协会,继续实施弱势群体“救助行动”。对重点优抚对象、烈军属、低保户、残疾人、孤儿、寄养老人等对象,做到动态管理,定期走访,嘘寒问暖,保证福利事业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镇党委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十条意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7024.html
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十条意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的提出,意义深远。
当前正处我镇新一轮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奋力跨越高起点发展“坎子”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省一流全面小康示范镇建设的必由之路。全镇干部群众必须深刻理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促进和谐不懈怠”的原则,进一步振奋精神,和衷共济,全力推动我镇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与我镇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提出以下十条实施意见:
一、扎实推进“惠民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以“惠民工程”为重点,坚持“以民为本,注意实效”的指导思想。以全民共建为形式,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导向,以投入产出效能比最大化为目标。积极而务实地推动各村(居)“惠民实事工程”的落实,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全方位地对“惠民实事工程”提供支持,实施监督。
完成杨江公路沿线整体改造改造方案和江桥旧镇改造方案,加强对杨汛组团和江桥组团农民个人建房的规划管理。完成市政综合楼建设工程、象纬学校迁建、小舜江水供给工程和江渔公路改造等工程,鼓励村(居)、企业参与两个集镇改造和集镇控制区内的“退二进三”工作,启动一批市场化运作的改造项目,继续开展以杨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全力抓好麒麟村、展望村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整治和改造,力争早出形象。
二、致力完善“三有一化”改革,健全农村保障体系;
在2004年基本完成“三有一化”改革的基础上,抓紧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工作制度,优化服务,加强指导,明确对象,严格把关,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制度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村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三有一化”改革后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以镇劳动保障所为载体,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洽谈会为形式,要求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尽力推荐就业岗位。对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全面的摸排整理,措施有力抓培训,对接就业促转移。将任务分解到各企业,形成培训就业“链”,让农民学技术有场所,有技术能就业。
三、竭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
凭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卫生镇”的良好基础,以全县“清水河道”建设热潮为契机,全面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公路、村居、河道保洁队伍与制度。形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施设配套、成效显著的环境综合整治体系。
进一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花大力气整治各类违章建筑;巩固交通秩序整治成果;进一步整治集镇马路市场、流动摊贩;配合运管部门,加大对违章车辆特别是超载、超限车辆的处罚力度,确保道路整洁、畅通。
以“清水河道”建设为重点,落实政策、保障投入、指导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发展,逐步推进高污染、高能耗、工艺落后设备和项目的淘汰转移;加大工业污水治理力度,推广应用印染废气收集整治设备,支持企业加大环保型技改投入,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推动“绿色GDP”快速增长,以期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为我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繁荣文化事业,树立“文化立镇”意识;
充分利用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贯彻我县“文化大县”建设精神,树立“大文化”、“文化立镇”意识,利用各种形式与载体,竭力使以***文化中心为代表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确定管理模式、引入市场化经营主体、开放公共服务功能。使其肩负起传播先进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任。推动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村落文化和学校文化相互促进,蓬勃开展。加快《***镇志》编撰进度,挖掘寺前山文化遗址、中王文化山庄等文化事象的社会效应。全镇上下群策群力,依托硬件优势,发挥文化集聚效应,抵制不良文化侵蚀,致力于打造文化强镇。依托创建“基层文化示范镇”、“省级东海明珠”、“省级文明镇”的丰硕成果,扎实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五、建立健全社保救助体系,营造社会关怀环境;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企业职工养老、工伤保险和计生养老保险、救灾互助保险与大病统筹保险的覆盖面,发展社会救济、优抚事业,建立镇慈善协会,继续实施弱势群体“救助行动”。对重点优抚对象、烈军属、低保户、残疾人、孤儿、寄养老人等对象,做到动态管理,定期走访,嘘寒问暖,保证福利事业资金到位,专款专用。 《镇党委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十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