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
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
罗春宏
以先进典型推进工作历来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而宣传典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各种英模事迹报告会、先进单位或个人事迹报告会很常见。事迹宣讲材料就是在大会上宣传和表彰典型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的文字材料,是典型事迹材料的一种。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事迹宣讲材料直接面对的是现场听众,现场感更为强烈。因此,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典型的宣传效果。
那么,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呢?
一、运用好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事件的描写。一个典型的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给人以深刻印象。《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可谓人木三分。典型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典型宣讲材料不可缺少的,也是使典型宣讲材料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关键因素。细节写得好,就能小中见大,传情传神,深深地抓住现场听众的心理,引起强烈的共鸣。例如何祥美《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四》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何祥美作为一名特种兵,平时的训练非常艰苦,他所经历的困难和磨砺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究竟怎样艰苦,老百姓心目中还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一材料中何祥美就用了许多细节来表现他们训练的艰苦:
“无依托据枪定型训练,我趴在地上端枪、瞄准,一趴就是好几小时。坚硬的地面磨破了肘部,破了又好,好了又破,加上汗水浸泡,伤口化脓感染,血水、脓水凝固后粘住衣袖,疼痛难忍,每次脱衣服都要用热水把肘部泡一泡。有一次粘得太紧了,战友找来剪刀,把我迷彩服的两个肘部各剪了一个洞,我才把衣服脱了下来。”
“练野外生存……我像原始人一样生吃过带血丝的蛇肉,到礁石上挖海蛎,又腥又涩的海蛎,眼睛一闭硬是吞下去了。石缝里的海蟑螂,浑身是长长的脚,往嘴里一放,喉咙里感觉毛茸茸的,胃里更是翻江倒海,但我强迫自己往下咽。”这两段文字没有过多的议论,何祥美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却在饱含情感的细节叙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样的细节每个听众听了都会动容的。如果只是概括地写何祥美据枪定型训练经常会磨破肘部、生存训练要生吃各种野生的东西,就会因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而大大削弱其感染力。
二、精选事例展开情节
一般来说,典型事迹报告会时间不会太长,发言人数在四五人左右,发言时间也不会过长。为此,我们在撰写事迹宣讲材料时就必须精心选择材料。通常说来,一个小标题或小观点之下展开一两件典型事例就够了,其余的采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做到点面有机结合。对于能表现典型的思想境界、展示典型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要具体展开写,特别是情节性事例要运用好情节,增强事例的故事性,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达到感染人的效果。例如韩昌生《传奇枪王三栖精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中,演讲者在介绍主人公何祥美陆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时,概括介绍了何祥美武装越野、丛林潜伏、悬崖攀登三项技能。从受众的角度看,概括介绍比较平淡,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演讲者精心选择了一个对抗综合演练事例突出表现何祥美精湛的武艺:
2006年9月,部队组织自主对抗综合演练,拉练的任务是,48小时内渗透到90公里外的“敌”后获取情报。连队先后派出9个小组,何祥美率3名队员最后一组出发,为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导调组派出200多名“蓝军”围追堵截,沿途必经之地都设置了哨兵、巡逻兵,还动用了雷达、热成像、战场电视等10多种侦察装备,“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何祥美带领队员时而化装潜行,时而穿越丛林,躲避技术侦察,突破合围搜索,一路与“蓝军”周旋。30多个小时过去了,正当他们又饥又渴、筋疲力尽,准备找个地方喘口气时,一架“敌”侦察机呼啸而来,此时,,他们身边有一个臭水塘,何祥美用手一比划,几名队员迅速潜到泥水里,成功躲过了“敌”机侦察。刚上岸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小股“敌人”又追赶而来,他又带着队员奔袭七八公里,甩掉了“尾巴”。这次演练,何祥美这一组不仅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顺利获取了情报,而且通过狙击、偷袭等行动,“击毙”了三批“蓝军”,成为演练中完成任务最好的战斗小组。
这段材料中,作者把何祥美参加对抗综合演练的过程详细地展示出来:演练前,“‘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面对巨大的挑战,何祥美他们能不能完成任务呢?悬念顿生。作者对演练过程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安排了一个又一个险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听众的情感体验随着情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通过情节化展开,概括的材料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听众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所感染。
三、叙述要有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事迹报告会之所以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写得干巴、没有感情。因此,写作时要在抒情上下功夫。这就要求作者把自己的爱憎好恶、同情惋惜、赞美歌颂等感情不知不觉地融人对人物、事例的叙述中,主要通过寓情于事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冯春梅《大爱在高原奔流——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载《人民日报》2009年8月29日)中,作者自始至终饱含真情,让听众真切感受到了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的感人精神。作者从自己父亲在西藏牺牲写起,起笔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有好长时间,我不敢再去西藏。因为,一想到拉萨,我就会伤心流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是怀有深厚感情的。在叙写摩步团的先进事迹时作者几次被摩步团的人和事所打动:
我来拉萨最不想听到牺牲生命的故事,但却接连听到了六个。摩步团建团19年来,先后有6名官兵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彭秋人,一名22岁的年轻战士,就在2005年7月为抢救遇险的藏族老阿妈而牺牲。送别烈士的那天,长长的队伍从营门一直延伸到墓地。30多名群众手捧哈达,长跪不起,失声痛哭……听着这样的故事,我的内心已被眼泪湿透。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 《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7176.html
罗春宏
以先进典型推进工作历来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而宣传典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举行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各种英模事迹报告会、先进单位或个人事迹报告会很常见。事迹宣讲材料就是在大会上宣传和表彰典型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的文字材料,是典型事迹材料的一种。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事迹宣讲材料直接面对的是现场听众,现场感更为强烈。因此,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典型的宣传效果。
那么,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呢?
