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作者/ 隋福军 王永奇
今年年初,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政府机关秘书(是研究生学历)在写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他说进机关一年多来,写了不少材料就是不能让领导满意。领导经常对他写的材料(调研报告、经验总结、领导讲话等)提出警告性建议,甚至找他个别谈话,说他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对此非常紧张,心里很不是滋味:领导还说,秘书工作谁都能干,关键是要看材料写的怎样。他告诉我,好不容易进到政府机关就业,不想因为写材料不过关而砸了自己的饭碗。他写信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我认为,这位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机关干部在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很难逃脱想写好而写不好的问题。
现在机关写作有一个通病,就是上网“抄袭”,或大段“摘抄”,或大块“搬用”,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添枝加叶”化为已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愿动脑,上网抄袭。领导交代让起草文稿,他(她)就上网找类似的文稿,然后加以“改造”,就算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我在负责全市科学发展观教育督查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督导组要求有关部门上报学习先进典型的体会文章,结果某局的工作人员竟然把湖北省一个地级市写的类似文章“改头换面”报给了我们,我越看越觉得不像是这个局发生的事情,因为文中举的事例是发生在湖北某县的,当时我就打电话责成他重新上报。他当即向我检讨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太大意了。对我的严厉批评他表示接受。我告诉他,上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事例必须真实可靠,不能糊弄上级。写材料一定要为单位负责,也要文责自负。你这样做既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也提醒我们在写作中不能图省事而去抄袭。要想快速写作,必须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写作经验,在写作实践中感知悟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同志可能领导交代给他的文稿一周也写不好,可有的同志一天就写好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技巧。我每年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有几十篇,去年还出版了《实用写作技法》一书。我的写作经验也是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学会调查研究。所有文章形成的基础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调查和研究。调查是前提,报告是结果。没有调查,就谈不上报告,也写不出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周密调查,深入研究,精确表达。调查是广备料,研究是深加工,报告是出产品。关键是要重视细节和过程的调查,不能轻描淡写,要认真细致,反复证实调查的结果是否真实,保证其可靠性、准确性。在调查中,一定要重视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调查。多写调查报告,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如果你能够写5篇以上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情况、经验、综合、专题、事件),那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你写的调查报告被上级采纳或被媒体采用,那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得更快。做调查要讲究方式方法,带个录音笔或用手机做录音非常必要,带个照相机可以随时记录有用的事件内容,用起来方便,写作归纳也快速。举例来说,我写的调研报告大多是工业生产中的事情和事件。我在张裕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后写的《依靠职工活力大增企业长足发展》 (发表在《现在在企业》2002年第11期)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后来被《人民日报》配图编入了《盛世中华》大型论文集中,作为改革开放重要成果送国务院参阅。张裕公司的领导看了十分满意,说这篇文章不仅吸引人们来参观学习取经,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要学会写“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是因“问题”而起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事情可做。我们到基层搞调研,收集汇报情况,就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和学习的。写作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找到“问题”,并且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发现“问题”后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有方法和手段,以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不会写“问题”的人很难有所进步。能够主动去写“问题”的,肯定能够把文章写好。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经常接触的是政治、经济中的重要“问题”,那你就要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多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如果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如果文字表达得精准一些,定能成为精品。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是我们各级领导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文章,肯定能够写好文章。一些同志之所以没能写好,写得“单薄”“平淡”,就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不会写“问题”。这说明这些同志不会做调查,更不会运用写作手法去综合提炼观点,就连包括写什么样的题目都不好确定。研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去写。
三是要掌握写作规律。写作是有规律的创作活动。学过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人都明白,点变成线,线变成面,面变成体,体变成单元组合……写作也是一样,字变成词,词变成句,句变成段,段变成章。写作是对客观事物变化情况的高度概括和具体描述。如写工作总结,一般可分三部分:情况、问题和今后的打算。情况又分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写法上可概略写或详细写。存在问题是相对成绩而言的,写法上有略写和详写两种。今后的打算,就是提出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写法。如果让你负责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的起草,你就得多练习工作总结的写法,既写情况性总结,也写经验性总结,回过头换一个角度一改就成了工作汇报,拿到年度总结大会上由领导宣读就成了工作报告,单纯讲情况和问题就是讲评报告。如果在后一部分加上今后的工作要求和打算,那就是部署工作。如果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出几条经验(特点)和启示,或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或意见,那就是一篇调研报告。只要我们搞清楚行文的基本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写出各式各样的文章。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常写常练,写一遍就会有所收获,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你可根据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练习写作,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是要学会提前写。提前写是快速写作的重要步骤。提前动笔写,就有充分调整修改的余地,不至于写成急就章;提前写,就能争取主动,而不会陷于被动;提前写,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容易写出优质稿件。比如,写工作总结,你就可以提前动笔写,提前简略地写一个大概,涉及的有关数字、事例可空着,待准确的数字和合适的事例出来再补充进去,等上报时拿来修改修改,一篇工作总结就成型了。多年来,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我从不为写材料发愁,总是在快乐中写作。所以说,提前写,对于写成优质文稿非常有益。为什么人们常说先报是经验后报是任务?就是说在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或者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时,你如果能够提前写,抢在别人前头上报,这就是经验;如果让上级催着要你报,追着屁股要,或者等这项工作完成了再动笔写那就晚了,无非说你把这项任务完成了,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而报。所以,一定要提前写,以最快的方式上报。不说去争头彩,也要养成“创先争优”的好习惯,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争上游。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信蚕烟台市农科院) 《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8398.html
