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对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人事局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人才相对集中的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外籍人才代表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通过营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与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尊才氛围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市四套班子31位领导还分别与1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示范园区的70多位优秀人才建立了服务联系制度。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也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价值,能够珍惜人才拥有,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有重点地开展了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全市尊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组织有力,引才渠道更为拓宽
近年来,人事部门通过发函鼓励**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等办法,为我市引进了众多的人才,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开始尝试赴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效果明显。自主建立的**人才网站,日点击率达500多人次,成功实现了一些网上招聘,构筑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平台。2004年主动接轨上海,实施人才资源合作互动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通过借用、兼职、聘用、实习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三年来,共有20多位外国专家和40多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我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企业还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
一是制定了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7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完善了对优秀人才的各种保障、激励措施。二是设立了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专项人才开发资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工资和住房补贴。三是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兴市功臣进行重金奖励;对为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银铜牌企业家荣誉称号。每年科技节期间,还由市总工会、劳动局组织生产一线的人才开展技能大比武,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加强感情联络,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在**”外地人才联谊活动,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改革深入,用人机制日渐激活
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进人实行凡进必考,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级机关大力实施干部交流换岗,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市级机关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和评聘分开,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实现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立足实际,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市政府有关部门以提高公务员从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乡土人才推广能力为目标,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利用党校、职校、电大、农干校等培训基地,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类干部和技术人才3万多人次。同时,积极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全市共有近百名人才被确定为省、市科技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市人事部门还经常与培养对象取得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业务成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育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
(二)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逐步把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使我市的人才工作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截至2004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为53729人,其中,公务员2484人,专业技术人员3645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787人,其他人才6007人,全市每百人拥有人才量为4.74人,远低于苏南8%的人才拥有水平。我市人才的总体规模较小,人才密度偏低,在目前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 《关于我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730.html
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对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人事局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人才相对集中的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外籍人才代表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通过营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与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尊才氛围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市四套班子31位领导还分别与1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示范园区的70多位优秀人才建立了服务联系制度。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也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价值,能够珍惜人才拥有,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有重点地开展了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全市尊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组织有力,引才渠道更为拓宽
近年来,人事部门通过发函鼓励**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等办法,为我市引进了众多的人才,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开始尝试赴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效果明显。自主建立的**人才网站,日点击率达500多人次,成功实现了一些网上招聘,构筑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平台。2004年主动接轨上海,实施人才资源合作互动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通过借用、兼职、聘用、实习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三年来,共有20多位外国专家和40多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我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企业还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
一是制定了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7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完善了对优秀人才的各种保障、激励措施。二是设立了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专项人才开发资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工资和住房补贴。三是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兴市功臣进行重金奖励;对为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银铜牌企业家荣誉称号。每年科技节期间,还由市总工会、劳动局组织生产一线的人才开展技能大比武,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加强感情联络,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在**”外地人才联谊活动,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改革深入,用人机制日渐激活
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进人实行凡进必考,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级机关大力实施干部交流换岗,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市级机关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和评聘分开,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实现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立足实际,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市政府有关部门以提高公务员从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乡土人才推广能力为目标,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利用党校、职校、电大、农干校等培训基地,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类干部和技术人才3万多人次。同时,积极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全市共有近百名人才被确定为省、市科技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市人事部门还经常与培养对象取得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业务成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育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
(二)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逐步把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使我市的人才工作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截至2004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为53729人,其中,公务员2484人,专业技术人员3645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787人,其他人才6007人,全市每百人拥有人才量为4.74人,远低于苏南8%的人才拥有水平。我市人才的总体规模较小,人才密度偏低,在目前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 《关于我市人才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