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邹德萍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激情演讲16分钟,赢得30余次掌声,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短短2000字的演讲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发展、身边人物、网络热词和学生感受融合在一起,用平易与真诚给毕业生们带来了一缕清新气息。演讲不仅在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其他大学校园掀起了波澜,也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根叔旋风”。很多人无论在求学过程还是职场经历中,都聆听过无数次“教诲”,接受过无数次“指示”,但都不会想到“根叔”充满激情、无比热忱的“絮叨”会如此打动人心。
让我们细细品味“根叔”的演讲:“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虽然这句话“似曾相识”,但“根叔”用心灵说话,引起了学子的共鸣。“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根叔”用一连串的网络热词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根叔”引用网络热词并非附庸风雅,而是与学生心有灵犀,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光彩。
“根叔”在一夜之间火了,很多大学校长开始模仿“根叔”的演讲,于是乎,中国高校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旋风。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渐渐少了官话、套话甚至空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学子们“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还有很多大学校长纷纷“恶补”网络词语,试图在演讲中“一鸣惊人”。虽然这些演讲被人指责有“做秀”的嫌疑,不过,在教育产业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业关系”,教育行政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师生间的距离日渐疏远,大学精神全面缺失的背景下,这些演讲仍然受到学子们的欢迎。当然,“根叔”演讲被关注的另一个社会现实,可能与人们期待打破僵化的话语体系有关,很多人感慨“原来话可以这么说”。
其实,一场演讲可能算不了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背后的工作精神。从表面看,“根叔”的火爆是由一场演讲引发的,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了解,在华中科大,“根叔”一向与学生亲切交往,历来就是一名“亲民”校长:他每学年都会举办i次“校长与学生面对面”大型交流会,还不定期与部分学生座谈;他关心学生的伙食,承诺学校食堂“不赚学生一分钱”;他为特长学生的保研操心;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嘘寒问暖。他是食堂里和同学们闱桌而坐的“根叔”,是球场上和学子们拼抢的“根叔”,是在学校BBC上“潜水”的“根叔”……可以说,“根叔”一直就生活在同学们之间,他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关心着大家的喜怒哀乐,关爱着学子们的心灵情感。他是用情撰稿,用心讲话,更是在用情和心当校长,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才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引起强烈共鸣。也正是在一点一滴的“润物细无声”中,“根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而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只是一个契机或者说是引爆点而已。当然,这也与当前的社会语系文风背景有关。
想当年,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先生在他的《曾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给了学生三条锦囊妙计: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学生要毕业了,要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学校依然要为学生的以后着想。可以说“根叔”的演讲与此可谓异曲同工。可见“根叔”不是一时的感情迸发,而是长期的爱心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很多校长学“根叔”的语言风格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学习“根叔”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模仿“根叔”演讲,不如模仿“根叔”工作。校长如此,省长、市长、县长……亦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广插电视台)
《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7117.html
邹德萍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激情演讲16分钟,赢得30余次掌声,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短短2000字的演讲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发展、身边人物、网络热词和学生感受融合在一起,用平易与真诚给毕业生们带来了一缕清新气息。演讲不仅在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其他大学校园掀起了波澜,也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根叔旋风”。很多人无论在求学过程还是职场经历中,都聆听过无数次“教诲”,接受过无数次“指示”,但都不会想到“根叔”充满激情、无比热忱的“絮叨”会如此打动人心。
让我们细细品味“根叔”的演讲:“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虽然这句话“似曾相识”,但“根叔”用心灵说话,引起了学子的共鸣。“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根叔”用一连串的网络热词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根叔”引用网络热词并非附庸风雅,而是与学生心有灵犀,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光彩。
“根叔”在一夜之间火了,很多大学校长开始模仿“根叔”的演讲,于是乎,中国高校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旋风。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渐渐少了官话、套话甚至空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学子们“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还有很多大学校长纷纷“恶补”网络词语,试图在演讲中“一鸣惊人”。虽然这些演讲被人指责有“做秀”的嫌疑,不过,在教育产业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业关系”,教育行政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师生间的距离日渐疏远,大学精神全面缺失的背景下,这些演讲仍然受到学子们的欢迎。当然,“根叔”演讲被关注的另一个社会现实,可能与人们期待打破僵化的话语体系有关,很多人感慨“原来话可以这么说”。
其实,一场演讲可能算不了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背后的工作精神。从表面看,“根叔”的火爆是由一场演讲引发的,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了解,在华中科大,“根叔”一向与学生亲切交往,历来就是一名“亲民”校长:他每学年都会举办i次“校长与学生面对面”大型交流会,还不定期与部分学生座谈;他关心学生的伙食,承诺学校食堂“不赚学生一分钱”;他为特长学生的保研操心;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嘘寒问暖。他是食堂里和同学们闱桌而坐的“根叔”,是球场上和学子们拼抢的“根叔”,是在学校BBC上“潜水”的“根叔”……可以说,“根叔”一直就生活在同学们之间,他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关心着大家的喜怒哀乐,关爱着学子们的心灵情感。他是用情撰稿,用心讲话,更是在用情和心当校长,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才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引起强烈共鸣。也正是在一点一滴的“润物细无声”中,“根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而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只是一个契机或者说是引爆点而已。当然,这也与当前的社会语系文风背景有关。
想当年,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先生在他的《曾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给了学生三条锦囊妙计: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学生要毕业了,要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学校依然要为学生的以后着想。可以说“根叔”的演讲与此可谓异曲同工。可见“根叔”不是一时的感情迸发,而是长期的爱心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很多校长学“根叔”的语言风格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学习“根叔”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模仿“根叔”演讲,不如模仿“根叔”工作。校长如此,省长、市长、县长……亦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广插电视台)
《不如模仿“根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