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2000年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从收入构成来看,2000年到2005年,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2000年的3.9倍。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2005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3.9%。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5倍。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2000年增长14.8%。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2000年增长34.1%。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48590.html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2000年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从收入构成来看,2000年到2005年,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2000年的3.9倍。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2005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3.9%。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5倍。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2000年增长14.8%。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2000年增长34.1%。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