作者/ 隋福军 王永奇
今年年初,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政府机关秘书(是研究生学历)在写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他说进机关一年多来,写了不少材料就是不能让领导满意。领导经常对他写的材料(调研报告、经验总结、领导讲话等)提出警告性建议,甚至找他个别谈话,说他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对此非常紧张,心里很不是滋味:领导还说,秘书工作谁都能干,关键是要看材料写的怎样。他告诉我,好不容易进到政府机关就业,不想因为写材料不过关而砸了自己的饭碗。他写信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我认为,这位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机关干部在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很难逃脱想写好而写不好的问题。
现在机关写作有一个通病,就是上网“抄袭”,或大段“摘抄”,或大块“搬用”,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添枝加叶”化为已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愿动脑,上网抄袭。领导交代让起草文稿,他(她)就上网找类似的文稿,然后加以“改造”,就算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我在负责全市科学发展观教育督查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督导组要求有关部门上报学习先进典型的体会文章,结果某局的工作人员竟然把湖北省一个地级市写的类似文章“改头换面”报给了我们,我越看越觉得不像是这个局发生的事情,因为文中举的事例是发生在湖北某县的,当时我就打电话责成他重新上报。他当即向我检讨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太大意了。对我的严厉批评他表示接受。我告诉他,上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事例必须真实可靠,不能糊弄上级。写材料一定要为单位负责,也要文责自负。你这样做既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也提醒我们在写作中不能图省事而去抄袭。要想快速写作,必须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写作经验,在写作实践中感知悟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同志可能领导交代给他的文稿一周也写不好,可有的同志一天就写好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技巧。我每年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有几十篇,去年还出版了《实用写作技法》一书。我的写作经验也是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学会调查研究。所有文章形成的基础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调查和研究。调查是前提,报告是结果。没有调查,就谈不上报告,也写不出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把握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周密调查,深入研究,精确表达。调查是广备料,研究是深加工,报告是出产品。关键是要重视细节和过程的调查,不能轻描淡写,要认真细致,反复证实调查的结果是否真实,保证其可靠性、准确性。在调查中,一定要重视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调查。多写调查报告,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如果你能够写5篇以上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情况、经验、综合、专题、事件),那你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你写的调查报告被上级采纳或被媒体采用,那你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得更快。做调查要讲究方式方法,带个录音笔或用手机做录音非常必要,带个照相机可以随时记录有用的事件内容,用起来方便,写作归纳也快速。举例来说,我写的调研报告大多是工业生产中的事情和事件。我在张裕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后写的《依靠职工活力大增企业长足发展》 (发表在《现在在企业》2002年第11期)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文后来被《人民日报》配图编入了《盛世中华》大型论文集中,作为改革开放重要成果送国务院参阅。张裕公司的领导看了十分满意,说这篇文章不仅吸引人们来参观学习取经,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要学会写“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是因“问题”而起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事情可做。我们到基层搞调研,收集汇报情况,就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和学习的。写作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找到“问题”,并且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发现“问题”后要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有方法和手段,以防止再次出现“问题”。不会写“问题”的人很难有所进步。能够主动去写“问题”的,肯定能够把文章写好。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经常接触的是政治、经济中的重要“问题”,那你就要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多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策。如果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如果文字表达得精准一些,定能成为精品。
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是我们各级领导包括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文章,肯定能够写好文章。一些同志之所以没能写好,写得“单薄”“平淡”,就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问题”的症结,就是因为不会写“问题”。这说明这些同志不会做调查,更不会运用写作手法去综合提炼观点,就连包括写什么样的题目都不好确定。研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去写。
三是要掌握写作规律。写作是有规律的创作活动。学过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人都明白,点变成线,线变成面,面变成体,体变成单元组合……写作也是一样,字变成词,词变成句,句变成段,段变成章。写作是对客观事物变化情况的高度概括和具体描述。如写工作总结,一般可分三部分:情况、问题和今后的打算。情况又分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写法上可概略写或详细写。存在问题是相对成绩而言的,写法上有略写和详写两种。今后的打算,就是提出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写法。如果让你负责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的起草,你就得多练习工作总结的写法,既写情况性总结,也写经验性总结,回过头换一个角度一改就成了工作汇报,拿到年度总结大会上由领导宣读就成了工作报告,单纯讲情况和问题就是讲评报告。如果在后一部分加上今后的工作要求和打算,那就是部署工作。如果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出几条经验(特点)和启示,或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或意见,那就是一篇调研报告。只要我们搞清楚行文的基本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写出各式各样的文章。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常写常练,写一遍就会有所收获,写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你可根据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练习写作,以提高写作水平。
四是要学会提前写。提前写是快速写作的重要步骤。提前动笔写,就有充分调整修改的余地,不至于写成急就章;提前写,就能争取主动,而不会陷于被动;提前写,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容易写出优质稿件。比如,写工作总结,你就可以提前动笔写,提前简略地写一个大概,涉及的有关数字、事例可空着,待准确的数字和合适的事例出来再补充进去,等上报时拿来修改修改,一篇工作总结就成型了。多年来,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我从不为写材料发愁,总是在快乐中写作。所以说,提前写,对于写成优质文稿非常有益。为什么人们常说先报是经验后报是任务?就是说在开展某一项活动时或者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时,你如果能够提前写,抢在别人前头上报,这就是经验;如果让上级催着要你报,追着屁股要,或者等这项工作完成了再动笔写那就晚了,无非说你把这项任务完成了,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而报。所以,一定要提前写,以最快的方式上报。不说去争头彩,也要养成“创先争优”的好习惯,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争上游。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经信蚕烟台市农科院) 《在调查研究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