一、运用好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事件的描写。一个典型的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给人以深刻印象。《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可谓人木三分。典型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典型宣讲材料不可缺少的,也是使典型宣讲材料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关键因素。细节写得好,就能小中见大,传情传神,深深地抓住现场听众的心理,引起强烈的共鸣。例如何祥美《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四》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何祥美作为一名特种兵,平时的训练非常艰苦,他所经历的困难和磨砺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究竟怎样艰苦,老百姓心目中还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一材料中何祥美就用了许多细节来表现他们训练的艰苦:
“无依托据枪定型训练,我趴在地上端枪、瞄准,一趴就是好几小时。坚硬的地面磨破了肘部,破了又好,好了又破,加上汗水浸泡,伤口化脓感染,血水、脓水凝固后粘住衣袖,疼痛难忍,每次脱衣服都要用热水把肘部泡一泡。有一次粘得太紧了,战友找来剪刀,把我迷彩服的两个肘部各剪了一个洞,我才把衣服脱了下来。”
“练野外生存……我像原始人一样生吃过带血丝的蛇肉,到礁石上挖海蛎,又腥又涩的海蛎,眼睛一闭硬是吞下去了。石缝里的海蟑螂,浑身是长长的脚,往嘴里一放,喉咙里感觉毛茸茸的,胃里更是翻江倒海,但我强迫自己往下咽。”这两段文字没有过多的议论,何祥美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品质却在饱含情感的细节叙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样的细节每个听众听了都会动容的。如果只是概括地写何祥美据枪定型训练经常会磨破肘部、生存训练要生吃各种野生的东西,就会因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而大大削弱其感染力。
二、精选事例展开情节
一般来说,典型事迹报告会时间不会太长,发言人数在四五人左右,发言时间也不会过长。为此,我们在撰写事迹宣讲材料时就必须精心选择材料。通常说来,一个小标题或小观点之下展开一两件典型事例就够了,其余的采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做到点面有机结合。对于能表现典型的思想境界、展示典型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要具体展开写,特别是情节性事例要运用好情节,增强事例的故事性,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达到感染人的效果。例如韩昌生《传奇枪王三栖精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中,演讲者在介绍主人公何祥美陆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时,概括介绍了何祥美武装越野、丛林潜伏、悬崖攀登三项技能。从受众的角度看,概括介绍比较平淡,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演讲者精心选择了一个对抗综合演练事例突出表现何祥美精湛的武艺:
2006年9月,部队组织自主对抗综合演练,拉练的任务是,48小时内渗透到90公里外的“敌”后获取情报。连队先后派出9个小组,何祥美率3名队员最后一组出发,为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导调组派出200多名“蓝军”围追堵截,沿途必经之地都设置了哨兵、巡逻兵,还动用了雷达、热成像、战场电视等10多种侦察装备,“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何祥美带领队员时而化装潜行,时而穿越丛林,躲避技术侦察,突破合围搜索,一路与“蓝军”周旋。30多个小时过去了,正当他们又饥又渴、筋疲力尽,准备找个地方喘口气时,一架“敌”侦察机呼啸而来,此时,,他们身边有一个臭水塘,何祥美用手一比划,几名队员迅速潜到泥水里,成功躲过了“敌”机侦察。刚上岸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小股“敌人”又追赶而来,他又带着队员奔袭七八公里,甩掉了“尾巴”。这次演练,何祥美这一组不仅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顺利获取了情报,而且通过狙击、偷袭等行动,“击毙”了三批“蓝军”,成为演练中完成任务最好的战斗小组。
这段材料中,作者把何祥美参加对抗综合演练的过程详细地展示出来:演练前,“‘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面对巨大的挑战,何祥美他们能不能完成任务呢?悬念顿生。作者对演练过程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安排了一个又一个险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听众的情感体验随着情节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通过情节化展开,概括的材料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听众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所感染。
三、叙述要有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事迹报告会之所以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写得干巴、没有感情。因此,写作时要在抒情上下功夫。这就要求作者把自己的爱憎好恶、同情惋惜、赞美歌颂等感情不知不觉地融人对人物、事例的叙述中,主要通过寓情于事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冯春梅《大爱在高原奔流——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载《人民日报》2009年8月29日)中,作者自始至终饱含真情,让听众真切感受到了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的感人精神。作者从自己父亲在西藏牺牲写起,起笔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有好长时间,我不敢再去西藏。因为,一想到拉萨,我就会伤心流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是怀有深厚感情的。在叙写摩步团的先进事迹时作者几次被摩步团的人和事所打动:
我来拉萨最不想听到牺牲生命的故事,但却接连听到了六个。摩步团建团19年来,先后有6名官兵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彭秋人,一名22岁的年轻战士,就在2005年7月为抢救遇险的藏族老阿妈而牺牲。送别烈士的那天,长长的队伍从营门一直延伸到墓地。30多名群众手捧哈达,长跪不起,失声痛哭……听着这样的故事,我的内心已被眼泪湿透。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 《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